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时代"是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它给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微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细致入微、微言大义、无微不至、积微致著的"四微"理念,并通过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微作品"、搭建"微平台"、打造"微品牌"、建立"微团队"等实践创新,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力。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进入了"微时代"之中。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社会各个领域对"微"概念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教育学界为例,将微课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水平,因此得到了高校的重视。医学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我国的外国患者越来越多,医学英语的地位日益突出,将微课应用到医学英语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本文将具体探讨基础医学英语微课程的设计,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微时代"下传播具有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的传播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文章在解析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体权威、客体的心理及性格、教育方式等新问题,并从"微方式"、"微媒介"素养及"微环境"的角度探究"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微时代的基本特点出发进行探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基于此,从创新微手段、借助"微媒介"、运用"微体系"三个方面出发,通过研究找出微时代视野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重新思考和审视了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希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建设、日常生活和课堂内外的学习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需要一种新的思路来发展壮大,即剖析微时代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结构和它面临的新形势,多途径重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力争使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在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表征着这个世界的变迁和对社会心理结构的冲击;"微时代"的网络表达呈现交流节奏的提升,助推了话语权与表达权的节奏感和时效性;"湿性社会"的黏合力体现了数字化延伸的人脉;微博反腐、微博问政、微博直播丰富了民主执政的内容与形式,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应是自媒体时代网络和谐发展的舆论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初期,由于互联网蓬勃发展,我们迎来了一个"信息时代",而"微"时代是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使用数字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客户端等衍生出来。大学生借助"微"时代带来的便利,接收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其获取信息渠道复杂多变,形成了移动式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在面对虚拟网络世界或现实世界时的思维方式。这给当今高校固有的思想政治状态下的工作者,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挑战,针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顺应"微"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改变思想政治教育中固有思维模式、变革工作内容和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草根"阶层早已存在于互联网之中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人数最多,又最能代表着广大基层网民的"草根"阶层舆论在网络舆论平台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时代的到来使网络"草根"阶层舆论又有着新的变化。如何认识和对待微时代下的网络"草根"阶层舆论是本文讲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步入了“微时代”,微信、微博、QQ、抖音等成为当前高校附属单位职工的主要网络社交工具。“微时代”高校附属单位职工的思政教育工作须转变形式、构筑高校附属单位自己的微平台,迎接“微时代”给高校附属单位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达到思政教育工作最佳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微时代”高校附属单位职工思政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即时传输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时尚一族,在微时代中冲锋在前,微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无"微"不至,颠覆了传统的教学、生活、娱乐模式,也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出现诸多困难。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