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沥青路面层间粘层油施工质量控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乐 《青海科技》2009,16(4):99-101
道路沥青路面层间喷洒粘层油已作为强制性条款被列入《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科学、合理地喷洒粘层油,是提高沥青面层层间连接的有效性、确保沥青面层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结合我公司在215国道当金山至大柴旦段公路工程C合同段施工中的一些经验,简述了沥青面层粘层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采用超薄罩面处治沥青路面病害,考虑到粘层强度关系到超薄沥青面层的使用寿命,本文对SBR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防水黏结层改性乳化沥青、橡胶粉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五种黏结层材料分别进行扭转剪切试验分析,对比五种材料的扭转角和最大扭转剪切强度试验结果,确定无防水黏结层改性乳化沥青黏结力最好。  相似文献   

3.
索满线的旧路改造工程需要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形成复合路面,粘层被设置于二者之间用来提高层间粘性和复合路面的抗剪强度。为了确定粘层沥青的种类和精确洒布量,达到提高复合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采取以90#沥青和SBS改性沥青分别作为粘层材料的普通剪切实验和试件浸水后的剪切实验,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实验结果定量和定性评估。发现a.1.4kg/m~2既是SBS改性沥青抗剪强度峰值所在处又是二者抗剪强度值趋于稳定的分界点;b.SBS改性沥青的1.4kg/m~2对方案的选择所占权重最高。因此得出将撒布量为1.4kg/m~2的SBS改性沥青作为索满线层间结合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热拌沥青薄层罩面是目前高等级沥青路面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技术之一,而新旧沥青路面是性质不完全相同的两种材料,若在旧沥青面层上直接加铺新的混合料,面面之间就会出现层间结合力不足的问题。工程中一般要在新旧沥青层之间设置粘层,以增强面面之间的连结。文本在分析新旧沥青路面层间状态的基础上对沥青加铺作业中的粘层设计和施工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5.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黑龙江省双佳高速公路扩大建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实例,从施工放样、透层沥青和粘层沥青的洒布、配合比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以及接缝处理等各个环节介绍了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不粘涂料是一种涂层表面不易被其他黏性物质所黏附或黏着后易被除去的特种涂料。通过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取底层厚度、面层厚度、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四个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得出铝制烤盘PTFE不粘涂层的最佳工艺参数,底层厚度10 m~12 m;面层厚度12 m~15 m;固化温度385℃~390℃;固化时间为4~5分钟;固化炉链条速度V=550mm/min。  相似文献   

7.
砂砾垫层介于底基层和土路基之间,用以调节路基温度和湿度状态,改善面层和基层的工作条件,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的影响.扩散由底基层传递下来的车辆荷栽应力,改善风积砂路基粘聚力较小的特点.介绍了风积砂路基上砂砾垫层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道路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外界环境温度、湿度、荷载等变化下,基层面层常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使材料承受极限作用,当外界因素产生的剪应力、拉应力、弯拉应力等超过面层的极限强度时,面层便会起裂,产生的裂缝为反射裂缝。通过分析,温度和作用荷载的变化是反射裂缝起裂、扩展、贯通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影响因素切入,分析了温度变化和荷载变化对裂缝形成、扩展、贯通的作用过程,基于断裂力学阐述了反射裂缝的断裂模型。基于反射裂缝控制作用下对再生水稳基层路面的施工技术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反射裂缝的控制措施和再生水稳基层层间控制防治措施,最后得出在层间设置应力吸收层的措施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热拌改性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的诱发因素,探讨了应力吸收层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级配设计及其性能检验,设计了可以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凝土应力吸收层。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与其结构层配合比密切相关,必须十分重视沥青面层各结构层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根据最大密实原则确定矿质混合料级配,严格控制VMA、VV、VFA等沥青混合料体积参数,并选择适宜的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是近百年来密级配沥青砼类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核心和精髓。  相似文献   

