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大约有3.67亿未成年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押服刑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35%,每年有15万多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查处,3万余人因犯罪而成为少年犯.据《2003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仅2003年我国刑事案件一审共结案632605件,青少年犯罪占231715人,其中不满18岁的有58870人,18岁-25岁的有172845人.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惠州一名12岁小学生因受到班主任的批评而跳楼身亡;7月,中国音乐学院附中8名高一学生,在接到被劝退学的消息后,相约服药自杀;9月,九江市庐山区,三名10岁女学生因写不完作业而相约跳楼……一起起令人难以理解的悲剧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有以下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心理学家马斯洛也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案例发人深省,让人痛心,很多人将责任归结于教育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变化的不重视;推测老师的批评太严厉,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也有人呼吁不能把全部责任都推到教育者身上,如果一位学生被要求去写一个千字检查就要跳楼,其行为反映出他的心理脆弱,没有接爱到很好的生命教育及抗压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河南教育》2005,(2):18-19
日前,从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获悉,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  相似文献   

5.
有资料显示: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心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上,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对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高度关注。心理健康问题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  相似文献   

6.
法教 《家长》2000,(1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以我国为例,1980年全国青少年性犯罪人数不到1万人,而1996年则高达4.6万  相似文献   

7.
田可武 《考试周刊》2012,(85):168-169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意识的强化,各类环境的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现状切实让人担忧,大家一定不陌生这个传闻:清华大学大四学生刘海洋,竟然为了证实“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强”这句话的正确性,将黑手伸向北京动物园的5只熊。而憨厚的熊哪曾想到,竟然会有人用硫酸当饮料投喂自己。对于这样惨无人道的学生,即便有了学术的成果,他败坏的德行又怎会得到人们的青睐,而只会得到大家的憎恨、惋惜。诸如此类,因失恋跳楼、用菜刀砍落师妹的头的事件,不胜枚举。加强品行教育刻不容缓,并要首当其冲。先学会做人才可能有所作为,虽然强抓学生德育教育的呼声此起彼伏,德育教育的形式千姿百态,但中考、高考的现实往往使得顾此失彼。德育教育要从我做起。  相似文献   

8.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关于教师的悲剧却时有发生。近日,某小学一男教师因打破学生耳膜被学生家长索赔15万元而自杀;某中学一女教师因在复旦大学读书的女儿发生意外而跳楼等。这些虽然只是后果严重的个例,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毋庸忽视,应加关注,多些关心。目前涉及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对教师的心理问题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9.
目前,教育内容方面的问题已成为棘手而又迫在眉睫的问题。其一,思想教育不足,导致学生思想道德标准的缺失,校园恶性事件层出不穷,"马加爵"事件、"药家鑫"事件屡见不鲜。其二,心理教育与性教育还浮于形式,跳楼事件年年有,中学生因早恋怀孕已不是新鲜事。其三,我国网络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青少年沉溺网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4月16日,湖北云梦县一名16岁高中女生用跳楼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该惨剧发生仅仅一天后,上海浦东一名17岁男生因与家长发生口角,在卢浦大桥引桥处跳桥身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少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发现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郁风险,过半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弥补。"无论对一个生命个体还是对一个民族整体而言,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来,我们努力推行素质教育,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这对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也不断发布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通知。可现实中依然有学生在网络游戏中迷失自我,跳楼殒命;或是为了金钱,或是不堪外界压力,青少年对父母亲人屠刀相向的有;羡慕物质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7,(10)
偶像,是伴随人的成长而出现的。从幼年有了意识开始,人便有了自己的偶像。而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有人说,中学时代的青春偶像犹如挥之不去的“心灵光辉”,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杨木 《教育》2007,(4S):1-1
偶像,是伴随人的成长而出现的。从幼年有了意识开始,人便有了自己的偶像。而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有人说,中学时代的青春偶像犹如挥之不去的“心灵光辉”,影响着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择180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青少年收看电视节目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82.2%的被试认为电视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媒体;57.2%的青少年平时最喜欢的节目是电视剧;有49.5%的人有过因看电视而影响睡眠的经历,有80%的被试认为自己近视是由收看电视引起的。最后本文就中学生如何有效利用电视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校园里,常常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活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焚;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面对如此现实,我们不得不思考加强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丹霞 《青年教师》2009,(12):60-61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也都有人逝去。有些人静悄悄地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有些人却给这个纷乱的世界留下了太多的记忆。10月31日,科学家钱学森去世,举国哀悼这位“中国航天之父”;同日凌晨,女歌手陈琳跳楼身亡,立时成为各大网站、媒体娱乐版的热门话题。而相比之下,此前5天的10月26日夜,著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的离去就显得多少有些寂寞。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总能在各类新闻媒体上甚至是我们的身边看到有学生轻生的消息:有因感情受挫就跳楼的;有因考试不好而轻生的;有因受老师批评想不通而割腕的;有因父母离异而投河的……这令我非常痛心疾首,当代中学生在挫折面前,是那么的脆弱,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确实太差了。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0月30日傍晚6点多,成都市翡翠城小区一名10岁男孩从自家住宅楼上自杀身亡。据了解,这名男孩是成都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因观看朗读比赛时说话被老师留下体罚,并逼写一千字检查,称“写不出就去跳楼”,最后孩子真的选择跳楼身亡;语文书上写着“老师我做不到,跳楼时我好几次都缩回来了”,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挣扎。  相似文献   

19.
《读写月报》2023,(1):8-10
<正>【阅读导引】有人轻生要跳楼,消防员闻讯前来搭救。然而,轻生者坠楼的瞬间,消防员也因他而坠楼牺牲。在另一则新闻中,大学生为救落水老人,不幸牺牲了生命。类似的牺牲究竟值不值得?这样的事该不该提倡?在一些真实的案例中,我们总是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道德困境:为了救一些看似在社会判断体系中“不值得”的人,牺牲了更有价值、道德更高尚的人。在历史现实中,  相似文献   

20.
请看下面三则报道 :( 1 ) 2 0 0 2年 3月 2 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 :河南省某乡镇皮包厂有 1 1名工人先后因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相继死亡。后经调查得知 :制作皮包所用粘和剂中含有大量挥发性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原因。( 2 )青岛市邢某一家 3口人同时死于新装修的房屋中 ,死因是由装饰材料中挥发出的甲醛、苯和胺等有害气体所引起的。( 3) 1 96 8年在日本因滥用有机溶剂而被教养的青少年达 2万余人 ,其中有 1 1 0人因中毒而死亡 ,日本当时还对吸毒犯罪人员做过调查 ,发现其中约有 35 %在吸毒前吸嗅过挥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