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长恨歌》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但对它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文章紧紧围绕“恨”字,对诗的主旨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正>"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看到《长恨歌》这个名字,难免让人想到白居易的那首千古绝唱,然而再看王安忆的这篇小说,才知道此恨非彼恨,此情亦不同。如果说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情感天动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恨绵绵无期,那么王安忆所展示给我们的则是悠悠的情,悠悠的恨,似泉水淙淙,如耳语嘤嘤,虽没有感天动地的震撼,但也有余音不绝,细长绵延的深远。  相似文献   

3.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同时还是一部集中论“势”的著作。《孙子兵法》对后世艺术美学发展所产生的审美向度上的深刻影响,最鲜明地体现在对“势”范畴的论述上。孙子之“势”既指代“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更最终指向“战争之局势”,即综合利用自然之形势和内在之气势而自然形成的对作战形势的控制力与对敌人无形的打击力,并蕴藉着显明的本体美、辩证的理性美和流动的力量美。《孙子兵法》之“势”论在美学史上的影响突出地表现为对传统“势”论的多元化突破,并以“自然—人—社会(战争)”为其逻辑构架。以此为基点,后代的理论家们都不约而同地围绕“势”范畴进行理论阐发、体系建构和意蕴拓展,使“势”最终成为具有深刻审美蕴含和华夏民族特色的经典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4.
《边城》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爱、乡邻之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心与梦的世界”,充满了“爱与美”的理想,尤其以塑造翠翠的形象为代表。  相似文献   

5.
读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怎么也绕不开“邵洵美”这个人物。就是因为有了这么一句夹在正里看似顺手写下的讥诮语……“做了女婿换来的”,最新出版的高一册语教科书态度鲜明地在“做了女婿换来的”的词条下注释:“这里是讽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至于邵洵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与鲁迅之间的“过结”之是非曲直,则不甚了了。而今距离鲁迅写作《拿来主义》的时间差不多快七十年了,斯人已去,恩怨不在,为了帮助后学更多地、全面地观察了解历史,很有必要点击一下“邵洵美”。  相似文献   

6.
刚刚收到《上海教师》杂志2003年第2期。在同一本杂志中,单单从各篇文章的标题就可知道,其中涉及教师之“爱”的文章,共有10篇之多,如《做博爱学生的老师》、《教育之“爱”》、《师爱是教师的灵魂》、《用宽容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爱》、《爱有格、严有度》、《以爱谈“爱”》、《爱是教育的基础》等等。这些标题大都像是格言。这些文章一般都出于真切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之谈,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相似文献   

7.
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审美关系的一门科学。本文通过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小说《雪国》中感觉美、虚无美、悲情美,深入探讨了作家与现实复杂微妙的审美关系——“瞬间美丽”,从而解析了《雪国》背后神秘之“美”。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的开篇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倾国”一词被视为具双关义的开宗明义之词-“思倾国,果倾国矣!”但是,从本所表现的“思”与“倾国”、“尤物”说与“风情”说、杨妃之美与“倾国”、帝王爱情与帝王政权、玄宗与“汉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作对李杨爱情的鲜明倾向看,“倾国”一词在《长恨歌》中不具“国家倾覆”义,只涵“倾国之色”义。这一涵义的确立使《长恨歌》“爱情主题”说的逻辑支点更加坚实可靠。  相似文献   

9.
苏轼词作的超旷风格主要由道家(庄子)哲学精神的影响所造成;此种精神即康德在《判断力批判》“美之分析”中所分析的“美”。在与辛弃疾词作的对比讨论中,通过苏词阐释了“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之特质。  相似文献   

10.
《边城》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爱、乡邻之爱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心与梦的世界",充满了"爱与美"的理想,尤其以塑造翠翠的形象为代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