11.
以207国道锡林浩特至桑根达来段为例,着重阐述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面层AC一16C密级配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过程。锡桑公路全长156km,基层、底基层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设计强度为2.OMpa。面层为4cm厚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一16C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由天津市公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设计,并进行水稳和车辙试验,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满足新规范要求。在实际施工中,特别强调是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同时重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指导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具体施工过程控制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室内对垦西特稠油进行组分分析及粘温曲线测试,并进行掺稀油、加降粘剂等降粘评价,确定了最佳掺稀油比例,及与降粘剂配合使用降粘效果。室内实验表明,该稠油在60℃条件下,粘度超过200000 mPa.s,流动性极差,掺稀油比例超过50%,60℃条件下,粘度降至2500mPa.s左右,具有较好流动性,配合加入降粘剂后,可进一步提高原油流动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结构的结构特征,采用ANSYS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对两种不同的路面结构及不同的水泥混凝土面板拉杆设置形式进行分析,计算了在车辆标准荷载作用下,沥青面层的层底拉应力、碾压水泥混凝土板板顶的应力和拉杆的应力分布睛况。结果表明,采用两层沥青面层方案时路面各结构层应力明显偏大,拉杆设置成弯曲形式时,能够明显提高新旧板之间的连接力。沥青面层的剪应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仍可满足沥青罩面抗剪强度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1 瓷砖剥落及膨胀剥离就破坏面层来讲有七种形式 ①瓷砖因品质不良或龟裂受到侵蚀或冻害而产生剥落或剥离;③瓷砖与粘接剂的界面因背沟、材质吸水率等产生剥落或剥离;⑧粘接剂本身强度低;④粘接剂与砂浆面层由于受污染、材质不良生产剥落或剥离;⑤水泥砂浆层的空鼓;⑥水污染砂浆层与结构层界面粘接强度低剥落或剥离;⑦结构层因地震等引起的扭曲、下沉、变形、龟裂而产生的剥落。  相似文献   

15.
正现有的护膝多为分离式结构,通过绑带等固定在腿部或裤子上,不仅使用不便,而且贴合度有限,穿着不舒适。鉴于此,我设计制作了一种依附于裤子的护膝。它包括裤子本体、第一扣面层、第一合面层、第二合面层、第三合面层、护膝层、第四合面层、第五合面层、第六合面层、第二扣面层、裤脚收纳层、按扣母扣和按扣子扣。  相似文献   

16.
1瓷砖剥落及膨胀剥离就破坏面层来讲有七种形式 ①瓷砖因品质不良或龟裂受到侵蚀或冻害而产生剥落或剥离;②瓷砖与粘接剂的界面因背沟、材质吸水率等产生剥落或剥离;③粘接剂本身强度低;④粘接剂与砂浆面层由于受污染、材质不良生产剥落或剥离;⑤水泥砂浆层的空鼓;⑥水污染砂浆层与结构层界面粘接强度低剥落或剥离;⑦结构层因地震等引起的扭曲、下沉、变形、龟裂而产生的剥落.  相似文献   

17.
水泥砂浆面层在我国建筑中应用比较广泛,如地面、屋面防水的保护层等,这种结构比较经济实用,但往往由于施工不良,容易裂缝、空鼓,起砂,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怎样做好水泥砂浆面层,是应该引起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一、水泥砂浆面层构造刚施工完毕的水泥砂浆面层可分为三层,即砂浆层,水泥浆层,泌水层。其中水泥浆层是用抹子提起来的,是保证水泥砂浆面层平整、坚硬的关键一层,同时也是养护过程中最容易遭受破坏的部位,它往往因受泌水的侵蚀而导致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18.
刚性基层与面层之间的联结是沥青路面结构中薄弱的环节。目前,在沥青路面基层与面层间处理工艺方面的研究工作尚未成熟,我国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透层材料应用效果及基-面层间连接状态评价并未形成完善体系,造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中基层与面层间联结薄弱,降低了路面的使用性能。本文应用力学分析手段对基层与面层间应力突变状况展开分析,从力学突变损伤角度展开层间破坏的诱因分析是对当前试验研究工作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路路面施工技术也得到不断更新。改性超薄磨耗层技术属于是公路的一层薄层罩面,其采用专用设备把15-25mm的厚断级配改性热沥青混合料在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上进行摊铺,从而实现公路的预防性养护。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该技术在公路路面大修工程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应力吸收层一般设置在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可分散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接缝或裂缝处外荷载的集中应力,从而延缓甚至阻止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目前应力吸收层技术主要有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层布法应力吸收层、复合式应力吸收夹层、土工合成材料、同步碎石过渡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