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求变的新闻发展浪潮中,地方台电视新闻记者面对不同的电视新闻栏目和不同的媒体,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全新的理念,应对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了解电视新闻生产的每一道工序,而且要熟练掌握电视新闻的编辑过程,带着编辑意识去采访报道,这是地方台电视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必备素质,也是一个电视记者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张琴 《视听纵横》2005,(6):64-66
在日渐走红的省级民生电视新闻栏目中.地方台新闻如同一簇鲜活娇艳、多姿多彩的“山花”.尽管她大多扮演的是“替补”角色——在自采新闻量少时挺身而出.量多时隐身而退,却始终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不但能避免自采新闻在报道远距离突发新闻上时效滞后的弱点.还可弥补自采新闻报道区域相对集中的缺憾,更重要的是在民生新闻日益杂志化的今天.地方台新闻在数量上为节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像ZTV-6的民生新闻栏目《1818黄金眼》每天时长达60分钟.如果单靠自采新闻而没有地方台新闻,节目在数量上必将陷入捉襟见肘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地方电视台新闻要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电视新闻本身的影响,就必须重视新闻策划的方向尤其是单体新闻策划的方向,这一方向必须是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地方台新闻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要使电视新闻自身价值产生更深、更广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杨晓英 《新闻窗》2008,(5):90-91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多角度、深层次挖掘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做好深度报道,可以增加地方台的分量,展示地方台的水平,提高地方台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工作的开展。但目前地方台在从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方面还存在不足,本文就此问题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搞好深度报道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传播生态的革命带动了新闻采访方式的变革.民生类电视新闻作为地方台吸引本地观众的重点节目,必须不断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服务.地方民生类电视新闻要避免采访方式单一,应该借助地方融媒体中心平台不断改进新闻生产模式,提升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努力实现地方类民生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6.
地方台电视新闻作品创优需要记者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立足地方特色,选准角度,小题材做出大文章;要抢抓突发事件,同时也要记录历史;要有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要重视新闻策划,确保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7.
警惕电视民生新闻背后的立场预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鞠斐 《青年记者》2005,(4):42-43
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地方电视新闻近期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它在开拓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扩大电视新闻影响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的来看,民生新闻对于社会与新闻自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但在电视民生新闻走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忽视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思潮的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8.
地方新闻网站做好新闻,突出地方特色,必须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特征,在内容上凸现本地化。根据浙江在线的实践.地方新闻网站要做好本地新闻.需坚持“四化”——外地新闻本地化;单一新闻互动化;普通新闻网络化;新闻时效分秒化。这是符合地方网络媒体实际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新闻性节目由于它的权威性、指导性、时效性、可视性等功能,已经培养出了社会对于新闻消费的习惯化状态。电视观众对于每天同一时间的新闻节目有着相当的心理期待。那么,在电视观众遍览了中央以及省级电视新闻节目后。地方电视新闻如何才能不让这种心理期待落空.能吸引他们产生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事实上,地方台电视新闻必须在增强可视性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千方百计营造出电视新闻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此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电视的不断发展,新闻评论曾经辉煌一时,从央视到省级卫视,再到地方台,曾经涌现出大量优秀新闻评论节目。但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舆论表达已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在当下媒体融合的大势之下,电视新闻评论如何突围?地方台还有必要保留新闻评论吗?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不仅需要,而且应该成为地方台的生存"王  相似文献   

11.
编辑是媒体的"头脑",是各个关口的"守门人",编辑不但要精心做好宣传工作,还要创新宣传方式,讲述好故事,传播好声音。电视新闻编辑有其独特的工作方式,具有鲜明的政治性、高度的准确性和强烈的时效性,地方台电视新闻编辑不仅从事新闻编辑、编排,还要经常以新闻主持人身份参与前期采访并主持报道。一、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责有:制定报道计划、确立报道构思、画面编辑、文字编辑和录制播出。电视新闻已经由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还是在各个地方台的新闻中,故事化的倾向是越来越重。那么,这种倾向对电视新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是利还是弊呢?笔将从电视新闻故事化背景、电视新闻故事化的历史和现状、电视新闻故事化的作用、特征和误区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邓金锋  查涛 《新闻窗》2012,(5):93-93
目前,新闻节目的“现场性”概念已经悄然兴起,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也已经由简单的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地方台的人力、物力、技术是无法和中央、省级等大台抗衡的。如何让地方台在纷繁的媒体大战中也有一席之地,提高地方台的收视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的地方台新闻,更要注重画面的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从而达到地方台新闻以“画”动人。  相似文献   

14.
沈浴晖 《视听界》2007,(3):91-92
打开地方台的电视新闻,特别是市、县级的电视新闻,一个久冶不愈、久论无效的通病就是“三多三少”:会议新闻多、领导活动报道多、空洞的无新闻由头的成就性报道多;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少、基层的典型报道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少。“三多三少”使得不少市、县台的电视新闻成了彻头彻尾的“电视政闻”,新闻节目成了名副其实的宣传节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目前网络新闻、地方台上传新闻等一些非原创新闻在传播领域的出现和日益发展的情况,探讨这些新闻的特点和意义,用实例说明非原创电视新闻在不同的编辑和编排方法中所产生的不同传播效果,分析它们的优势和生存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常摆脱不了"领导活动长"、"主题报道空"的困境。在央视、省级卫视以及新媒体的冲击下,近年来,地方台时政新闻的收视普遍下滑。本文从电视新闻审美追求这个角度,谈电视新闻的品质提升、感染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7.
怎样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我们从近年来电视新闻改革的实践中,可以理出一些思路。一、增强新闻意识电视新闻,归根到底还是新闻。因此,电视新闻质量要上去,务必要遵循和报纸广播新闻共同的新闻传播规律,即重视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与社会性的规律,这是深化新闻改革的重要途径及趋势。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旭 《新闻世界》2014,(5):81-82
金融业被称为实体经济的"血脉",相关报道近年来常常见诸报端,但由于其专业性、抽象性以及受众的"高门槛"等特点,地方台主档电视新闻报道对这方面的涉猎较少,然而随着我国整体金融环境的提升、企业发展的迫切期待以及大众关注度的日益高涨,地方台主档新闻应抓住大好机遇,将镜头对准金融机构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金融政策的及时发布、金融市场的最新动态进行报道,同时在呈现方式上进一步创新,借助故事化、形象化等手段,增加可视性,真正使得主档新闻成为收视主流。  相似文献   

19.
蔡懿 《视听纵横》2005,(5):24-26
一直以来,省级电视新闻总有一种悬在半空的感觉,与央视比缺少高度和权威,与地方台比又少了一点亲缘和地缘。现实中,一些省级新闻栏目也往往局限于省城杭州,与地市台的同质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市民生活的新闻。地方台民生新闻更加关注本地区民生百态,具有地域性。就现阶段来说,地方台民生新闻存在着同质化竞争激烈、新闻价值低、报道方式单一、过多侧重煽情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台民生新闻的持续、稳步发展。因此要不断发展创新民生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对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