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26号,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沉浸在一片悲哀之中,几百名贝尔格莱德群众参加了死于北约轰炸的6名南塞尔维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葬礼。请看本台记者从贝尔格莱德发回的报道。画面 无数打着雨伞的送葬群众 灵柩被抬出 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地哭泣 送葬群众解说 送葬的群众冒着大雨从贝尔格莱德市的四面八方汇集到市中心的一所医院门前。当死者遗体的灵柩从医院抬出来的时候,死难者家属悲痛欲绝,在场的人员,包括许多外国记者也都流下了眼泪。画面 采访一位老人解说 (配音)“许多人认为,北约不会真的轰炸…  相似文献   

2.
画面 播音员(导语)解说 南联盟第二大城市诺维萨德的一座大桥昨天被炸,当地市民悲愤不已。请看本台记者的现场报道。画面 记者站在断桥前解说 各位观众,现在我是在位于南联盟北部重要城市诺维萨德向你做现场报道。北约在今天清晨轰炸了连接诺维萨德两岸的这座大桥,这是北约第一次对南联盟境内的重要的交通设施进行轰炸。画面 采访一位先生解说 (配音)先生你好,你知道北约是在什么时候轰炸这座大桥的?“大约是今天凌晨5点左右吧。据我知道,北约共发射了两枚炸弹,其中一枚没有击中,另一枚炸毁了这座大桥。”画面 一组诺维…  相似文献   

3.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置国际法于不顾,悍然使用5枚导弹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造成我使馆我人员严重伤亡,馆舍彻底毁坏。这一千夫痛斥的血淋淋暴行,旋即遭到了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愤怒声讨。然而,对北约这一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践踏《联合国宪章》的野蛮行径,向来标榜“新闻独立、新闻自由、主持正义、客观公正”为宗旨的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举世震惊的严重事件是如何表现“客观”和“公正”的呢?看似新闻独立实为暗中合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后,历来标榜新闻独…  相似文献   

4.
这条新闻着力表现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民用设施给南联盟人民带来的间接生命威胁。记者敏锐地意识到这种间接威胁的存在,并且选择了医院这个与生命、死亡关系最密切的报道点,更把采访对象定在妇幼保健院,将弱小无辜的妇女儿童受到的间接生命威胁展示给观众,激起观众的同情。北约的轰炸造成就医人数减少,并不是因为患病人数减少,而是患者害怕来自交通和路途中的生命威胁,而疾病仍然威胁着这些不敢出门的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即使是前来就医的患者,由于医院的设备和药材受到空袭和制裁的限制,也仍然得不到像平常一样的完善治疗。…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南联盟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轰炸。他们炸机场、炸桥梁、炸电视台、炸城市……却一直声称轰炸的只是军事设施。这种霸权主义的侵略行径给南联盟人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激起全世界正义之士的愤慨。1999年4月4日,北约再次对贝尔格莱德市进行轰炸。中央电视台记者迅速赶赴现场,发回了他们的现场报道。我们看到画面上有一处被炸地点浓烟滚滚,只见浓烟弥漫,隐约还可以听到爆炸声,记者介绍那是供暖中心。而距此300米远的地方便是一个居民区,记者采访了路过的两位居民。他们说,只要炸弹稍…  相似文献   

6.
记录战争造成的伤害,揭露战争带来的罪恶,这是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当中,电视记者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1999年5月19日夜,北约又对南联盟首都贝尔格莱德市进行了轰炸。这是一条极有价值的新闻。北约一直声称,它所轰炸的只是军事目标,现在它再次将炸弹投向市区。这已经远远不是所谓的制裁和维护人权的行为,而是赤裸裸的侵略!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轰炸,势必给和平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破坏。在即将进入新世纪之际,以人权卫士自居的北约一手造成的这一人类文明史的悲剧,是很能说明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县级电视台大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接着便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时至今日,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在悄然变化;看本地新闻的人少了。有的观众声称:县里的新闻会议多,不好看。这无疑给了埋头苦干的老记、老编们一个突如其来的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8.
1999年3月24日,北约秘书长宣布:北约对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作为CCTV的记者,我明白自己遇到一个难逢的机会。当晚11点,我为《早间新闻》作了电话报道,凌晨4点又根据战局的最新发展为《新闻30分》作了第二个电话报道。3月25日当地时间晚上8点,贝尔格莱德响起了北约空袭的轰炸声,北约轰炸了贝尔格莱德的一个军用机场和一个飞机制造厂,强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在十几公里以外都能感到和看到。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什么叫战争,什么是恐惧。3月26日,我和王晓琨同志前往国防部和总参谋部采访。在国防部…  相似文献   

9.
王超 《新闻前哨》2001,(10):32-3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新闻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闻,吸引了大量的观众。由于电视新闻画面的逼真效果,拥有的观众数量更是逐年增加。各电视台新闻部除了加强新闻内容与时效外,非常注意树立电视新闻的声誉,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收视率和电视台的地位。而电视新闻的声誉是与播报的方式、技巧和播报记者的形象分不开的。 电视新闻在播报时值得注意的是:播报记者的表达力、说服力,播报记者的声音、语音以及目光的运用。电视新闻记者,有的长于现场采访,有的善于在播报台前侃侃而谈。无论是现场转播新闻,还是在播报台前播送新…  相似文献   

