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世界一流大学何以为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学大在她有包容天地万物的大胸襟“大学,英文是university,该词的词根是univers,意思是普遍,无所不包。这个词根引申出了好几个词,大学是其中之一,另外一个是‘宇宙’(universe)。‘宇宙’和‘大学’是两个词,源于同一个词根。”[1]这就昭示了大学与宇宙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胸怀宽广、兼容并蓄。从科学到宗教、从道德到法律、从经济到政治、从历史到现实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能够成为大学的兴奋点,大学应该超越时空的界限,极尽其所能,关注世间万物。事实上,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几乎研究一切可能成为问题的问题,从美国的种族歧视到非洲的难…  相似文献   

2.
《世纪金榜》(全称《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延边大学出版,2003年最新版P193)对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这么一句话“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观众的称赞”是这样解释的:“句中的‘无论’是个副词,不能和介宾短语‘从创作到演出’连用”,应删去‘无论’或  相似文献   

3.
转折词语文老师让学生用"却"、"但是"造句,并解释道:"这两个词都是转折词,‘却’是小转,像转一个小弯,‘但是’是大转,像转个大弯。"笨笨熊回答说:"从我家到学校只转几个‘却’,而到外婆家却要转几个‘但是’。"  相似文献   

4.
周大平 《教育》2007,(4S):48-48
“格式化”一词,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方校长使用频率甚高。他们讨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几乎都要说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已被‘格式化’了,大学面对的只是好奇心被扼杀了的‘成品’”。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却”和“但是”两个词,要求学生造句,并打比方解释说:“这两个词都是转折连词,‘却’是小转,像转一个小弯,‘但是’是大转,像转一个大弯。” 冬冬“唰唰唰”地造了一个句子: “从我家到学校只转几个‘却’,而从我家到外婆家要转几个‘但是’。”转大弯与转小弯  相似文献   

6.
轻松一刻     
转大弯与转小弯语文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却”和“但是”两个词,要求学生造句,并打比方解释说:“这两个词都是转折连词,‘却’是小转,像转一个小弯,‘但是’是大转,像转一个大弯。”冬冬“唰唰唰”地造了一个句子:“从我家到学校只转几个‘却’,而从我家到外婆家要转几个‘但是’。”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教程》中存在的几个词法与句法问题值得商榷。其一,依据传统语法,我们认为,“Pitch varia-tions may be distinctive like phonemes,that is ,they may contribut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different words。”一句中的to实为介词,因而其后面的distinguish应改为动名词形式distinguishing。其二,从词法和句法角度可知,“The sentence ‘I can‘t eat anything’ equals to ‘I can eat nothing’ when said with a falling tone on ‘anything’,but it means ‘I can only eat sone par-ticular things’ when said with a fall-rise tone on ‘anything’” 一句中的equals to这一表达不伦不类,应改为is equal to或equals,以还其本来面目。其三,以词汇学理论来印证,有理由认为friendship一词并不包含两个词根,而是包含一个词根和一个词缀,因而以它为例说明“一个词干可能包含两个词根”显然不妥。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和讨论,可以促进我们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语法和词汇、组合和聚合、词汇能力和词汇知识的均衡发展,从而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8.
扩大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英语词汇固有的特征,从词身、词义、归类、词缀及词根五个方面探讨记忆大学英语词汇的有效途径。提出采用联想对比,归纳总结,多种手段并用的方法,达到记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兼词"是古汉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对于兼词,我们可以从词义和读音两个方面去理解。从词义上说,兼词的词义是两个词的词义的组合:从语音角度看,兼词基本是合音字,即其读音是由两个字的声韵调拼合而成。杨伯峻在《文言文法》中说:"这类词的特点是,以一个字,却同时起两个不同的词性的作用。有些是合音词,有些却不是合音词,譬如常用的‘诸’字,有时是‘之于’两字的合音,‘之’是代词,‘于’是介词,那么,这一‘诸’字便同时既起代词  相似文献   

10.
“格式化”一词,在2006年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期间中方校长使用频率甚高。他们讨论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时,几乎都要说到“我们的学生在大学前的教育中已被‘格式化’了,大学面对的只是好奇心被扼杀了的‘成品’”。  相似文献   

11.
残缺的美     
编者推荐:此文从自然现象说起,再从艺术说到人生——步步深入揭示‘残缺的,也是美的’的主旨。还可锦上添花的是引用罗丹的话后,应紧接着表述‘发现残缺的美’意思的句子,引用苏轼‘词’前面的句子应放到所引‘词’句子的后面去。引用是为了强化立论者的新意,不只是肯定前人的见解。第一自然段中‘苹果’前应加上‘完整’词。  相似文献   

