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鑫   《重庆陶研文史》2006,(2):14-17
陶行知在重庆的教育活动始于1939年3月,他到重庆北碚筹组晓庄研究院并着手筹办育才学校,至1946年4月,陶行知离开重庆育才学校去上海。在育才学校期间,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一定程度上,陶行知在育才学校的教育活动可以代表他在重庆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现代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之一,陶行知一生不遗余力地推广普及教育,并在上世纪30年代末创办育才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生活教育”主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也为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当年,育才学校究竟怎样“育才”?陶行知和育才学校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寻访育才学校的办学旧址,触摸那一段段久远但又分外鲜活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育才学校是一所新型的实验学校,是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工作的。为什么要创办这样的一所学校,老夫子(以下我们按当时的惯例这样称呼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一中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4.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步人大众化教育的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独立学院,有幸在陶行知当年办育才学校故地——合川草街镇办学.实现了陶行知创办“育才大学”的遗愿,在九年的办学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学院又好又快地跨越式发展,步人了全国318所独立学院的前列.创造了“有教无类”的“新平民教育”的办学奇迹。  相似文献   

5.
走进育才。今年,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为贯彻和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战略目标开局之年,也是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80周年。为纪念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推进新时代办学思想与实践的改革与发展,今日,参加“庆祝育才学校创办80周年暨陶行知办学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专家一行在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宋乃庆的带领下,走进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一九三九年七月二十日创办重庆育才学校,《育才学校创办旨趣》是由陶行知口述并由陆维特记录的。邓颖超同志向我们提出了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陶行知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为《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以下简称《旨趣》)这篇现代教育史上的文献是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  相似文献   

7.
重庆育才学校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愿意被收编为国民政府的公立学校,这样办学资金和物资的募集就成为一项维持学校生命线的紧迫工作。陶行知先生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从不同的渠道募集资金和物资,同时也发动育才师生努力生产、演出以图自救,并对募集到的资金和物资进行严格管理。这些活动不仅使育才获得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锻炼了育才师生的能力,成为生活教育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重庆育才学校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愿意被收编为国民政府的公立学校,这样办学资金和物资的募集就成为一项维持学校生命线的紧迫工作。陶行知先生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关系,从不同的渠道募集资金和物资,同时也发动育才师生努力生产、演出以图自救,并对募集到的资金和物资进行严格管理。这些活动不仅使育才获得了赖以生产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锻炼了育才师生的能力,成为生活教育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孙铭勋是陶行知先生的杰出学生,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在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等先生的指导下,他和南京晓庄师范的同学们一起,创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批乡村幼儿园,开创了中国早期幼儿教育的道路。在陶先生指导下,他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为工人子女开办的“劳工幼儿园”。抗战时期,孙铭勋参加了重庆育才学校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7):F0004-F0004
东北育才学校是1949年由张闻天、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是沈阳市教育局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是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1993年.学校被市教育局确定为优才教育实验学校:200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东北育才双语学校落成。同年,东北育才教育集团正式成立。此后,学校又合作创建了东北育才抚顺学校、东北育才悲鸿美术学校、东北育才丁香湖小学.并承担了招收新疆班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1946年人民教育家、重庆育才学校校长陶行知先生逝世后,重庆的育才学校在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威逼下,扬言要封闭学校,育才学校处于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被封锁,内外交困,无法维持下去的紧要关头,得到了上海宋庆龄先生的同情和大力帮助下,通过宋庆龄福利基金的资助,育才学校由重庆迁入上海市宝山县的大场余庆桥赵家花园。从此以后,全校1000多名师生,在宋庆龄先生的亲切关怀下,得以重见天日,获得了新生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1939年7月,陶行知在四川省创办了育才学校,其中音乐组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音乐干部。陶行知提倡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原则,不但未过时,而且在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中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云南大学副校长、历史学博士林超民教授一行来到保山育才学校在听了育才学校办学一年情况介绍后欣然题赠“春风化雨乐育才润物无声献爱心”。保山育才学校办学一年来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认清所处位置当好“补充”角色保山育才学校举办的是九年一贯制教育即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这个阶段属义务教育阶段。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总则第五条指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保山市隆阳区1998年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流失率仍然偏高巩固比较困难而且许多学校班额超编…  相似文献   

14.
育才荣光八十载1939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一所以教养在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童为主的学校。陶行知要用生活教育之原理和方法,培养难童中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育才学校在抗战胜利之后逐渐变革壮大,其普通组留在了重庆(今重庆育才中学),专科组搬迁至上海。育才学校及其后来者几十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10月,新发现一批1946至1949年查封育才学校重庆分部的档案材料,包括国民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重庆行辕、重庆警备司令部的指令、训令、呈文、代电、批示、报告等等,印证了陶行知先生去世后,他所遗留的教育事业与国民政府教育部门的复杂关系,以及育才学校师生在逆境中艰难奋战的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 教育品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存在是很早就有的事情,但是,教育界兴起对教育品牌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才有的事情。我所在的重庆育才中学,是由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新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创立了蜚声中外的生活教育理论(毛泽东同志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联合国教科组织认定其为世界化名人)。在陶行知先生一生创办的学校中(如1927年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1932年开始在上海创办山海工学团、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1946年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等),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下,我国大片国土沦陷,万千家庭流离失所,无数儿童成了无家可归的难童。因此,难童教育成了当时我国战时教育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1939年7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的育才学校,是一所战时难童学校。然而,它在当时全国数量众多、形式多样的难童教育机构中独树一帜,陶行知关于难童教育的思想在当时也独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2019年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80周年。陶行知先生办学的理论与实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11月3日上午8:30,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主办的“庆祝育才学校创办80周年暨陶行知办学思想与当代教育改革研讨会”在重庆市北硝区西南大学桂园宾馆丹桂楼10号会议室顺利开幕。与会的有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浙江省陶行知研究会等各地陶研会领导,及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重庆市育才职业教育中心、北硝区复兴小学等学校领导、老师代表。  相似文献   

19.
北京育才学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前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该校建成了校园教育局域网和“育才联合网校”远程教育网。校园局域网由双向闭路电视控制转播系统和以光缆为主干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两大教育网络系统将学校的办公楼、中小学教学楼、图书馆、中小学所有教研室联结成一个可传送100兆以上数字信息及VCD、录像机等多种音像信息的教育网络。育才学校远程教育网具有集区域教育资源优势的特点,该校以“联合同校”的形式邀请市区重点学校的名师与本校骨干教师组成了同步…  相似文献   

20.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中国教育探求新路,为振兴中华民族造就人才,艰苦卓绝地奋斗了一生.他的教育实践使我们开拓视野,并赋于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开始了创办现代化学校的探索.一、提高认识,迈开探索现代教育路子的第一步在国家多难的年代里,陶行知先生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很早就有为劳动人民办教育,救国救民的思想,“一闻牛粪诗百篇,风花雪月都变节.”是他发自内心对劳动人民具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从美国学成归国,他脱下马褂,脱下西装,挑起粪桶,深入群众,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创办过乡村师范、安徽公学、育才学校、社会大学等、在困窘中,他甚至把妻子的米也分给饥饿中的学生,并设法举办美术作品义卖,用“抬头乐于”代替“埋头苦干”,努力为改善学生生活条件筹集资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献身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