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原大学学报》2015,(3):69-73
清初东北流人在经受住身心的重创之后,他们顽强的生存下来。他们远在酷寒的东北,饱受思乡之苦,为了缓减悲痛,流人之间诗词互慰,他们因为共同的悲惨命运而建立了惺惺相惜的深情厚谊。流人在艰难的环境中并没有消沉下去,他们积极向上,重新审视生活,对人生有了全新的体悟,在流人的诗作中可以窥见他们的情感、精神面貌,同时这些诗作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清代卜奎流人诗词虽然在文学史上并没有太多可以标榜的艺术特色,但作为一个时代群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内容更多地融入了特定历史形态下的文化意识,反映出关于苦难的多层意蕴.在与生存困境的抗争过程中,更多的卜奎文人从困顿中寻找新的生命状态与存在形式,从而获得新生.这一特征在大量的卜奎流人诗词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3.
驿路文学是指以驿站以及驿路沿途风光为题材的一种文学现象。驿路文学是清代吉林流人创作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作者群的勾稽,创作心理的寻绎,艺术风貌的描摹,可以看出,吉林流人的驿路创作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构成了一种文学现象。流人驿路文学在清代吉林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促进了吉林文坛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史学领域的可贵开拓──评李兴盛的《中国流人史》古永继流人,广义讲包括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无着落之人,以及因种种原因被贬滴、流放之人。此所谓流人,则从狭义出发,指被贬谪、流放之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冰天雪地的东北到海走云飞的东南,从...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两岸漳籍子民所顶礼膜拜的“开漳州主”陈元光,是个颇具神秘色彩,历代褒贬不一的历史人物。 漳州的发源地原是岭南义安郡的绥安县,初唐仍属岭南道,高宗、武后二朝,大量流人放逐岭南,广州以西的桂、邕、广原是岭南较发达地区,是朝廷重臣贬逐的地方。广州以东循潮的流人,大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或高丽投降将弁等。绥安西边的义昭县,晋代就曾设流人营。岭东流人地位极其低下,仅长寿二年(693)一次在广州就杀流人三百  相似文献   

6.
利用文献勾勒唐代流人管理制度,从发遣、行程、居作、流放期限以及流人入仕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对法刑不一的现象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大森林的晚上美极了。瀑布激起水花的声音,使寂静的夜晚热闹了不少。流人清澈小溪的水流哗啦啦轻声唱着歌,像是在演奏一首美妙动听的音乐。天上的星星都没有出来玩,只有月亮伯伯戴着睡帽在天上打盹儿。  相似文献   

8.
透过清代流人在吉林所从事的职业,可以发现他们高度参与了吉林社会生活。流人流放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文化的迁徙和流动,丰富和推进了当时吉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而为区域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吃花生     
今天上午,我们家吃刚煮好的花生,吃时就会感到有一丝丝的清香流人心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乾嘉时期是清朝由盛而衰的转折,在这个时期皇权出现高度的集中,对人的思想进行控制,在这种社会体制下对思想文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此为了达到屯田戍边和惩罚的需要,这一时期的流人主要被发配到西域。而诗歌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是流人真实情感的表达,这一时期出现了较多的西域诗,本文主要针对乾嘉时期流人西域诗中的情感世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明代辽东的流人文化是明代辽东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文化。明初,由内地将流人大批地谪戍辽东。流人进入辽东后的生产活动和文化活动,促进了辽东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也为辽东地区的民族融合、边疆地区的巩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流人文化是宁古塔地区文化构成中最为奇特的一个部分,流人文化通过流放文人亲身经历的字字血泪,情溶于心的诗歌,杂记等文本表现出来。本文以清初流放文人吴兆骞,方拱乾的诗歌为文本材料,探究清朝初年流人对宁古塔地域文化的建构的作用以及宁古塔地域文化对流人产生的影响,便于我们设身处地去理解宁古塔地域文化中的流放文人和这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流人文化是宁古塔地区文化构成中最为奇特的一个部分,流人文化通过流放文人亲身经历的字字血泪,情溶于心的诗歌,杂记等文本表现出来。本文以清初流放文人吴兆骞,方拱乾的诗歌为文本材料,探究清朝初年流人对宁古塔地域文化的建构的作用以及宁古塔地域文化对流人产生的影响,便于我们设身处地去理解宁古塔地域文化中的流放文人和这种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住所的话     
自以为青山到处可埋骨的飘泊惯的流人,一到了中年,也颇以没有一个归宿为可虑;近来常常有求田问舍之心,在看书倦了之后,或夜半醒来,第二次再睡不着的枕上。   尤其是春雨萧条的暮春,或风吹枯木的秋晚,看看天空,每会作赏雨茅屋及江南黄叶村舍的梦想;游子思乡,飞鸿倦旅;把人一年年弄得意气消沉的这时间的威力,实在是可怕,实在是可恨。   从前很喜欢旅行,并且特别喜欢向没有火车飞机轮船等近代交通利器的偏僻地方去旅行。一步一步地缓步着,向四面绝对不曾见过的山川风物回视着,一刻有一刻的变化,一步有一步的境界。到…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农民工子女在三类不同学校中学习适应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2003年联合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两为主"(以流人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实施目标.其在明确流人地政府职责和义务的同时,也肯定了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钱桂勤 《文教资料》2013,(10):11-12
清代流人文学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吴兆骞。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东北边塞诗,从而成为杰出的边塞诗人。而流人文学的发生、发展和繁荣是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的。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相似文献   

18.
悲苦的流人生活,独特的塞外风貌,使得黑龙江卜魁流人方登峄、方式济父子具有了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条件极其恶劣的边塞,凤凰涅槃地成就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辉煌,创作了如《星砚斋诗稿》、《葆素斋集》、《葆素斋古乐府》、《葆素斋今乐府》、《如是斋集》等一批诗作集。  相似文献   

19.
详细叙述了陪都盛京教育的兴盛和发展:不仅建立起各类官办学校和民办教育机构,还出现了最早的图书馆,被流放到盛京的流人也为陪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念和内容。认为盛京陪都教育的发展为沈阳新式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沈阳的文化发展走向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为沈阳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流人的教育活动促进了沈阳良好文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先发展工业后发展农业的不均衡产业政策造成的后果是极大地拉开了工业与农业的差距,农民大量流人城市,在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引起了所谓的“城市膨胀”,农业落后“城市膨胀”成为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问题,也成为加速化进程急需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