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作为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学会做好电视新闻的标题。只有通过对标题字斟句酌、精雕细刻.才能吸引观众。笔者认为,做好电视新闻标题,有几个方面的“宜”与“不宜”,在此提出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也有人说,“标题是现代新闻的生命”,只有标题好,吸引读者阅读,你的报道才有价值;反之,如果标题平淡,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拒绝阅读,那么你的报道写得再好,也没有意义。可见,标题在新闻报道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作为办报人的编辑和记者,如何制作好标题,让文章的“眼睛”靓丽起来,留住…  相似文献   

3.
标题,是对文章最有价值的内容的浓缩、概括和提炼。在报纸这个巨大的信息源中,读者对新闻的选择过程,首先是通过对一个个标题的浏览来实现的。因此,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面孔”,是文章的“眼睛”,只有“面孔”诱人,“眼睛”传神,才能留住读者。一个好的消息标题不仅要符合新闻  相似文献   

4.
近来看报,有时看到只有标题,找不到正文。我原以为是漏排了的。后经内行指点,说这叫做“标题新闻”,是个新品种。哦,难怪只有标题。大概是人们要求增加信息量的一种措施吧。和“一句话新闻”一样,也是客观的需要。读者看报,一般是先看标题。如果标题吸引人,引起对内容的兴趣,就接着看正文。为什么有时候只需几分钟就可看完一份报纸呢?因为看了标题就不想再往下看了。“标题新闻”应运而生,是不奇怪的。读者看报,想多获得一些信息,喜简短,  相似文献   

5.
规章制度属于规章类文书,这类文书是一种运用于社会管理的有力工具。各种规章制度既有共性的写作规律,又各自有不同之处。 规章制度的构成 规章制度一般分为正文和标题两个部分: (1)标题。一般由制订者、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制订者,“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是事由,“条例”是文种。有的标题只有制订者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中国作家协会章程》。还有的标题只有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标题中没有制订者,而在标题下用…  相似文献   

6.
在写新闻稿时,标题制作很重要。好的标题能给编辑良好的“第一印象”,就像稿件的“特殊通行证”。水平较高的记者、通讯员,都非常重视标题制作,使自己的作品受到编辑的青睐,在报刊上引人注目。这里结合我自己制作标题的实例,谈谈新闻稿如何“以题取胜”。标题要新鲜少见才有新鲜感。只有制作出少见的标题,让人有新鲜感,才能吸引人。这就要避开老话,敢于“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7.
射箭必须对准“靶”,扎针注重找“穴位”,写文章讲究针对性。只有“对症下药”,才容易收到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中国安全生产报》(2003.6.12)第6版头条的《安全管理中的种种表面文章》,就是巧用《安全生产法》之“矢”,射中现实生活中安全管理弊端之“的”的佳篇。一是标题比较“惹眼”。关于题目的重要性,早有所谓“题好一半文”的经验之谈。因为读者翻开报纸,首先映入其眼帘的是文章的标题。假如标题平平沓沓,不能吸引读者,内容再好也徒然。再说,精心拟个好标题,也是提高稿件见报率的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一扁文章的门面,人家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看标题。你可以把它看作是文章的一个招牌、幌子,或者一个包装。如果一篇杂文的标题拟得平淡无味,或者艰涩古板,很可能一开始就令人失去读下去的兴趣。反之,如果一篇杂文的标题新颖有趣,或者泼辣尖锐,也会在一开始就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而,文章的标题能不能作好,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标题一般只有几个字,却也含着技巧。而且,这个技巧谁都不能小瞧。能不能给一篇文章作个好的标题,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在这里有意用了“作”这个字眼,是“作”标题,而不是“起”标题。给…  相似文献   

9.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今天,如何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 请看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  相似文献   

10.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11.
报纸在手,读者第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继续往下读。标题抓不住人,即使文章很好,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关注。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标题如文章的眼睛,眼睛明亮才讨人喜欢。只有让读者自觉接受,才能吸引读者阅读。因此,我们无论是采写新闻或者是做新闻编辑,都应当注意制作好标题,把新闻的“眼睛”擦亮些,以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效应。  相似文献   

