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刘勇 《新闻界》2000,(2):53-53
提倡写短消息 ,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从40年代开始 ,中央宣传部门就不止一次的要求把消息写得短些 ,再短些。消息写得长 ,这是不少新闻媒体久治不愈的顽症 ,喊一会儿 ,短一阵儿 ,然后还是习以为“长” ,该长则长 ,该短也长 ,想长便长了。现在 ,一两千字的消息已屡见不鲜 ,由一版转至二版的消息也已司空见惯。这种“长风”不仅中央大报有 ,地方小报也有 ,较为严重的当属不大不小的产业报了。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 ,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 ,才能写得快 ,只有快 ,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也只有短下来 ,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 ,令读…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广播事业的迅速发表,报纸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时效性方面,不及广播快速;在直观性方面,赶不上电视形象生动。这就迫使报纸的文字记者改进消息写作,摒弃抽象、空洞、干巴、老套的弊病,把消息写得更简要快捷,也更形象多彩,并首先使导语“面带笑容”、“其美如画”或“跃跃欲动”,像个活动的荧屏,以便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读者。近几年,新闻界提倡多写视觉新闻、实录新闻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新闻界有这样一种怪现象,人们一说起消息这种新闻体裁时,能说出许多优势,如时效性强、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主题鲜明等等,“让消息唱主角,多写消息,多写短消息”的呼声也是此起彼伏。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消息写作在滑坡,特别是精品消息越来越少,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现实。据有关权威人士称,1995年度中国新闻奖中报纸通讯社类的消息项,因无称意之作,一等奖只好付诸阙如  相似文献   

4.
刹长风,兴短文,历来就是端正新闻文风的需要。提倡写短消息,一直是新闻改革的重要方面,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有些记者、通讯员来说,还远未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如消息主体搞了"大杂院",同时写了几个问题,侧面多,头绪杂,主题散,用的材料多,篇幅自  相似文献   

5.
消息为什么要短?为了适应读者的需要。众所周知,大多数读者工作十分紧张,每天能抽出来读报的时间很少,但他们又希望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更多的国内外大事和各种信息,因此大多数读者要求消息短,简明扼要。另外,消息短了,可以多登一些别的文章,多传递一些信息。 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才能写得快,只有快,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也只有短下来,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令读者赏心悦目。 短消息有如此多的优势,为什么消息短不下来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观念问题。在过去,“重要消息…  相似文献   

6.
广播短消息注重真实性、时效性,它文字少、篇幅短,要把广播短消息写好,不是一件易事,因其短小、信息密集,要比其它新闻体裁更难写。笔者认为,写好广播短消息,要巧选角度,精炼主题,通晓消息结构。  相似文献   

7.
报纸上的消息写得一般化,这是个老问题了。近些年来,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消息明显比过去短了,新了,以现场短新闻为标志,为消息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应当看到,报纸上质量上乘的消息仍然较少,而一般化的消息较多,长风亦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记者、通讯员不大重视写消息,认为是雕虫小技,没啥写头,没有分量,而喜欢写通讯等大块头的东西。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近些年有的新闻单位在评职称、评先进时,比较看重大块头,长通讯,谁的长篇报道多,就意味着干得出色,就有竞争力。因而形成了好消息少,千文一面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报纸编辑部感到缺稿,可同时又积压了大批稿件用不出去。这固然同来稿质量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供求失调。报纸,又称新闻纸。不言而喻,报纸最需要的是新闻。可是,不少记者,包括通讯页,写新闻消息少,写通讯多。而且在通讯中,又以写人物、名胜、物产的为最多。通讯是新闻的一种写作形式,报纸上不能没有通讯。但通讯的篇幅大都长于消息。报纸上登的通讯过多,必然会影响到消息的数量。因此,编辑部不能不注意通讯的发稿量。  相似文献   

