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北宋政党之争是北宋中后期政治史上的重大问题.本文尝试从北宋士大夫文官集团的内部着手,研究文人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官官僚体系环境造成的影响,探究政党之争之所以发生的起因.士大夫文官政治是政争的源泉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北宋以文官为基础的特殊社会政治状况,决定了诗人和政治的密切关系。诗人对政治的积极参与,使北宋诗歌在及时、真实、深刻地反映社会重大问题的同时,充满了沉甸甸的政治情怀与道德意识,从而使北宋诗歌在表现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以议论入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必修1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在相关内容表述旁插了“北宋文官出行图”(见下图),用以说明北宋时期文官地位提高的社会状况。但经过仔细比对分析,笔者发现,该图是绘制于北宋中期的《大驾卤簿图书》的局部,并不能充分说明北宋文官地位的提高。略述拙见于此,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4.
19世纪中叶,英国在世界上率先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它的文官录用、晋升、考核、分类录用以及统一管理等一系列原则,为其他国家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模式。英国文官制度在整个西方国家文官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英国文官制度是近代英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巩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英国最先进行近代文官制度的改革.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创立是英国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确立巩固和加强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不仅如此,英国的文官制度还为西方国家文官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仿效蓝本,在世界政治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民国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几个历史阶段: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发端时期;北京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发展时期;战前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是民国文官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时期;战后的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丰富和完善了文官考试法规体系。在立法上,民国文官考试法制化建设有其突出特征;在运行上,尽管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受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没能得以很好地施行,但仍有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相似文献   

7.
宋代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的最高峰。宋代文治的政治主张、高度的中央集权、完备的科举制度是其得以充分发展的三大原因。正是由于发达的文官制度,才使得孱弱的宋廷得以苟喘偏安,并在政治内核上领先诸朝。  相似文献   

8.
宋代故家绝大多数是伴随宋王朝的文官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新起的家族。它们在北宋的发展轨迹,大的走势呈现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抛物线的顶点在北宋中期。故家的发展轨迹与王安石本人及其发动的熙、丰变法关系密切,并随新旧党争的形成而震荡。抛物线的最终拐点是哲宗后期到徽宗前期,靖康之难更是对故家的发展造成重创。故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世臣的出现,故家与世臣,是二位一体的事物。故家与世臣的存在成为北宋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现象,世臣在很多时候,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9.
北宋欧阳修基于宋朝推行忌讳武臣和文官治国的“重文轻武”的政治路线,而忌妒武臣狄青执掌军事(枢密使)大权和有威名,向宋仁宗上奏折诬陷狄青有篡位野心,“为国家消未萌之患”,请求罢免狄青,结果加快了“积弱”的北宋出现“靖康耻”.徽、钦二帝被掳。北宋灭亡;偏安江南的南宋一些文官依照欧阳修诬陷狄青那样诬陷岳飞等抗金将领,使得南宋仍然处于“积弱”挨打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文官制度即对文职官员的管理制度,是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它包括对文官的考选、品俸、考课、监察、致仕等内容,中国立国悠久、文官制度的历史亦漫长,演变到清代,便愈益完备、详密和成熟。研究古代文官制度不仅为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提供基础,也为当前的政治改革、建立新型的公务员制度及人事管理制度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通过立法,正式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经多次修订文官考试制度日臻健全并付诸实践.文官考试制度对近代高等教育、民主政治建设有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各国在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之后,一直非常重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任用和培养。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作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官制度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加强政府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管理发挥了并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文官和文官制度的含义“文官”一词来自英文。中文译法不尽相同,有的译为“文官”,有的译为“公务员”、“文职公务员”或“一般公职人员”。“文官”只是意译。“文官”在西方各国都有其特定的涵义。一般  相似文献   

13.
王鹏程 《文教资料》2012,(4):3-4,18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一百单八将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以"四大奸臣"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曾作为北宋文官武将的一分子而存在,小说中出现的官号更是数不胜数,有些名称类似,实则千差万别。这也反映了北宋中央集权强化,官僚机构庞大,官吏人数众多的特点。因此北宋时期中央官制的建立与演变,实际上反映了北宋不同于以往朝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模式。本文对《水浒传》中"四大奸臣"的官制进行考证,总结其形成的特点,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分析北宋历史。  相似文献   

14.
论二晏词风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晏词风的形成,一是得力于北宋文官的优厚待遇,二是他们的性格,情趣起了重要作用,三是唐末五代婉约词风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项雷达 《文教资料》2011,(36):141-143
公文发展到北宋,始于后汉并一度盛兴不绝的浮靡文风经由北宋文人政治家的努力,得到了彻底的改革。儒家思想在北宋的复兴造就了一批批以天下为己任的文人政治家.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政治中,而作为政治运转的重要载体.公文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这种文人政治的精神烙印,并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下,形成了北宋公文一个鲜明而独特的标记——文士风格。从北宋文人的文章观念、公文的行文特点以及情绪风格,即可了然文士风格在公文中的体现,并对北宋文人政治的特点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官制度简述里景阳,金元山英国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文官制度建立一百二十多年来,不仅对英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而且对世界一些国家的文官制度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西方的行政管理体制,尤其是英国的文官制度加以考察,是有现实...  相似文献   

17.
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倩 《绥化学院学报》2005,25(5):120-122
文官考试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民国时期曾产生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将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进行比较,从中反映出两个政府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都部署与北宋武将地位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宋初期,都部署是武将担任的方面军主帅,权位显赫。但“澶渊之盟”后,都部署的地位有所下降。到北宋中叶以后,都部署成为文臣经略、安抚使的兼职,而武官通常出任副都部署(副总管),遂成为文官统帅的副手和下属。都部署的这一变化过程,也是北宋武将地位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官制度的形成始自明治维新,并在明治政府不断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得以建立发展和完善。在明治政权建立与巩固过程中,下级武士改革派随着政府机构的不断调整完善逐步上升为领导核心,加之现代内阁制建立,这为日本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北宋哲宗“亲政”至徽宗即位初期,是北宋政治生活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关键时段,也是北宋王朝逐步走向衰败、垂危直至覆灭的重要环节之一。前此置身变法派阵营的曾布在其中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其政治活动不仅对当时所形成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北宋王朝的政治走向有着种种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