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经批判的生命是无价值的。” ——苏格拉底 新时期之初,女性文学最早从追寻理想爱情之命题崛起,很快,转向对女性作为社会人自我价值的寻求。作为披荆斩棘的先驱者,张洁们在“女人不是月亮”这一抗争性的命题内完成了昔日的辉煌;继之,年轻的刘西鸿则以崭新的特区女性风貌,亮出了“女人也是太阳”的自豪,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的潇洒风采,完成了几代妇女为之奋斗的理性超越,使张洁们求索的沉重找到了炼狱的出口。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时代裂变中崛起,构成一道奇异的文化景观。透过世纪末苍茫的暮色,蓦然回首,可以看到女性从女字所刻画的跪伏咒符中真正站立起来的身影,看到“人”的方阵。人的自身是一个亘古之谜,女性更是这谜中之谜。阿波罗的神庙上写着:“认识你自己!”智者的神喻给曾处于非人地位的“第二性”永恒的启迪。从新的地平线上站起来的女性,作为话语主体,在人与女人的交叉点上重新定位,高擎“人”的旗帜,重塑“人”字,审视女人,书写个人,在为人、为女、为文上显示出自己的特质。一新时期的女性文学在“人的觉醒”中起步,带着累累伤痕,寻找女…  相似文献   

3.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 言五四后中国现代文坛才真正有女性文学的崛起,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作为五四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苏雪林是应该在现代文学史中占一席重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她勤于耕耘,成就斐然,作品产生过较广泛的影响,而且新文学的许多重大节目,她都参与或经历过,是五四新文学的见证人。冰心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1。”而今,这一大批文学先驱者都相继谢世,但她们的文学天才与不朽作品中张扬的时代精神,使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发出异常夺目的光辉。尤其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  相似文献   

4.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使妇女解放的命题为那一时期的许多人所接受。觉悟的妇女纷纷揭杆而起,以叛逆者的集体行为为争取男女交际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女子和男子在教育和职业机会上的平等以及获得妇女参政权和遗产继承权而斗争。五四运动直接派生出的这一妇女解放运动,在封建旧礼教的批判中对于人的发现和女性的发现,开辟了中国文学历史的新纪元,使得中国第一批现代知识女性带着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共同孕育出的思想和艺术灵性,在文学史的“空白之页”上开始了划时代的女性书写。 在这样的书写中,父权制强加给妇女的空白和被动的品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颠覆。在现代女作家们具有开创意义的改写神学的创造中,以女性之神替代男性上帝、子宫之笔替代阴茎之笔作为创造的根本思想,在那个“空白之页”上强烈而精彩地播散开来。  相似文献   

6.
想象“人”的苍凉之美——新时期作家心态研究之二孟繁华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的文学被命名为“新时期文学”,这一时代/文学的关系,无庸置疑地表示了它对历史精神追随的自觉。这一认同里,“新时期”与“文学”被缝合在一起,这种喻示关系先在地规定了这一时期文学的精神气...  相似文献   

7.
1995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选目谢玉娥编一、中国古代文学寄宿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论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周乐诗《文艺争鸣》2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胡明《文学评论》3期五光十色的古代才女之作陈敏《文史知识》3期论中国爱情文学中的“女追...  相似文献   

8.
李春林 《文化学刊》2012,(5):4-14,F0002,F0003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自杀,标志着中国文学进入后新时期。中国后新时期文学背叛了鲁迅精神:疗救人生和鼓舞战斗的文学,蜕变为麻痹人生和教唆为奴的文学,表现为深切的文学蜕变为浅薄浮躁充斥情色的文学;作家以谋利为第一要义,丢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采风”背离了“采风”本义,鲁迅文学奖亵渎了鲁迅。中国文学与中国作家急需整体性的忏悔;鲁迅文学奖每年应只评一人,且由民间组织进行。  相似文献   

9.
“诗言志、歌咏言。”汉文化是诗的文化,汉诗是汉文化之精华。弘扬汉文化必须弘扬汉诗,汉文化之教学研究必须将汉诗列为重点。在汉诗的教学研究中选取何种视角,应用何种理论,是海内外汉文化教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课题,亦是汉诗教学研究领域众所关心的问题。 半个世纪以来,文学与其它艺术门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特别是诗歌与绘画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在世界学林方兴未艾。比较文艺学(comparative arts)作为一门新兴人文艺术学科已被纳入不少高校的课程。这门学科在文学教学研究的传统模式之外另辟蹊径,在文学教学研究中能收触类旁通之效,在对一国或一民族文化的总体认识上亦能获融会贯通之益。比较文艺学的兴起影响冲击了汉诗教学研究之常规,促使我们推陈出新,对之进行必要的改革。 如何将现代比较文艺学理论应用于汉诗教学研究,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依笔者之见,从中国传统诗学“诗中有画”这一命题出发,综合应用现代比较文艺学、诗歌符号学理论和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将汉诗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沉寂已久的女性文学创作再次获得新生。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作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译介还是自身的批评实践,都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题材的拓展以及形式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官场女性"这一题材就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视角日益生活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范小青的《桂香街》很好地开拓了写"官场女性"的题材,立足女性视角,描写不仅深入最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而且在传达人文关怀、展现情感记忆诸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最初的“呐喊”与“彷徨”已经成为历史,由于处境对比的巨大反差,这段历史距今仿佛更加遥远了。于是很多人在谈到这段历史时总是轻描淡写、漫不经心甚至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这一态度曾一度使我愤怒。我不怀疑,历史与传统构成的巨大阴影给后来尚无反抗能力的孩子们带来过多么沉重的压力,他们以仇视而又无能为力的目光对待历史是大可理解的。但是,如果认为今天文化自由是适逢其时的必然馈赠,大概也值得议论一番。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在今天的青年人眼里已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但在我看来,今天文学艺术的“自治”环境,正是开始于那个时代的努力才在今天得以实现的。不管怎么说,那是个充满了热情的时代,富于正义感和批判精神的时代,当然也是个充满了梦想的时代。历史的发展也许与当年的“梦想”相去甚远,但它毕竟部分地实现了梦想者们的部分期待。如果没有当年那代“梦想者”们的努力,后来长大的孩子们在文化上的集体逃亡或私奔或许还要推迟许多年。  相似文献   