9.
我在采写新闻稿件时,固然喜欢写长新闻,便更喜欢写短消息。因为如“活鱼”一般的短消息,是最受读者欢迎的“美餐”。要写好短新闻,关键是时效性。如果不“抢”时间,转眼间“活鱼”就会变“死鱼”。而“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了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有的新闻单位提倡记者、通讯员站着写稿,这样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意思是客观景物虽然十分复杂,但用…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报纸长风颇盛的情况下,《河南日报》着意提倡短新闻,这对提高报纸质量,更多传播信息、更加贴近读者是一个有力的促进。从1988年9月至11月,共评出获奖短新闻54篇。短新闻篇幅短,文字少(消息高限500字,通讯高限900字),要写得丰富多彩,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从已评选受奖的短新闻看,有这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1.
时下好新闻评选甚多,从全国综合评选、分类评选、专题评选到行业评选、地区评选乃至单位评选,每年总数不下百种、千次。如同1980年我国首次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相比,真可谓“星火燎原”,遍地开花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达和对新闻业务提高的重视,应该说是一种好现象;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评选过滥,似成灾难,有得不偿失之势。 各种活动都有其目的。当年创始全国好新闻评选时,目的在于提倡“多写新闻,写短新闻,写好新闻”(这里所讲的“新闻”是指狭义的新闻——消息)。因为,那时我国新闻事业刚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各传媒的版面、节目中,消息少,短消息更少,而且帮腔帮调严重,写得生动活泼的甚少,往往不堪入目,不受受众欢迎;通过好新闻评选,倡导“新、短、快、活、强”,实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3.
去年秋季的一串疾呼——在我国的新闻纸上,短消息、短新闻质与量的衰微已久。去年秋季,首届中国新闻奖的36名复评委员齐聚石头城参评时,齐声疾呼:“多发短消息,减少长通讯。”他们不安地指出,在送评稿件中,消息较少,质量较差;通讯偏多,长风甚烈。热浪中的一缕清风——今年立夏之时,南粤开了个颇有意思的全国性会议——在报业一片扩版热的氛围中,专门对新闻文体中的消息进行研究、讨论。新闻界人士注意到,各报扩增的版面上多以副刊性质的内容为主,并未给消息扩出一席之地。文章越扩越长,并且占据了报纸的主要版面,长文挤了短消息。长文章洋洋洒洒一派大亨状,短消息干干瘪瘪瘦  相似文献   

14.
报纸上新闻少,有人就怪记者不爱写新闻,只爱写通讯;还分析说这是名利思想作怪。编辑部消息短缺、通讯积压的现象,确实常有,但原因何在,需要好好分析,完全归咎于记者是不当的。近来听到一些记者同志的反映,他们并非不爱写新闻,在新形势的鼓舞下,大家都跃跃欲试。有的记者保证:只要领导一声令下,他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16.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祖国大西南的大小凉山,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州。凉山日报是彝、汉两种文版的四开小报。近年来,我们在新闻改革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搞好新闻业务改革,提高报纸质量,是新闻改革的中心问题。在新闻业务改革中,我们着重抓了“四改”: ——改“少”为“多”。增加地方新闻,克服新闻少的情况,加强报纸的新闻性。过去,我们的报纸上,新华社电稿多,地方新闻少;机关会议消息多,基层活动报道少;生产工作简  相似文献   

17.
我在平时采写新闻稿件中,写长新闻,也写短消息,但更喜欢写短消息。总结经验,写好短消息成如容易却艰辛。短消息写的必须是活蹦乱跳的“活鱼”,或者是含苞待放的“嫩绿”。现代社会的新闻竞争,首先是时效性的竞争,如果不“抢”,转眼间,“活鱼”变成“死鱼”,“嫩绿”变成“枯黄”,新闻成了毫无价值的旧闻。“抢”来的新闻,必须抓紧去写,“过了端午不卖雄黄”就是这个道理,否则,“抢”就失去意义。许多体育记者,边看比赛边写稿,比赛一结束,他们便冲出体育场,“抢”着发稿。只有立足于“抢”,消息才能写得短,写得快,才能成为读者的“抢手货”。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没有不希望自己采写的新闻被人重视的。但我们新闻界,一直存在一种怪现象:看到自己的稿子成了小小豆腐干,登在一个角角上,往往就脸红心跳;黑压压登上一大块,就自我安慰终于写了篇“大”文章。这样,尽管一些报纸编辑部时不时号召记者写短稿,可短风吹进编辑部总是一阵子。究其根源,根子在记者本身——未真正尝到写“短”消息的甜头。 若是有谁写出了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那样的传世短消息,我不相信他会不愿为之。当然,这是比较困难的。但对消息写  相似文献   

19.
消息是新闻的主体,是报纸最显著的标志。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处于决定报纸优劣的主体地位,可以说,写消息是记者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近些年在办报和读报当中,发现了消息写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亟待改进的问题。会议消息突破少现今,翻开报纸,会议消息繁多,尤其是头版版面,几乎全被会议消息占有。新闻教科书上新闻的分类本没有会议消息这一项。按新闻教科书上的分类,会议消息应属于动态消息,即“新近发生的事件”。新闻写作,尤其是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及时迅速抓住事物的特点,主题集中,简短生动。遗憾的是,许多会议消息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改革是一个大题目,从哪里入手?我们编委会经过研究,决定把提倡写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在报上开展短新闻竞赛。我们所以把提倡短新闻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一是扩大短新闻竞赛的成果。我们的报纸从1979年4月开始,在一版举办了《今日快讯》专栏,每天发表“短、快、新、活”的消息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