12.
好的网络新闻标题对于激发网民阅读兴趣,实现网络新闻有效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国内网络新闻的制作,尤其是标题的制作存在着明显的“出位”现象。只有完善网络媒体的管理体制,准确、规范地制作网络新闻标题,加强网站编辑的传媒素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3.
谈起对一个人的印象,恐怕大多数人会先想起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不仅是人的五官之一,而且也是心灵的窗户,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提到一件新闻作品,让人先想起的也是它的标题。因为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作品的“眼睛”。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报纸的广告”,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从整个报纸编辑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相当的宣传效应,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然而,在一般读者眼里,版面是“内学”,似乎只是编辑自身的功夫,与己无关,也看不出门道;标题才是“外学”,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一半文”。都是说的标题的重要性。在目前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标题写得好或丑,效果大不一样。近从某报读到一则社会新闻,标题曰:“43岁女子卖淫供儿女上大学”,说的是“1月11日在福建永安市南门某出租屋内发现一具半裸女尸,死者是一个约43岁的女子,据称在卖淫过程中遇害”,“据警方介绍,遇害女子卖淫收入,主要是为了养育在泉州一大学念书的女儿,以及尚在念小学的儿子”。看了如此标题觉得有些不自在,究其原因,就在于太“裸”了!如此“裸”,就把事情的实质——“被害”舍弃了,突出的是“卖淫供儿女上学”。如此“裸”,负面影响显而易见,展示给读者的只有丑恶现象!有的读者说,标题如此露骨,这让死…  相似文献   

15.
科技论文的层次标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论文的层次标题指除论文题名 (总标题 )以外的各个级别的分标题。1 层次标题的格式按GB 7713 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的要求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 ,不同层次的 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 .)分隔开 ,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 ,如“1”“2 1”“3 2 3”等 ,各层次的第 1个序码均左顶格 ,最后一个序码之后空 1个字距接排标题。例如 : 层次标题序码与层次标题的格式0 引言1 实验1 1 仪器和测试条件1 2 溶液的配制2 结果与讨论3 结论为便于口述 ,我们约定 ,将只有 1个数码的标题称为“一级标…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制作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因为新闻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对新闻信息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个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应有的传播效果,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标题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7.
古人说“题好一半文”,强调的是标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代文人都十分重视标题的制作。标题的风格和特色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发生着变化。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巧妙地作好标题,使这“一半文章”更加具有时代特色,更能吸引读者?我个人认为,需要在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增强朦胧感。朦胧是似透非透,让人猜不准,能够调动读者的好奇心,增强吸引力。当今社会人们知识层次提高,对新闻标题的美感要求也增高,而朦胧本身就是一种美。如标题《毛主席含笑乘“东风”》,毛主席乘的“东风”到底是什么?字面上看不出,这就给人一种朦胧感,读者只有往下看,看过才知道,原来是毛主席坐上了我国自己制造的“东风”牌小轿车。  相似文献   

18.
李潮 《记者摇篮》2005,(5):16-16
在日常报道中,电视新闻由于采制过程复杂、时间紧,很多记者往往忽略新闻标题的制作,认为那是编辑的事。这很不对。“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的再创作。“题目也像一块招牌,招牌醒目、新颖,就引人注意。”因此,一定要重视电视新闻标题这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记者只有通过对标题字斟句琢、精雕细刻。才能吸引帮助观众了解新闻的主要事实,理解新闻的价值,提高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新闻业务方面的一本新书——《标题的艺术》。《标题的艺术》是探索标题制作的专著,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彭朝丞同志。全书包括“标题的种类、作用及其特色”,“制作标题的基本要求与技巧”、“标题的制作方式举要”、“修辞手段在标题中的应用”、“标点在标题中的独特表达作用”、“标题的排列与美化”等章目,从新闻学、语言学、美学和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这“一艺”(制  相似文献   

20.
一个好的标题,能传神达意,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一个好的标题,能抓住读者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人去读下文;一个好的标题,能体现出报道客观性和思想倾向性的统一。由此可见,重视标题制作,增强标题的感染力、吸引力、震撼力,是新闻工作者应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观诸报纸,目前标题制作仍存在着概念化、口号化的问题,影响了宣传效果和宣传质量。究其原因,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编辑脑子里没“货”,制起标题来束手无策,到时只有捡垃圾篓里的东西应付交差。基于这一点,采编人员应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地更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只有具备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