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教学目的 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银行的有关业务知识;运用数列知识,掌握零存整取本利和及按揭贷款每月还款额的计算。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理解银行的有关术语和利息计算方法,运用数列知识。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的(1)掌握常见的求递推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2)能够运用求数列通项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列问题.教学重点求递推数列通项的几种方法与技巧.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求通项的方法解决数列问题.教学方法启发探究,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3.
分期付款和分期存款问题与数列知识息息相关,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数列知识基本上集中在数列求和这一知识的应用上。所以,要想解决好分期付款和分期存款问题,就必须先掌握好数列求和的各种方法,特别是等比数列求和。  相似文献   

4.
课型:复习课。教法:启发诱导法(师生共同分析)。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函数图象的特证;掌握函数草图的画法;学会用图象解题的方法。重、难点:函数图象的应用。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1.画函数草图。2.运用图象解题。解决这两方面问题的基础是一些基本函数的图象特证。一、画函数草图  相似文献   

5.
命题趋向复习数列知识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有:①正确理解概念;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五个量a1,an,Sn,d(q),n,“知三求二”问题;③数列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在解决上述问题时,一是用函数观点来分析和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二是要运用方程的思想来解决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知三求二”的计算问题;三是能自觉地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性来简化计算;四是掌握必要的技巧(如化归法、错位法、裂项法和逐差法等)来解决诸如求一般数列的和等问题;五是树立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数列有关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an到Sn,从Sn到an,从an与Sn的…  相似文献   

6.
余弦定理(第一课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课例与分评(一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余弦定理 ,并会初步运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 ;2 .使学生理解用坐标法证明余弦定理的过程 ,逐步学会用坐标法解决具体问题 ;3.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和证明余弦定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4 .通过发现教学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点评 :知识目标分级详细、适当 ,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具体 ,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余弦定理及其发现和证明 .难点 :余弦定…  相似文献   

7.
1 新、旧大纲的差异一览表内容增减降低要求集合简易逻辑函数实习作业 :应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一映射 .幂函数 ;指数方程 ;对数方程 ;换底公式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降低为了解 ;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关系降低为了解 .不等式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掌握 (会用 )不等式 .|a|- |b|≤ |a±b|≤ |a|+|b|降低为理解 .数列研究性课题 :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实习作业 :以测量为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 ;解三角形 .正…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在测量、工程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使学生知道测量中坡度(也叫坡比)、坡角的概念,掌握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与坡度有关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坡度与坡角之间的关系,能  相似文献   

9.
张艳玲  吕影 《黑河教育》2014,(11):74-74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历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情感意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用正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应用题。教学难点能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导自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2.能正确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要明确目的性。练习课主要是使学生巩固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并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智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练习课成功的前提。设计时要围绕前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进行有的放矢的练习。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练习课,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在设计时,让学生在会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实际应用中的三种不同情况:(1)求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2)求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3)只求侧面积。二、要发挥主体性。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74):150-151
<正>一、地位分析电磁感应问题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和重点内容。通过对电磁感应的考查,可以综合考查学生的电路知识、力与运动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是二轮复习中的一节专题课,笔者试图通过几道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学会应用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思路处理电磁感应问题。二、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动力学和能量观点解决电磁感应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1 .教学内容复习、总结前一节课实验 ,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在此基础上讲述液体压强的计算 .2 .教材的地位液体压强介于固体的压强和大气的压强二者之间 ,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同时液体压强的知识有很多实际应用 ,学习液体压强的计算 ,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3.教材的特点教材突出了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4.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方法和公式 .(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让学生掌握计算液体压强的思路和方法 .二、说教法归纳总结上节课实验内容 ,最后概括出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用类比的方法和知识迁移的规律 ,启发引导学生在积...  相似文献   

13.
迷津导航     
1、怎样数学混合运算? 小学教学第四册的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计算乘法(或除法)与加、减法混合的两步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解决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问题。在教学时可按以下思路: (1)把第三册的脱式复习好。第三册中的脱式计算顺序是个难点,学生不易接受。为了更好地学习混合运算,必须先掌握好前面所学的有关知识,扫除障碍,为学好后面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2)数学脱式顺序。教学中先列出16×4+6×3,让学生试算,再引  相似文献   

14.
<正>1背景解读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务必掌握的知识。由于递推数列形式变化多样,这就使得求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成为一个难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后,学生熟练掌握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的求解公式,也掌握了累加法、叠乘法等方法求解某些特殊数列的通项公式。但有些数列用上述方法是不能求解的,它们往往要通过研究递推式的结构特征,构造辅助数列求解,这就是所谓的用构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5.
张苏平 《化学教学》2002,(11):18-20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卤素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相关应用知识。2 .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 ,初步掌握氯气的部分有关化学性质。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引导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2 .通过氯气在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3)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德育目标 (略 )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氯气的性质及其应用三、教学方法 :设问激疑———实验探究———归纳总结———案例分析 (开放性 )四、教学…  相似文献   

16.
吕燕  王敏 《黑河教育》2014,(11):72-72
正教学内容:小学四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实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2.学会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准备:量角器、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剪刀。教学流程:常规口算。(小老师组织学生口算练习,教师小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课前口算练习增强了学生的口算意识,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笔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第一单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计算有关物体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巧设伏笔: 实物展示:将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解决生活中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探索,对圆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应是以往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掌握知识的重点,解决平时在教和学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或缺陷,使学生原有的知识适当地扩展和加深;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过滤能力、概括能力和运用能力等的极好机会。因此,如何解决重点和难点就成为复习中的焦点之一。我认为,首先必须确定重点和难点,教材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有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这两者有时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4,(A2):58-59
数列是高中数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是高等数学重要的基础之一,所以数列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但是由于数列涉及的知识面广,计算复杂,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一直以来,学生在理解学习中都有着很大的困难。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关于基本的数列通项公式的延伸问题是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在高考中很容易出现的试题。作者主要介绍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有关数列通项公式计算及其延展性问题的实例,并讨论与之有关的基本数学思想和计算技巧,希望可以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