10.
住手!北约     
北约对南联盟军事打击的第一阶段4轮轰炸尚未结束,索拉纳就宣布将进行第二阶段的更大力度的袭击。在几天的轰炸一无所获的情况下,北约已失去了理智和良心,正在走向战争狂的深渊。迄今为止,北约已动用了包括F16、F18、F117、幻影、旋风及从未正式使用过的B2等1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飞行500多架次,发射了400多枚导弹,几百颗炸弹,对南全境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尽管北约不认为这是一场针对百姓的战争,但平民伤亡及民用设施的损失在与日俱增,所有的人们应该看到,这是一场背离初衷的战争。北约的对手是个弱小的南斯…  相似文献   

11.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历来好标榜“新闻自由”。近年来,在它们西化、分化的香风毒气熏陶下,国内有些人竟也被熏得昏昏然,十分憧憬这种“自由”,有的甚至于鼓吹。然而,哪里有这种没有阶级、没有政治倾向的“新闻自由”呢?!如果不信,就让我们来看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肆无忌惮轰炸南联盟这个主权国家的过程中,它们的媒体是怎样报道的。只见先是西方主流媒体一边倒的舆论轰炸,继而是北约飞机的巡航导弹轰炸,再接着是西方舆论和导弹的轮番轰炸,编织着一幅舆论和武力的惨无人道的狂轰滥炸图景!这是哪家的王法和“新闻自由”?!东欧…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条很有特点的新闻。1999年4月3日,位于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南联盟内务部大楼遭北约轰炸。上午7点半,中央电视台记者便赶到现场进行采访。从画面上,我们看到内务部大楼被炸得面目全非,大楼内浓烟滚滚,人们在奋力扑救……正当记者紧张地进行现场采访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空中突然传来了空袭警报声,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怎么办?只见我们的记者很快从紧张中解脱出来,迅速做了调整,即时地向观众报道正在发生的这一意外情况。所幸的是,这一次北约没有扔下炸弹,只是一场虚惊,但两位记者临危不惧的表现给人很深的印象。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对灾难新闻摄影的争议不断,如2002年5月11日报道大连"五七空难"打捞黑匣子上来的照片,因为画面人物表情过于喜悦兴奋而引发的是否漠视了死难者家属的悲伤、是否缺乏必要的人文  相似文献   

14.
民生新闻莫变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新闻关注家长里短的背后蕴涵着对道德伦理的弘扬、人情风俗的展现、扶助弱小的呼吁,彰显出传统文化与人文关怀,因此受到老百姓的广泛欢迎。应该看到,这种回归对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尽到了电视媒体应负的社会责任。然而,就在老百姓为民生新闻喝彩的时候,有的城市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却在慢慢地变味:凶杀暴力、交通事故、奇花异草的内容多了,与人民群众的生活、生存、生计密切相关的新闻少了。究其原因,有媒体报道,某城市电视台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制片人在谈到自己的制片心得时,很有感触地说过下面一段话:现在的观众,一般的杀人案件已经看得…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之后,由评论员直接向听众、观众发表口头评论。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口头评论员。他们既是评论的作者,又是评论的播出者。  相似文献   

16.
5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著名教授甘惜分到山西讲学。山西省城100余位新闻工作者到会听讲。讲座之前,全体起立向在北约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中牺牲的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默哀。 83岁高龄的甘惜分教授,怍为新闻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以极大的愤慨,强烈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  相似文献   

17.
行的素材作为替代品是美国一些地方电视台得分低的原因之一。中央电视台过去国际新闻多是采用国外同行的录像资料,这不仅影响了这方面报道的独特和深度,也降低了其权威性和可信度。从去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向国外派驻了十五个记者站,并对伊拉克危机,南斯拉夫遭北约轰炸等重大事件派出报道组进行重点现场报道,这就使中央电视台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有了自己的声音,大大增强了中央电视台作为国际大台的权威性。现场报道可以明确地告诉观众,每个重大新闻事件我都有记者到达现场,我的新闻都是来自于新闻发生的现场。二是扩展了电视新闻信息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生活在三种不同的现实之中,其中从媒介现实到受众现实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自80 年代兴起的框架研究近年来在国外已广受重视,为研究媒体与舆论关系建立了一个新典范。本文选择国内媒体报道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为个案研讨主题,首先对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三家电视台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探究各电视台的新闻框架。随后,我们又进行了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团体接收媒体报道的特殊框架为何。最后通过比较新闻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了我们的预先假设:新闻媒体在反映客观现实的特定事件时,会固定呈现此一事件的特殊部分;受众在阅听新闻媒介报道时,也会依照过去经验表现出一定的面向,从而形成媒介框架与受众框架的趋同、协商或对立,实现三种现实间的转换与互动。  相似文献   

19.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20.
通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夫妇不幸殉职的事件,让我联想到伊拉克战争、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和焦点访淡中的中国新闻记者,使我对新闻工作的职业位置、价值取向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新闻事业是神圣的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我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过去认为新闻工作是社会性工作,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