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提倡“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只有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2.
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认知方式的改变,也是学生学习情感、学习取向形成的过程。学生怎样投入数学学习,甚至比学习何种数学知识更为重要。数学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而且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特别是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投入,提倡具有愉悦感、充实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给学生以“有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其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相似文献   

3.
金讲 《广西教育》2012,(21):56-57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特征,获得一些体验。”这一思想的提出,使我们的教学有了明确的方法——体验学习。体验学习就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种体验一样,是内在的,是个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那么,应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体验学习呢?  相似文献   

4.
徐青 《江苏教育》2007,(24):30-31
健康、快乐、主动——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三大主题 1.学习评价必须有利于学生“健康”学数学。 第一是具有“健康”的学习心态。只有真切地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本身的真和美,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才是形成学生“健康”学习心态的重要保证。这也是对我们数学教学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一种“知识课堂”,以知识为中心,关注的是教学的结果;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模式则是一种“生命课堂”,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凸显了“体验性学习”的重要地位,其中至少有三次提到体验,即:“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  相似文献   

6.
陈晓明 《广西教育》2007,(7A):71-7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它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小学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要有“合作”的活动,学生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小学第二学段的数学教学,则要进一步细化“合作”的指导,是学生形成相应的技巧技能,初步学会合作。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这一核心呢?  相似文献   

8.
学习新课标后,我认为数学不再是一门单纯的学科,而是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的一门“学问”,更不再是学生额外被迫的学习负担,而是学生生活中的一盏“指路灯”。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进而发展成为学生自己的一种追求、一种爱好。学生自主与合作探究后的成就感,使他们懂得自己能参加探究原理、研究问题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兴趣很高,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而是自主探究学习的数学。标准认为:“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呢?  相似文献   

9.
“课题学习”作为初中数学四大领域之一,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色,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它既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  相似文献   

10.
赵云峰 《云南教育》2007,(9S):13-15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快乐应该是成功的愉悦体验。然而,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认识是一科主动积极晰不断建构的活动。新课程背最下的数学学习活动,体现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数学日记”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实现了湃文与数学的课程整合,蜓蘑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体验,达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探究,从而促成学生的自我型新、自我发展和自我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我尝试革新,主张合作式日记,就是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亲子合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犹如我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新添的音符。  相似文献   

12.
体验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个性化。因而就要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让学生在开放中通过各自不同的学习方式。感受数学的探究昧,体验思想、方法的多样性。在智慧的碰撞交流中感受思维碰撞的乐趣,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使学生在思维不断发展的同时。探索的欲望也不断地高涨。  相似文献   

13.
体验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反思则是学习深化的灵魂,当二者有机融合时,就会造就深度学习。在“千米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要紧紧依托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反思的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探索活动中实现学习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帅希 《教师》2010,(30):97-97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使学生学会学习呢?《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当中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就是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亲身“经历、体验、探索”,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阐述了怎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凸现“经历学习过程”、“在体验中获得经验”这一“课标》中的新理念。从经历主动建构的过程、体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和形成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数学学习过程三个方面进行了陈述,并且通过一些具体事例的描述论证了以上的观点.表述了“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的观点,以期推动课改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所谓“数学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学习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数学体验对于防止学生简单地接受数学结论,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数学体验如果忽视了学生思维的阶段性、载体的匹配性、引导的有效性、活动的目的性等方面,就会干扰学生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学习是一种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数学活动的过程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提升运用知识的能力.文章以“完全平方公式”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增强学生活动体验,提升学生学习实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陈伟  蒋雅琴 《江苏教育》2007,(24):35-36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教学尝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两个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倡导这种“体验学习”。  相似文献   

19.
何谓“体验学习” ?……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 1千米有多长、1吨有多重 ,这是间接学习 ;而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估一估、走一走、看一看、称一称、算一算等实践体验 1千米、1吨 ,这便是体验学习 ,两种学习的效果 ,后者肯定优于前者。“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 ,去应用实践 ,从而发现知识 ,理解知识 ,掌握知识 ,解决问题。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在提出“再创造”的教学原则外 ,还提出了“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 ,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现代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大致有三种:体验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我发现,在数学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数学课上有所体验。因此,体验学习成了数学学习的又一境界。在实践中,我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探索和研究。一、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是数学学习的源头活水数学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实际,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但它又服务于社会生活,人们每天都离不开数学。如何让学生体验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数学课上,结合学习的内容,我创设学习情景,让学生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