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颂举 《现代语文》2006,(7):112-113
“愚”作为自谦的用法,争议较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吴小如先生在《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一文指出:“‘愚’字确是以上对下、以尊对卑、以长对幼的所谓‘谦词’,平辈之间是不能用的。……这个‘愚’便是长辈对晚辈的谦称。”俞理明先生在《汉语的谦称“愚”》一文认为:“幼卑对尊长或平辈之间自称用‘愚’,其来已久,是一种更近古雅的称呼。……‘愚’作为自谦用法,开始只用于社交中,并无明显的尊卑倾向,后来通过在结拜、义认等拟亲属关系问的使用,扩展到其它亲属关系之间。”吉常宏先生在《正确使用称谓词》一文提出:“‘愚’字比较复杂一些。它曾用作长辈对晚辈的谦称,又曾是同辈人之间的谦称,还是卑幼者对尊长的自我谦称。人们见仁见智,各执一辞,不能相下。其实,就近代情况看,它的应用界限已经不十分明显,逐渐淡化起来。”  相似文献   

2.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给长辈写信。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习作指导:写信,就是通过书面的形式与对方说话。结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和写信的一般格式,我们谈谈怎样写好这封给长辈的信。1.称呼。信的开头要写称呼,顶格写,称呼后面用冒号。要根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选用正确的称呼。如:“老师”、“妈妈”、“姑姑”、“爷爷”等。2.正文。先向收信人问候,然后向收信人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果说的事情有好几件,就分几段写。3.祝语。正文写完以后,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的话。如“此致敬礼”、“祝您身体健康”等,“此致”、…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婿”可以用作称呼“女夫之称”、女儿的丈夫、妇女的丈夫等表示姻亲关系的称谓词。文章具体分析了汉语方言中表示“姑夫”、“姨夫”、“姐夫”“女婿”、“妹夫”这五种姻亲关系的称谓词,其中,表示“姑夫”和“姨夫”这两种亲属关系的称谓词内部差异最大,文章归纳为六种形式;其他三种内部较一致。在分析中还发现,“夫”有逐渐取代“婿”地位的趋势。汉语方言称呼长辈或平辈中长于自己的姻亲多为“夫”,如“姑夫”、“姨夫”、“姐夫”;“婿”只是用来称呼晚辈或平辈中小于自己的,如“女婿”、“妹婿”等,而“妹婿”一词也逐渐为“妹夫”所取代。  相似文献   

4.
彼此之间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来互相称呼或者自称,这种称名法,本文根据其所具有的比拟性质,称之为拟亲属称呼.我们把这种改变了原来用法的称呼又叫做拟亲属称呼.本来没有亲属关系,却模拟成有亲属关系来称呼或自称,这就使相互之间的距离缩小,关系显得亲近,态度显得亲切.这种彬彬  相似文献   

5.
书信是一种应用文。写信之前。要先把书信的格式弄清楚。书信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称呼要顶格写在第一行,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自己要说话。给长辈写信,必须写称谓,如爸爸、奶奶等,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称呼前还可以加上一些表示敬意的词。信的正文是你要写的书信的主要内容。从第二行空两格写起,通常先写问候语,对长辈称“您好”,倘若正文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段写。写完正文,一般要写结尾的敬祝语,分两行来写。以“祝您身体健康”为例,“祝您”可以接着正文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身体健康”则一定…  相似文献   

6.
过年的礼仪     
1.拜年的礼仪:拜年要注意衣着整洁,给人一种节日的美感。要讲究称呼的规范化。要事先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同辈的称呼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先做人,后做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先学会“做人”,懂礼貌,这样才会“人见人爱”。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礼貌、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亲爱的家长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孩子“人见人爱”吧:一、教孩子会称呼俗话说,“入庙得拜神,进屋要问人”,教孩子会称呼、问候人是最重要的。春节期间亲人大聚会,怎么教孩子称呼亲戚朋友、祝福长辈呢?比较常见的亲人,孩子都会称呼。还有的客人孩子不常见,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如果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许…  相似文献   