12.
刘燕 《文化学刊》2023,(2):102-105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日本文学系统中的边缘化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在日本的流行形成对比,其原因与日本的时代诉求的变化和意识形态的隔膜等因素息息相关,揭示了目标语文化对于来源文化内发性需求的有无是决定翻译文学地位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战略是一个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群落的先锋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2 0世纪末的中国文坛 ,现代主义思潮演化出来的“先锋文学” ,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和收获。现代主义的“先锋文学” ,为中国本土文学创作的多元发展提供了借鉴。残雪、莫言、苏童、余华及马原等作家的创作实践 ,有坚守 ,有变异 ,有回归 ,现代主义虽然具有某些“中国化”的特征 ,但要想完全融入中国本土文学并成为一个组成部分 ,尚须历史地长久磨合。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时代,要从世界来看国家,不要从国家来看世界。周有光提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这个命题的路径,是从关于人类文化的深入思考入手的,是长时间探析人类文化发展轨迹的结果。当下,面对中国乃至历史的现实和世界与中国的互动性发展状况与态势,周有光"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这个命题及其视野,至少可以引发我们三点启示性思考。首先,是让古老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凤凰涅槃"。其次是,破除狭隘的故步自封和"大国小民"心态,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是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不二选择。第三,在全球化现代文明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与世界和谐共进。祝愿文化老人——文化启蒙思想家周有光先生112岁华诞康寿快乐,周有光文化精神之光不断光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女性文学,在20世纪,以解放了的“自由女神”的姿态,走过了80年的历史,扮演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她艰难过,潇洒过,困惑过,辉煌过,她表现出来的种种文化现象,作为世界女性文化一支连绵无垠的山脉,其景观是美丽的,迷人的,但仍然需要不畏艰苦的人们深入其中,去探险,去追踪,去开发,研究其重大课题。 女性文学是一种社会存在。它与人类文化同源,而发展并不同步。当人类进入父系社会,世界便成为男性话语的中心,于是地球便有了性别歧视,女人便失去了语言和经济地位,成为被榨取者、人类社会二分之一的缺席者,她们只是男人一朵室内的花,一只笼中的鸟。这个由男人控制的舞台上,不停地演出着女人的悲剧故事。然而更为悲剧的是,一切压迫、奴役和蹂躏,女人不仅不认识,却还视此为“命”,为“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研讨会简述荒林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中华文学基金会、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暨福建省文联、《台港文学选刊》等联合发起召开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厦门举行。这...  相似文献   

17.
曾秀芳 《文化学刊》2009,(3):132-135
翻开中国古典文学,多是男性掌握着话语权,文学成了男性意识的载体,女性意识与女性经验被边缘化。品读李白《长干行》与杜甫《新婚别》,女主人公追求自主婚姻、把握美好爱情、坚守爱情、深明大义,彰显了唐代女性的真实生命与女性意识的觉醒。从女性视角彰显的女性意识,与唐代特定的时代土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事实似乎很早就受人注意。 《文心雕龙》称北方早出的《诗经》为“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是质朴的“训深稽古”之作;称南方后起的《楚辞》则为“瓖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并将此“奇文郁起”的原因归于“楚人之多才”,多少接触到地域与文学的关系。唐代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有意比较了南北朝时期南方和北方文风的殊异: 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泳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他注意到了地理环境参预文学风格的形成,这一看法对后世文论家影响甚大。到法国十九世纪文学史家丹纳,则在他的《英国文学史史》引言中,明确地把地理环境与种族、时代并列,认作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他们都把文学品种、风格的生成与地域条件挂起钩来,考察地域带给文学的影响,揭示了文学发展的某种客观真理。  相似文献   

19.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时序的更替即将把世界推向21世纪。以文化交流而论,21世纪的世界将不再是以“西学东渐”为主的单向流势,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所谓“东学’,也将更多地流向西方,从而使整个世界文化呈现“双向交流”之势。人们发现,在世界很多地区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中,亚洲在崛起,中国在崛起。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令世界瞩目,推进了对外文化事业的传播与交流,古老的东方文明乃至中国人的形象已不再与“愚昧”划等号,否则洋媳妇怎肯到中国农村落户?  相似文献   

20.
“兴”作为中国传统诗学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与西方诗学思想中的“迷狂”有着跨越语言文化的多维契合性。中国诗学中的“兴”经历了从巫乐舞一体的艺术形态到“即物起兴”的诗学观念的演变,诗之“兴”是心与物相互感应的重要媒介,也是外物触发情感而生成诗歌的活泼生命体验。西方诗学中的“迷狂”同样经历了从“通灵而感”到“写神喻意”的意义转折,以酒神精神为内核的“迷狂”是最绝妙而原始的诗,也是西方悲剧文学与诗歌艺术形态的原初象征。超越“中西”之别,“兴”与“迷狂”的深层共鸣再次印证了中西诗学的互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