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发泄的风度     
中国人常用"骂人不带一个脏字"来形容那些很懂得骂人"艺术"的人。在英美国家,人们很反感那些four-letter words(通常以四个字母组成的脏话)。对于处于极度愤怒状态的人来说,难免也需要口头发泄一下,但为了避免使用那种引人反感的脏话,人们常用一些不带任何脏字的英语骂人法。以下是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常用"骂人不带一个脏字"来形容那些很懂得骂人"艺术"的人。在英美国家,人们很反感那些four-letter words(通常以四个字母组成的脏话)。对于处于极度愤怒状态的人来说,难免也需要口头发泄一下,但为了避免使用那种引人反感的脏话,人们常用一些不带任何脏字的英语骂人法。以下是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人们写小说越来越不介意悬念了。一种呓语或者说是一种没有秩序的散漫的生活流成为了小说的最主要的内容。而现在的读者似乎也不在乎小说有没有悬念,他们对小说的理解仿佛只在于小说有没有替他们发泄或者替他们吟呻。小说在如此时刻.就好像是一个个人情绪的厕所,只有了发泄而没有了赏心悦目。于是那些曾经令我们着迷的悬念日浙淡出我们的阅读生活。夜深人静时,有时也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读过的一些小说,那些吊人味口的悬念和不可捉摸的气息,会在情不自禁中涌来心头。  相似文献   

4.
《父母必读》2011,(12):132-133
隔代育儿中,有很多让人崩溃的话题。有些来自于婆媳关系,有些是因为和老人的养育方式、理念有矛盾。这些话题经常会被无奈又愤怒的妈妈发到各大网站的育儿论坛中。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发泄帖之下.经常会有一些智慧的回复,引导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泄的方法     
发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憋足了劲,大嚎一声;双耳戴上耳麦,把音量调到最大,痛痛快快地Hi上一曲;抑或是到发泄公司,挥舞锤子砸碎那些高档电脑和名牌汽车。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找着一种最优的发泄方式。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凡是真正爱着孩子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爱孩子、不爱教育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却成绩平平的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够深切。那些人也许会说,我们也深深地爱着学生啊!其实,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是高举爱的大旗,做了许多让学生反感的事情,导致事倍功半。真正的爱必须是心灵间的能量传递,是能够让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7.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儿童教育专家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反之,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8.
刘威韵 《班主任》2009,(11):18-19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班主任明明是关心学生,却招来学生的反感;班主任明明是正面引导的举动,却引起学生的叛逆。这提示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那些适得其反的"好意之举"——费尽心力,却收效甚微,甚至带来负面效应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我们发自内心地爱着孩子的时候,真正的教育才能发生。凡是真正爱着孩子的人,才有机会成为成功者,没有一个不爱孩子、不爱教育的人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一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却成绩平平的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孩子的爱不够深切。那些人也许会说,我们也深深地爱着学生啊!其实,现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往往是高举爱的大旗,做了许多让学生反感的事情,导致事倍功半。真正的爱必须是心灵间的能量传递,是能够让学生心灵  相似文献   

10.
正与那些充满畏惧的人、怒火中烧的人或遭受挫折的人交流很困难。不过,我们不要对自己在沟通上的障碍感到失望,毕竟再会交流的人也是一点一点地锻炼出来的。在与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应该巧妙地听和说,而不是无所顾忌地谈话。那么,怎么样巧妙地听和说呢?本文给你提供一些小秘诀,以供参考。即使对方看上去是在对你发脾气,你也不要立即还击。别人的情绪很可能是由于畏惧或受到挫败而造成的。做一个深呼吸,然后静静地数到十,让对方尽情发泄情绪,直至他(她)愿意说出他(她)真正  相似文献   

11.
《红领巾》2010,(7):94-95
他们把自己的音乐比作糖衣炮弹,先甜后苦;他们说很多暴烈的摇滚只是让人发泄而已,发泄完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而希望自己的音乐能让人在发泄之后还可以体会到其他有价值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感悟花季     
或许人生就该这么坎坷。周国平先生在《爱与孤独》里说过一句话:若把人生比作一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的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遇。 有太多的烦恼我们总是无奈地去迎接它,而当把它接进门后,才又发现我们真的很傻。处理忧郁、烦闷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力,该发泄时我们就去发泄,或把它深埋在心里,从容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3.
汪振德 《教书育人》2005,(10):56-56
据《扬子晚报》2004年8月5日报道:南京首家“发泄吧”近日在丹凤街开业。该发泄吧设有一个密封的房间,里面布置着音响及一些人和动物的充气模型,还有一个仿真橡皮人,发泄者可以拳打脚踢或砸摔模型及道具,音响同时模仿出求饶或痛苦的声音。“发泄吧”开业3天来,已有不少人来这里“发泄”。  相似文献   

14.
悦之  箫沁 《高中生》2011,(16):26
人都是有感情的,也是讲感情的。也许我们平时讲得特别多的是兄弟之情、朋友之情、夫妻之情……而会不自觉忽略甚至忘记父母对我们的一种特殊感情——那些为我们不屑的念念叨叨!有谁没听过父母的念念叨叨呢?又有谁没经历过父母为了一些小事情千叮咛万嘱咐呢?面对父母的念念叨叨,我们有时表现好点,还会表面应承,内心深处却是敷衍、抵触甚至反感。我们不耐烦时,便会与父母针锋相对,甚至大打出手、离家出走。在生活中,我们习惯了与同学、朋友高谈阔论,而不太愿意与父母多交流半句。当我们缺这少  相似文献   

15.
我们总被媒体报道的一个个夭折的生命而震撼:死亡为什么选择了尚处花季的少年?是啊,那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本应该正在享受童年美好时光.可是,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时,却用自己的生命选择了逃避,或者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选择了怨气的发泄.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汇愈来愈执着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汇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记忆什么?有什么用?为了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记忆而把它破破烂烂地堆在那里吗?  相似文献   

17.
毛茸茸的大蜘蛛会令大多数人感到毛骨悚然,恨不得离它们越远越好。因为我们印象中的蜘蛛,灰灰的、丑丑的,总伸着令人反感的细长腿,  相似文献   

18.
据《扬子晚报》2004年8月5日报道:南京首家“发泄吧”近日在丹凤街开业。该发泄吧设有一个密封的房间,里面布置着音响及一些人和动物的充气模型,还有一个仿真橡皮人,发泄者可以拳打脚踢或砸摔模型及道具,音响同时模仿出求饶或痛苦的声音。“发泄吧”开业3天来,已有不少人来这里“发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国城市地毯式的改造中,一个词愈来愈执着地冒出来,就是——记忆。这个并不特别的词放在城市的变革中便让人们感到异样、另类、不和谐、不解,还让那些恨不得把城市“推倒重来”的人颇为反感。城市难道不是愈新、愈方便、愈现代愈好吗?为什么需要记忆?  相似文献   

20.
文/中国政法大学郝允壮跑哪里去了九亿农民的儿女我生于1983年,按时下流行的“文化评论”中的归类,我自是属于所谓的“80后”,但我从没感到自己和那些所谓“80后写作代表”的“青年才俊”们有任何可以沟通的地方……我读过那些所谓“可以代表80后文字”的“代表”们的东西,大多是在发泄并不值得发泄的情感,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苦难。他们自小生活在城市的富裕家庭,无聊空虚下,他们总以为自己的那些伤感啊忧愁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我一直在纳闷,在泛滥的刊物中我为什么读不到中国的农民。我疑惑九亿中国农民的儿女们跑到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