8.
二位—两位     
“二位”往往用于称呼对方,尊敬的意味比较浓。例如:“二位先生,想用些什么?”如果对方不是长辈或要人,因为往往是当面称呼,语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 案例一:在幼儿园,班上的老师教育小朋友与他人交往要有礼貌,如受他人帮助要说“谢谢”,称呼长辈要用“您”,等等。回到家中,果果小朋友把老师的礼貌教育付诸实践。晚饭时爸爸给果果夹了块肉,果果有礼貌地对爸爸说:“谢谢您。”而爸爸却说:“我们是一家人,不要这么客气。”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是有血缘亲属关系的人互相之间称谓的用语。社会交际用语中存在着一种现象,即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称呼方式叫做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而这种称呼现象也存在于缅甸语中。试图从缅甸语亲属称谓语外化用法的特点、原因等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语文》2009,(3):10-11
称呼长辈,不能直叫长辈的名字。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能过分表现自己,炫耀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12.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节目。现在的家庭多是三口之家,无论是做主人还是做客人,孩子都在场。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一、教孩子会称呼俗话说:“入庙得拜神,进屋要问人。”教育孩子会称呼、问候人是最重要的。春节期间亲人大聚会,怎么教育孩子称呼亲戚朋友、祝福长辈呢?比较常见的亲人,孩子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还有的客人孩子不常见,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将要见面的客人。例如,父母称姑辈的,孩子就称姑公、姑婆;父母称舅辈的,孩子就称舅公、…  相似文献   

13.
“先生”一词,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为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脑海中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小姐”的称呼,最初是宋代宫廷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妾、艺人的称谓。到了元代,“小姐”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小姐,小字莺莺。”至明清两代,“小…  相似文献   

14.
称呼漫谈     
汉语从古至今一直很讲究称呼,根据对象、场合的不同,称呼可以分为以下12种。 敬称适用于称长辈、领导和自己所尊敬的人。“您、阁下、先生、女士”等是敬称;对人称字是敬称,如鲁肃对诸葛亮说:“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子瑜是诸葛亮之兄诸葛瑾的字):对人称职位、职称是敬称,如“李市长、张教授”等:“某老”“某公”也是敬称.如“老罗”是一般性称呼.“罗老”则是敬称。  相似文献   

15.
在热闹、喜庆、祥和的春节里,探亲访友是少不了的内容。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春节的礼仪呢? 教孩子会称呼俗话说,“入庙得拜神,进屋要问人”,教育孩子会称呼、问候人是很重要的。春节期间亲人大聚会,怎么教育孩子称呼亲戚朋友、祝福长辈呢? 比较常见的亲人,孩子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叔叔、阿姨等。还有的客人孩子不常见,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如果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孩子或  相似文献   

16.
挺胸     
学生时代,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你要成功,就得挺胸,改掉弯腰驼背的毛病。”  相似文献   

17.
英语称呼     
在英语国度里,称呼颇有讲究。1.怎样称呼陌生人为表示尊敬,对成年男性称sir(对两位以上的称gentlemen),对中年以上的妇女称madam,对青年妇女称miss,也可用lady或ladies作为对女性的客气的称呼。年长者对青年小孩可用young man,man,son,boy,kid等。2.怎样称呼长辈、上级,或不十分熟悉的人对成年男性用“Mr 姓氏”;对已婚妇女用“Mrs 姓氏(丈夫姓氏)”;对未婚妇女用“Miss 姓氏”;对婚姻状况不明的妇女或不喜欢别人用Miss/Mrs相称呼的,用Ms。3.朋友之间怎样称呼朋友之间常互以“名字”相称,以示亲密无间,如:Hi,Bil(你好,比尔。)有时用名字…  相似文献   

18.
Pet name即“爱称”、“昵称”,在英语国家使用频率很高。父母叫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朋友等长辈叫晚辈,兄弟姐妹、堂(表)兄弟姐妹之间,熟人朋友之间都常用爱称,甚至不少孩子用父母的爱称来称呼自己的父母。爱称一  相似文献   

19.
××真______     
说明:“××”可指任何一个人。横线上可填任何一种性格特点或行为。[思路指点] 这是半命题性题目,乍一看似乎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按说明将题目改好填全后,你便会发现,题目限定的写作中心很明确,选材范围也很宽,写起来比较容易。见到这类题目,不要被表面现象吓慌了神,而应仔细阅读括号中的说明性文字,然后按说明将“××”改成某一个人的姓名或称呼,在横线上填上表示人的某种性格特点或行为的词语。比如:将“××”改成“弟弟”,在横线上填上“聪明”一词,题目变作“弟弟真聪明”,这显然应写成写人的记叙文。  相似文献   

20.
甘国芳 《学语文》2014,(1):74-75
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及文化内涵1.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亲属称谓语的泛化,是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也有学者把它叫做“拟亲属称谓语”。这种称呼方式常常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交际双方多为偶尔相逢的陌生人,运用亲属称谓语只是向对方表示敬意。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例子看,我们一起探讨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