12.
第一册二十六、我来帮你一、教学目的:使儿童知道种菜的辛苦过程,培养儿童爱护农作物爱劳动及互助友爱的精神。二、词字解释:(一)‘种’、‘浇’‘捉’——用动作说明,多举实例:如‘种牛痘’‘种树’‘浇花’‘捉蟀蟋’‘捉迷藏’之类。(二)菓——用常见的菜蔬举例说明。(三)帮——帮助。三、练习:(一)为什么要互助?(二)用‘种’、‘浇’、‘捉’口述造句。二十七、你从哪里来一、教学目的:(一)培养儿童爱劳动,及课外活动的兴趣。(二)使儿童学习问答的说话方法。二、词字解释:(一)‘从’——举实例说明如:‘从前’,‘从学校到家里’(二)‘哪里’、‘什么’——这两个词要比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北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有一条注解:“‘极’作‘病’解,即‘困惫’之意,与‘劳’、‘苦’、‘倦’三字意义相近,不是副词。”四个词,连起来表达一个意思,总嫌太“词费”了一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词汇量和词汇意义的掌握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词汇教学可从词汇量的扩展、覆现率、功能性和情景性、句法结构、词根和派生词、词在与其它词的联想网络中的位置、一词多义性等方面入手,提高词汇能力,结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冰启 《语文新圃》2009,(3):34-35
从2006年到2008年三年间.吉林省松原市共有13名获得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的学生,一位深知内情的教育官员担忧地说:“以‘省优’保送大学的孩子,其家长有三个副厅级、五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三个教育局科级,看不到一个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保送’成了官员子女上大学的‘绿色通道’。”(见《今晚报》)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社会科学院徐家昌同志来信贵刊1980年第3期载戴鸿森同志《陆游〈钗头凤〉疑义试析》一文,文中说:“俞先生‘错莫’本是连绵词,拆开‘在两片分作结句’一说,实已道及问题的症结。”又说:“联绵词如此分拆用,按常规看来,实属破格。常理、常情所不应拆,不能拆的,现在竟硬生生地拆开了。”我觉得这一见解,基本上是正确的。不过联绵词的拆开,只要在上下文当中尚未绝缘,就不能说是违反常情常理的。例如宇宙这个联绵词,平时很少拆开。  相似文献   

17.
老师刚在黑板上写完最后一笔,同学们立刻齐声念了出来:“宇宙”。老师微笑者点点头说:“看来同学们升入中学以前是学过这两个字的。可是,哪位同学能讲讲什么是‘宇’?什么是‘宙’?由这两个字组成的‘宇宙’这个名词又是什么意思?——请举手回答。”教室里一下变得鸦雀无声。刚才还觉得很自信的孩子们,一个个都皱起小眉头,认真地思索着:“是啊,什么是‘宇宙’呢?几十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明亮的眼睛,不由地注视着讲台上的老师。老师还是微笑着,环视一下大家,指着黑板上说:“‘宇’这个字,在这里指上、下、左、右所有的空间;‘宙’这个字,在这里指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这两个字组成的名词——“宇宙”,代表  相似文献   

18.
读宋词札记     
一、“词”的名称确定于北宋元间起源于唐五代而大盛于宋代的“词” ,他的名称起于何时 ?固定于何代 ?历来有不同意见。当代任半塘先生认为“唐代歌辞名称只有‘曲’或‘曲子’、‘大曲’ ,‘唐词’是由宋人喊出来的。”[1] 施蛰存先生认为“从晚唐五代到北宋 ,这个‘词’字还没有成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固有名词。……南宋初期之后……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固有名称 ,‘词’这个名词才确定下来 ,于是有了‘诗词’这个语词。”[2 ]我认为“词”的名称的形成、固定 ,是经过一个漫长时期的 ,就现存有关资料来看 ,如 :开元中……上曰 :赏名花…  相似文献   

19.
张红 《文教资料》2011,(13):28-29
阳泉方言中没有"词根+后缀‘子’"构成的复合词,普通话中的"子"尾词在阳泉话中分化为没有词尾、儿化、重叠、儿化后重叠这四种情况,普通话"子"尾词与阳泉方言这四种情况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随着普通话对方言影响的增加,阳泉城区已出现了一些"子"尾词。  相似文献   

20.
语汇·词汇·词偶翻报纸,在《品味生活》栏里看到刘心武的一篇随笔,前三段头一句里都用了个“语汇”这个词,竟没有一个用得对。当头一段不长,照录如下:“北京街巷这几年涌现出一大批新的语汇,这些新俚语通过各种传媒特别是‘京味电视剧’流向了四面八方,以至某些在中国学汉语的‘老外’也张日闭口就是‘大款’、‘大腕’、‘侃爷’、‘面的’……”(中国青年报,’93.11,20,5版)接下来还有这样两句:“在这些语汇里,有一个是‘歇菜’”;“‘歇菜’这语汇不知是怎么出现的。”如果说“俚语”表示粗俗的或者通行面较窄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