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陶麟老师在题为<"诗三百"辨>的文章(载<中学语文教学>2000.6)中对"诗三百"进行了考证,提出了"诗三百就是<诗>三百,而不是‘诗三百’,更不是<诗三百>"的结论,对长久以来认为"诗三百"就是<诗>的代称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令人耳目一新.但我觉得陶老师的论证对其结论的支配力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耀凯 《科技文萃》2005,(4):167-169
近读<新京报>何祚庥先生的文章<人与自然以谁为本无须敬畏大自然>,文章洋洋乎一大块,用"人定胜天"和"科学"作为与环保界人士辩论武器,试图使人们相信"敬畏大自然"是对科学的亵渎,也是"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无所作为".对此,我想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与何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贵刊2009年第07-08期卷首语--刘松老师的<感动自己>后,我思考了很多.刘松老师是名师、名校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深入的研究,本人十分佩服.但文章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考.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也许能得到刘老师更多的赐教.  相似文献   

4.
前苏联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梁晓声改编成电视剧,将搬上荧屏.为此,我拜访了著名作家梁晓声.刚刚过去的一九九八年,对梁晓声仍旧是创作的丰收年.他送我九八年度出版的长篇结集散文就有:<凝视九七>、<梁晓声话题>、<心灵的花园>等新作品.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习>连续三年发文辨析作文评价和考查目标中的"有文采"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尤其是今年第2期,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在文章中提出,"有文采"属于文章美感品鉴的范畴,更是体现文章整体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很有启发性.身为一线教师,我想借此引申两方面的感触或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读了李大愚老师<为什么要"去华">(本刊2006年第12期,下称<为>)的文章,第一感受就是欣慰.有人在切切实实关心语文教学,在认认真真开展研讨,这是我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的老兵所迫切渴望的情景.  相似文献   

7.
一天清晨,我早早来到学校,刚要开办公室门,一个同学走过来激动地说:"老师,我的文章在昨天的<惠州教育报>发表了."她掏出一张报纸递给我,似乎怕我不信.她是初二(1)班的黄丽婵同学.  相似文献   

8.
董水龙老师发表在<语文学习>2008年第1期上的教学实录<追寻远去的父爱--我教(背影)及思考>,对<背影>作了"最有深度和智慧的解读".笔者读罢,实难苟同,现不揣浅陋,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之后,我选读了一些课外读物.公木写的<毛泽东诗词鉴赏>(2002年长春出版社出版)对我很有帮助,现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减负"在我国不同时期都是个不轻松的话题.记得十一年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后,我参加了省教委"减负"座谈会,<四川教育>2000年第2-3期以"打好‘减负'攻坚战"为主题,发表了一组文章,我以<"减负"也需综合治理>为题谈了拙见.  相似文献   

11.
许地山的<落花生>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读着这篇课文,想到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现象,我总觉得<落化生>不光是写给孩子们看的,也是写给我们老师看的.  相似文献   

12.
1932年11月,鲁迅回北平探视母亲,并应邀作了五次公开演讲,即著名的"北平五讲".学界已基本理清"北平五讲"的前因后果,但因年代久远、材料匮乏,诸多细节还不为人知.笔者最近从北师大校友刘择之①的文章<牢记鲁迅先生的教导>(以下简称<教导>)中有了一些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上海<语文学习>2008年第3期刊发了张斗和先生的<〈三峡〉五题>,就<三峡>这一散文名篇的理解提出了不少新见.不过,关于这一名篇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那就是它的作者到底是谁.因为它选自南北朝时北朝北魏郦道元(466或472-527)的<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二>,课本一直将本文的作者署为"郦道元".然而,不少专家、学者经过考证,确证<三峡>的作者并不是郦道元,而是早于他几十年的南朝刘宋时期的盛弘之,出自他的地理著作<荆州记>.现综合所见的一些文章,结合自己的体会,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孙绍振先生对中学语文教育和高考作文命题十分关切,仅在上海<语文学习>杂志上,就发表了<高考作文题的感性和智性含量问题><感性命题和智性"潜在量"问题><歪理歪推的智慧>等文章(以下分别简称<感性和智性><"潜在量"><歪理歪推>).这些文章颇见才气,读来时有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在<许昌师专学报>创刊20周年之际,我想到他们开辟的<钟嵘与(诗品)研究>专栏.这个专栏有地方特色,又颇有一些真知灼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我乐意应约参加<诗品>研究笔谈,并以此纪念贵刊创办20周年.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其实是有一些捷径可走的.如教学<挂花雨>一课,一位教师就走了这样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7.
也谈"经年"     
<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刊登了黄仲舒先生的文章<(雨霖铃)(寒蝉凄切)中的"经年">.该文认为"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之"经年"为"(经过)一整年",非"年复一年".笔者以为,此说不太妥当,有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对"早恋"的再认识及教育对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教育>自去年第6期开始的关于"如何面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是符合当前中学校园生活实际的,是有必要的. 笔者从事青春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多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发表的一些文章中曾涉及到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此外,作为首都的教育工作者,笔者曾随团到发达国家考察,对那里的青少年教育进行过一些了解.通过纵、横的比较与研究,对中学生青春期出现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早恋"问题)形成了一些认识.笔者在此谈谈这些认识的梗概,参与<北京教育>的这一专题讨论,以便与教育界关心此专题的同仁们共同研究与提高.  相似文献   

19.
陈磊 《华章》2010,(27)
俞希鲁是元代著名学者,<至顺镇江志>的作者.<全元文>共收录其文章六十篇,笔者从<四库全书>中辑录了三篇序文,以补<全元文>之缺,同时对序文进行了句读标注.  相似文献   

20.
[于漪语汇]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绝不能"闭塞眼睛捉麻雀",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把语文课上得实惠一些,朴素一些>,<上海教育>1964年第5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