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46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贵州省黔东南州地区中学生情绪智力和攻击为的特征,以及情绪智力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年级和民族上差异显著;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攻击行为在年级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和民族上差异不显著;情绪智力总分与攻击行为相关不达显著水平,但攻击行为的2个维度(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与情绪智力总分和情绪智力4个维度显著相关.这表明贵州省黔东南州中学生攻击行为有不一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贵明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30-31,91
目的:探讨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416名大学生施测.结果:父亲教养方式与母亲教养方式存在密切关系;大学生的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相关;不同的父母教养方式组合对攻击行为存在不同的影响.结论:不同父母教养方式组合模式和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具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小学生攻击行为与自尊关系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以往研究结果相互间存在争论。一部分人支持攻击与自尊关系的低自尊假说,认为低自尊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攻击行为;另有研究者赞同受威胁的自我理论,认为中小学生攻击行为是由高自尊引起的,与高自尊紧密相关的自恋对中小学生攻击行为的产生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抚养人的育儿方式及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要抚养人态度调查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1049名初中生(306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父亲外出组在心理健康多项因子上得分高于其他组;初三年级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虎、适应不良因子上的得分比非留守儿童高;留守女生抑郁因子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临时抚养人在严厉、干涉程度上均低于父亲或母亲.结论:与母亲一起留守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初三"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留守女生比男生更加抑郁,这些与抚养人的教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对394名儿童施测社会支持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问卷。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预测变量。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通过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可以显著预测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采用《留守儿童耻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537名留守儿童和492名非留守儿童对照组进行测试,探讨留守儿童耻感心理与同伴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关系。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在行为耻感因子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同伴冲突情境下,留守儿童采用退缩、攻击和幻想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采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则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关系耻感能够正向预测求助应对方式;四种耻感心理因子能够正向预测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也能负向预测退避和攻击应对方式;行为耻感能够正向预测幻想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采用班级环境问卷、暴力态度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调查了1213名中学生暴力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班级环境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作用。结果发现:(1)中学生的暴力态度水平偏高;男生的暴力态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的暴力态度水平;中学生的暴力态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但年级和性别对中学生暴力态度的交互作用显著。(2)班级环境能够间接预测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即暴力态度在班级环境与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抑制性控制任务和自编的幼儿攻击行为教师评定量表(PABS-T)对88名留守幼儿和80名非留守幼儿进行测查,探讨了留守幼儿抑制性控制与攻击行为的发展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留守幼儿,其攻击行为则显著高于非留守幼儿;(2)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与身体攻击、总攻击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3)留守幼儿的抑制性控制对其身体攻击和总攻击行为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亲子分离情境下留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个体差异,采用问卷法、教师评定法和档案法搜集232名农村留守初中生的测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高危型相比,适应型留守儿童在认知—行为方面表现出高挑战性—可控性认知、积极应对以及低威胁性一无控性认知、低消极应对的“三高—三低”模式;在学业成就和学校表现方面表现出高学业成就、高人际技能、高任务取向和高耐挫性的特点.不同适应类型儿童在焦虑—退缩和违纪—攻击问题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脆弱型和矛盾型在上述所有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改变儿童的认知—行为系统,培养其社会能力有望成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936名农村初中生(其中留守初中生565名)为被试对象,调查了农村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并对其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得出结论:(1)农村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应对方式也以积极应对为主,但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留守与非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留守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消极应对方式能有效预测心理健康,且主观幸福感在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915名中学生父母因素、感觉寻求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进行考察。结果发现,感觉寻求、父母敌意冲突、父亲管理情况、母亲文化、父母体罚子女能够联合解释中学生攻击行为24.5%的变异量;中学生的感觉寻求在父母因素(父母敌意冲突、父亲管理情况、父母体罚子女)和攻击行为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父母因素既会直接影响中学生的攻击行为,也会通过影响他们感觉寻求的发展进而影响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3.
孙意 《早期教育》2014,(12):12-16
攻击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以往的研究表明,4岁~5岁是幼儿攻击行为高发阶段,即中班幼儿的年龄段。本研究采用提名法选取中班8名幼儿,随后用自然观察法取得39件样本事件。通过分析样本事件,得出以下结论:不同性别中班幼儿攻击行为发生并无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的发生方式多样;中班幼儿攻击对象并不存在性别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多为主动行为;中班幼儿攻击目的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中班幼儿攻击行为终止表现为自止与他止共存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中学生学习投入在不良师生关系和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不良师生关系问卷、Buss-Perry攻击问卷及学习投入问卷对重庆市一所中学的1851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不良师生关系、学习投入、攻击行为间两两相关显著;中学生的学习投入在不良师生关系和攻击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2.64%。因此,不良师生关系和学习投入会影响中学生攻击行为,学校应鼓励教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学习投入,这样会有利于减少学生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6.
攻击行为因其伤害性和破坏性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专属男性的行为,随着攻击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女孩的攻击行为有着与男性不同的表现形式,与身体攻击相比,女孩更偏爱关系攻击.文章从关系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及其干预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女童攻击行为,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攻击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攻击行为是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攻击行为的研究表明,攻击行为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有的攻击性弱,攻击行为少;有的攻击性强,攻击行为发生频率高。为什么会发生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心理发生机制是什么?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提出了种种的理论。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无意识层中隐藏的动物性本能(包括各种野蛮、残忍和异常的冲动与欲望)冲破前意识的抑制和阻碍,进入意识领域并占据了支配地位,将其所携带的动物性本能能量释放出来,便会外化为人类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攻击行为是幼儿一种典型的问题行为,在幼儿问题行为中出现频率很高,影响久远。儿童在幼年习得攻击性的行为方式对于他们日后的行为方式具有不良影响。文章从认识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成人处理幼儿攻击行为所采取的无效策略,提出应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有效策略,以期帮助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的攻击行为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张小东  龙军 《教育导刊》2008,(1):25-27,31
本研究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写的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以留守初中学生为被试,进行应对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初中学生与非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退避、幻想三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男女留守初中学生在问题解决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留守初中学生应对方式在年级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对留守初中学生在应对压力时采用问题解决和发泄两种应对方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