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2年和2014年在陕西省38所农村初中的3486名学生的面板数据,以心理健康诊断测试量表(MHT)为测量指标,运用倍差分析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分析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探索解决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途径.研究表明,父母长期外出(四个月以上)会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对于心理过渡阶段的初中生,父母的返乡并不能对其心理健康进行有效修复;但当父母外出务工时间缩减为四个月以下时,父母的外出务工将不会对其子女心理健康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焦虑现状,探讨家庭功能、领悟社会支持对其焦虑水平的影响,本研究采用Spence儿童焦虑量表简版、家庭功能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801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与父母无外出务工的初中生相比,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焦虑水平偏高;平衡型家庭功能的初中生焦虑水平低于中间型和极端型家庭功能的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在家庭功能和焦虑水平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提高父母外出务工初中生的家庭功能和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改善其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经历留守初中生的学校联结和学习倦怠的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使用问卷调查法对886名经历留守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八年级学生的学校联结显著低于七年级,而学习倦怠显著高于七年级;(2)随着母亲外出务工时间增长,留守初中生的学校联结有减弱趋势,而学习倦怠有升高趋势;(3)学校联结在母亲外出时长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减少母亲外出务工时间、提高留守儿童的学校联结有助于预防学生的学习倦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五省农村地区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样本的自选择偏差,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及学校适应性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外出方式、外出时长情况下对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效应差异。结果显示,父母外出务工并没有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方面的劣势,相反,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或长期外出,对留守子女的学业成绩具有提升作用。然而,无论父母选择何种外出形式及时长,留守子女都会出现非认知发展问题。特别是在母亲外出和长时间外出的情况下,留守子女容易出现隐性的、较为严重的适应性问题。本文也就此提出了解决外出务工缓解家庭经济压力与保障子女心理健康之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金凤 《教师》2013,(33):23-23
许多农村的中青年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城市的低收入和高消费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生活和接受教育。许多“农村留守初中生”沉默、内向、叛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怎样与“农村留守初中生”高效沟通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随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务工,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催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在情感上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呵护,使得他们个性与心理发展方面容易产生异常表现,如:感情冷漠、攻击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等。  相似文献   

7.
采用心理资本量表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 287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幸福感与心理资本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二者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曾留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而心理资本状况发展良好.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回家频次是影响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幸福感与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安徽省1287名曾留守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其幸福感总体状况及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曾留守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低水平,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母外出务工类型、回家频次是影响曾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本研究对农村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辍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务工会显著降低留守子女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母亲外出务工则会显著增加留守子女初中阶段的辍学概率。此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留守子女的初、高中阶段的辍学概率;与那些父母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留守子女相比,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留守子女越不容易辍学;家庭子女数和机会成本会提高留守子女初中阶段辍学的概率。因此,为降低农村中学阶段子女辍学率,政府应当增加农村妇女当地就业机会以减少母亲外出的影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使随迁子女能获得同等的教育机会,并为高中阶段和多子女家庭提供教育补贴。  相似文献   

10.
刘翠娥 《考试周刊》2008,(18):206-207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亲戚抚养管理的孩子,学龄上一般为小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农村青壮年大批外出务工经商.中小城镇大批下岗职工外出打工经商、离异、单亲家庭的大量涌现,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1.2亿农民工,他们的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有1000多万留在家乡,而且逐年增长.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现代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农村一大批年轻父母外出务工的同时,涌现出一大批留守幼儿。因此,留守幼儿和其外出务工父母间的亲子关系也成了日益热门的研究课题。文章阐述了留守幼儿与外出务工父母间的亲子关系问题,并分析出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亲子间交流的不足所导致的,同时还提出了如何使留守幼儿与外出务工父母之间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调试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初中生攻击性的总体状况,为后期对高攻击性学生的介入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抽取云南某中学全体初一、初二学生为被试,运用Buss-Perry攻击性量表进行施测,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初中生攻击性处于中等水平(M=2.5),攻击性在父母关系(F=9.19,P<0.001)、是否独生(t=2.04,P<0.05)、年级(t=-5.48,P<0.001)、学习成绩(F=4.16,P<0.0 1)、受同学欢迎程度(F=14.7 1,P<0.0 0 1)五个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初中生攻击性的高低是生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影响力来自家庭因素中的父母关系和学校因素中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对60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6岁至16岁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的占91.5%,其中外出务工3年以上的占58.1%;42.9%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随父母在城里生活过,66.3%的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31%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才回家一次,74.6%的父母仅仅通过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据《光明日报》2021年2月22日11版报道:根据权威数据,截至2018年8月底,我国有留守儿童697万余人。这是按照"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者单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没有监护能力的儿童"界定的留守儿童人数。而如果按父母单方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人数进行统计,对应的数字达5800万之多。众所周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根本之策是让孩子随父母一起生活,即消除留守儿童现象。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一个较有启发的思路,即以"就地"的思路,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务工地就地求学、升学。此前,我国以"异地中考""异地高考"来解决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升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黔东南州苗族、侗族聚居度较高的五个县的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比例非常高,留守儿童比率呈增长趋势,留守儿童的性别比男性偏高;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较多,外出务工地点大多选择沿海地区或本县,务工家长返乡探望孩子的时间间隔较长;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现象普遍,上学路程越来越远,大部分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单调,留守儿童的身高和体重严重低于青少年身高、体重检测对照袁上的数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农村中学"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被父母交由长辈或亲戚朋友抚养、教育、管理的学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开放的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产生一大批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留守家中的学生--"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18.
朱忠保 《师道》2016,(4):16
民政部副部长邹铭最近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个别外出务工父母缺乏监护责任意识,很少回家看望和联系在家留守的子女,甚至是"只生不养",造成一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对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外出务工父母,必须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相似文献   

19.
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494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并用spa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认为,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留守高中生;父母双方在外的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母一方在外的留守学生;隔代亲属监护的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父辈亲戚监护的留守学生;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易超 《新疆教育》2013,(11):191-191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是我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伴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统计,我校辖区总面积26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倨),现有人口约15000人。而每年外出务工得近5000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我校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有645人,占在校儿童总数的93%以上。留守儿童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长期缺失父母的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亲情缺失和家教缺位,在生活、学习、安全、品行教育和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已成为农村和谐发展的一个社会问题。下面就“5+2”家校联教教育管理模式探悉我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