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师范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从1919年至1949年,一直在大学任教或担任学校行政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教司司长,并兼任北师大校长;1952年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一生忠诚而勤恳地服务于人民教育事业,为培养新的一代,为创建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曾被誉为“服务最有恒心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2.
林砺儒是中国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学者们对他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其生平、师范教育思想、"全人格"教育思想、国民教育思想、教育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当代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比较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深化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为当今教育提供指导和借鉴,还应该加强整体性研究、连续性研究和对比性研究,对"空白块"进行填补,为林砺儒教育思想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3.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2009年是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在一起座谈来纪念这个日子,是缅怀他的教育思想和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林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攻读师范教育,回国以后就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师大附中任教。他积极推动师范教育建设和中小学的学制改革,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他率先在附中试行中小学六三三学制,促进了我国1922年的新学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早年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回国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几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解放后,林砺儒先生任北师大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坚持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他既是大学教授,也担任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新中国成立之后,林砺儒先生担任过教育部副部长,分管基础教育工作。林砺儒先生对教育理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既是全人格教育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全人格教育理论成功的实践者。1922年,林砺儒先生在就任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前半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们应时代而生,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近两年,我又在翻阅这些论著。日前正重温《林砺儒教育文选》。林砺儒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被誉为"最有恒心的教育家"。记得钱学森在他的获奖感言中第一个感谢的就是林砺儒:"说起旧事,我还非常怀念我的母校北京师大附中,我从1923年至1929年  相似文献   

7.
林砺儒(1889—1977),原名绳直,生于广东省信宜县.今年是他逝世十周年.他一生从事教育活动.十六岁(1905年)考入广东高州高郡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即考取公费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堂.他攻读师范教育专业,立志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1918年3月学成归国,翌年4月出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讲授《教育学》、《教育史》、《伦理学》、《心理学》等课程.他坚信教育力量可以改变社会面貌,一直坚  相似文献   

8.
堵力 《课外阅读》2010,(3):19-19
林砺儒先生是钱学森中学时代的校长。钱老晚年曾经列出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中学校长、教育家林砺儒是其中之一。林砺儒在北师大附中做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与钱学森前后脚的同期学子,还有张岱年、于光远和十几位后来的中科院院士。  相似文献   

9.
大学精神的坚守与失落——华南师范大学校史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师范大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勷勤大学师范学院。至1949年的17年间,其办学方针体现出对大学精神从坚守到失落的转变。林砺儒主持学院的8年间,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办学路线,努力探索着高等师范教育之路。但在1941年8月林砺儒离开之后,理学院的独立自主办学路线难以为继,师范教育特色逐渐消退。这一转变导致在华南师范大学早期历史中大学精神的失落。  相似文献   

10.
林砺儒与陶行知由于生活经历、理想兴趣和知识结构等不同,两人在发展师范教育的理论依据以及教育的目标、内容与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两人所处同时代的特点和建设师范教育的共同使命也使他们在课程设置上都重视师范性和开放性,善于继承、借鉴和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习全过程的严格考核.比较两人师范教育思想的异同,能给当今教师教育改革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2月23日是我们尊敬的朱正元教授的百年诞辰纪念日.作为朱老师的学生和助手,有幸能多年直接聆听他的教诲,目睹他的典范,使我受益多多,永志不忘.朱老师虽然离开我们已近16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深切地怀念他,就是要重温他的教导,认真学习他的精神和高贵品德. (一) 朱老师一生执教60多年,把毕生都献给了人民教育事业.尤其对于师范教育,他更怀有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他一贯提倡要重视师范教育,重视人才培养,重视既教书又教人,并身体力行.他常说教师是十分崇高的职业,因为教师是做…  相似文献   

12.
林砺儒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名林绳直,1889年出生于广东省信宜市北界镇一个书香之家,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11年,林砺儒通过公费留学日本的考试,报考了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从此决定将自己的职业生涯献给教育事业.历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中山大学教授兼教务长、广州师范学校校长、广东省立教育学院院长等.1922年,他担任北师大附中校长,期间他借鉴日本,以美国中小学教育为蓝本,根据我国国情首次试行"六三三"的改革学制,至今仍在沿用;他倡导的"全人格教育",推动了中学生人格独立,健全发展,先后培养出了包括钱学森、于光远、张岱年等十几位院士在内的一大批精英人士.新中国成立后,林砺儒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中央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副部长,在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毕生重视小教育和师范教育,他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必须办好,而办好小学教育的关键又在办好师范学校,培养合格的老师。徐老在长沙办学近三十年,其中辛亥革命后,主要是办师范教育。他不仅办正规的师范学校,而且办各种讲习班、速成班、农村师范班等培养老师。当时,长沙全县将近一千所小学,所有的教员差不多都是由徐老培养出来的,因此,当地人说:“徐老是小学教育界的长沙王。”  相似文献   

14.
一、师范教育现存的若干问题1.培养目标不全面 ,只求数量 ,不讲质量。2 .培养目标上只讲大目标 ,不研究具体目标 ,培养目标不明确 ,欠具体。3 .师范教育的服务 (市场 )意识较差。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一直是两张皮 ,你干你的 ,我培养我的。师范教育很少去研究小学教育。4 .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5.学科间缺乏融合。6.课堂教学中教学侧重点放在了知识传授上 ,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7.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改步伐太慢 ,一直未解决“爱”和“会”的问题 :即师范生爱当老师、会当老师的问题。二、深化师范教育教学改革 ,切实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代教育史上 ,陶行知先生是最有影响而且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极为丰富而深邃 ,尤其是在师范教育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理论上有着精辟而完备的论述。这些 ,对于改革和促进我国的师范教育事业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师范教育的社会地位“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也可以促国之亡。”〔1〕陶行知的这种认识来源于他对中国教育发展的战略设想及他从事师范教育的实践。他于 1917年留美归国后 ,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五四”运动后 ,他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乡村教育运动 ,对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痛感中国之贫穷 ,教育之…  相似文献   

16.
卞千 《考试周刊》2011,(53):200-201
林砺儒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将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一生都始终从事教育实践工作。他在一生的教育活动中,将实践历练与心理感悟作了新的提升,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本文将林砺儒所著的《教育哲学》一书中对于教育活动、教育目的的实质的阐述结合当今教育中的现象来加以说明,更好地阐明教育活动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我踏进沈阳师范大学的那一天,这句对师范意义理解的话语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两年后的分流,我毅然选择了化学师范这个专业.我之所以选择师范,当时的想法是当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工作稳定,这也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我上初中时,我的老师对我很好,所以我想成为第二个他.但是通过快两年的师范教育的学习,我对如何做一名“80后”好教师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准备和深刻的思考.下面我就和大家谈谈我对如何成为“80后”好教师的一点点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林砺儒师范教育思想主要有五方面的当代价值,具体是:基本理念是遵循办学特点,坚持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教育目的是注重人格塑造,提升专业精神;教育内容是优化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融合;教育方法是促进教学相长,培养实践能力;教育评价是改革内容方法,建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从事教育工作60年,为创建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服务最有恒心的教育家”。林砺儒先生曾做过教授、中学校长、大学校长,以及教育部领导,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品格高尚、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工作极富创造性,倾其一生为中国教育谱写了辉煌篇章,培育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0.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课程思想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课程制定和教材编写,课程改革。就这两方面,林先生明确了制定课程和编写教材的工作性质,探究了如何进行课程编制和教材编写,以及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原因,提出了如何进行课程改革的思路等。探讨林砺儒先生的课程思想将对我们当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