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守望敦煌     
文章回顾了敦煌研究院建院70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讨论了敦煌研究院在敦煌石窟保护、敦煌学研究、敦煌石窟的传承弘扬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表示,敦煌研究院将继续扩大国内、国际合作的力度,与社会各界一道共同保护这份人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敦煌石窟保护工作六十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简略回顾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60年的历程,着重介绍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敦煌石窟保护工作进入科学保护时期后,敦煌石窟科学保护的基本内容、主要科研成就、及科研成果在实际保护中的运用和效果.特别介绍了敦煌研究院积极与国内外合作保护敦煌石窟文物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敦煌石窟艺术的久远长存,中国民生银行发起,并与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联合举办了"中国民生银行与您共同关注人类艺术流失——守护敦煌全国大型  相似文献   

4.
以日本国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所长滨田隆为团长的日本文化厅访问敦煌代表团于1990年4月12日至16日访问了敦煌研究院。经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批准,自1988年3月起,敦煌研究院与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在敦煌莫高窟开展了小规模的敦煌石窟合作保护研究工作。最近,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指示,可在前段工作的基础上,与日方正式签订合作研究保护敦煌石窟的协议。为此,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樊锦诗率团于1990年2月28日至3月13日访问了日本,就签订协议事宜,与日方有关部门初步进行了谈判。这次滨田隆团长等访问敦煌,旨在进一步协商有关协议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由民生银行发起,联合敦煌研究院、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共同举办的"走进敦煌"展览于9月29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敦煌艺术品展示,第二部分为莫高窟保护史展览,向世人展示敦煌石窟艺术和莫高窟保护历程。此次展出的近百张老照片,全面展示几代敦煌人历经数十年,保护敦煌石窟艺术的艰苦历程,通过精美的艺术品,多方面地展现敦煌艺术的绚  相似文献   

6.
1.前言敦煌莫高窟遗存4至14世纪珍贵的佛教艺术品。为了更有效地保存这一人类文化遗产,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开展了一系列敦煌石窟文物的科学保护研究工作。这项工作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关注。自1986年开始,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开始协商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的保护研究。1988年春,合作研究工作正式开始。研究项目主要为环境  相似文献   

7.
2006年l2月22日上午九时,由敦煌研究院主办、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资助的"《敦煌研究》出版100期座谈会"在兰州市宁卧庄宾馆举行.  相似文献   

8.
彭金章先生主编《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研究》上、下册,于2011年8月,由读者出版集团、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系敦煌研究院编、樊锦诗先生主编"敦煌研究院学术文库"之一种,由"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全额资助出版。全书收录自莫高窟北区石窟考古发掘以来学术界的主要研究  相似文献   

9.
常书鸿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的创始人、敦煌石窟保护研究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60年来,以常书鸿先生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们扎根敦煌,在荒无人迹的沙漠中开辟出一片天地,为保护和弘扬祖国的瑰宝、人类的文化遗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大学校长、人工智能专家潘云鹤院士和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教授为首的敦煌学专家和计算机专家们出于探索使用信息技术保存古老敦煌石窟艺术方法的共同兴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学部的支持下,经过了4年的辛勤劳动和通力合作,创造性地完成了“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这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取得了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敦煌·真实与虚拟》一书,既是该项目工作的重要部分,更是对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敦煌研究和保护的成果的全面与综合的展示。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三章为第一部分,由敦煌研究院撰写。它分别介绍敦煌石窟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