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能够答对时,我们往往会听到教师赞扬的语言:“对、很好!”其实,并非所有的“对”都可称上“好”。如有一位教师提出:“34□2这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有约数3,有几种填法?”的问题,学生回答:“3462、3402、3492、3432。”这样的回答就只能讲“对”,但并不一定“好”。  相似文献   

2.
幂函数是新课改后增加的教学内容,因而也成为了高考命题的一个新考点。考生最关心的是这一节内容在高考中会考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幂函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学生拿着数学问题问老师:“老师,这个题目怎么解?”我们的老师很少听到这样的话:“老师,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一个不同的想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一刻不停地讲,学生在台下鸦雀无声,一动不动地听。当然,也有不少教师喜欢课堂提问,但采用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如果学生的回答没有符合教师备课中的要求,就立即要其他学生回答,直至学生的回答完全符合教师的设计为止。  相似文献   

4.
“讲”的学问张新华,时敦友讲是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想就如何把握“讲”的度作一粗浅探讨,以求教于同仁。一、关于要不要讲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不过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要取消教师的讲,实际上这是一种偏颇的认识。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高考“怪题”暴露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2004年上海高考数学试卷有一道填空题:教材中“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两章内容体现出解析几何的本质是_________。这是一道不需要“解”而需要“理解”的新型考题。命题者提供的答案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而考生给出的答案却形形色色,不少考生回答与题意相去甚远,甚至毫不搭界。许多考生抱怨这道题“非常怪”,老师从未讲过。这道试题真怪吗?非也。我们知道,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平时教学中对于一些有相当难度的轨迹探求问题,学生都能轻松解答。…  相似文献   

6.
师:(板书:世界)小朋友,谁认识这个词?生:世界。师:你能用一句话赞美一下我们这个世界吗?生:我们的世界很美丽。生:我们的世界多美呀!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美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就叫——(指板书)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学生很投入地齐读课题)师:接下来老师就来讲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们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件什么事?(讲故事同时播放轻音乐)师:现在故事讲完了,请同学们回答问题。生:故事讲了一只小鸡看到了世界。师:有谁要补充吗?生:故事里讲了一只小鸡刚刚从蛋壳里孵出来看到了世界。师:有进步,但是…  相似文献   

7.
前一讲,我们谈了“你是否天天读报”这个话题的几种回答的方式。其实,在实际谈话时,这个问题只是一个很通常的开头语,似投石问路。回答完这个问题之后,人们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向渎报的具体内容,如你所爱读的报纸和版面,构成一个完整的对话。由于所爱读的报纸和爱读的版面两者之间有许多相近之处,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59年)高等学校招考的生物学阅卷工作中发现上海地区考生对水稻种子萌发时对水分要求的问題上概念模糊不清,可以說沒有一个同学在接触到这个問題时能正确回答的。可能这問題在全国范圍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考生在回答不同种子要求不同萌发条件时分空气、温度和水三方面回答的。前二者的回答大都能正确的回答出来,而談到种子要求不同水份时,很多考生都举水稻为例来說明水稻种子萌发时要求大量水分。根据考生的回答內容,分析他們所以这样回答的理由,可以大致归納为下列几种想法。 1.有些考生單純的从名詞上猜测,認为既然称作水稻,它必然会要求大量水份。而且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需要灌水,因此而推想水稻种子在萌发时也要求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和一些学生开了一次有关语文教学的座谈会.座谈的目的就是想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看法及见解,结果很让笔者吃惊,对于你喜欢语文这个问题.五位学生,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喜欢语文.但不喜欢上语文课,有两位学生回答一般.其他两位回答无所谓。笔者接着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语文课,都回答说老师讲的没有趣味性。  相似文献   

10.
一、引子 在2012年10月微软亚太教育高峰会上,为了回答"在线教育在美国的发展情况如何"的问题,微软研究院杰出科学家Anoop Gupta讲了一个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故事:"一位老师因为对在线教育投入不足结果被炒了鱿鱼。这个例子有一些夸张,但是却让我们意识到在线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高考一结束,一些考生便对笔者说:好几道物理试题好象练习过,只不过都改头换面有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96年全国高考物理试对考生的应变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下面略选几题作具体导析。 一、物理图式的应变 所谓物理图式是指物理图形、图象、图表,物理图式对应物理问题。物理图式的变化势必诱导考生对描述的物理问题重新思考,如果能迅速反应,有机地将试题与平时相似练习题联系起来,并灵活应用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多种解题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则能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应变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一、题型说明广东省2011年高考英语听说考试B节角色扮演,要求考生观看一段大约两分钟的片段,明确自己拟要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任务。看完片段之后首先根据中文提示,准备20秒钟后用英语提出三个问题,计算机将回答考生的提问;然后计算机向考生提出五个问题,考生必须根据自己所听的内容(包括片段和计算机的回答两部分)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前考生有10秒钟的准备时间。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之友》2010,(6):I0002-I0003
为了更好的给美术考生一些指导性的意见,服务考生,在江西省美术联考中做好充分的准备,本栏目将陆续就考生们关心的问题逐一回答。同时,我们也欢迎同学们把你们所关心的问题反馈给我们.我们将会一一回复。  相似文献   

14.
谈话问答方式在课堂上的运用越来越多,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但在具体使用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知识内容,而对学生人格培养重视不够,这常见于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态度。一般来讲,学生每次回答问题后,教师都应给予积极评价,不过如果学生每回答一次问题教师就给一次表扬,次数多了,便有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学生和教师都会觉得乏味可笑。有时学生回答问题明显答错跑题,教师再给予表扬似乎欠妥。但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习持什么样的态度,影响到学生自我评价,所以不能不重视这个环节。一般的讲不必每次都要口…  相似文献   

15.
读中师的时候,老师说起教学中的机智,她说:“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突然提问,这个问题是你所不知道的,这时候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于是老师说起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答学生。一位老师这么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来说说看”回答对象一换,于是在学生众说纷纭中,教师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想必也不是难事。在最初教书的几年里,我在课堂上也经常遇…  相似文献   

16.
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毋庸置疑,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翻译,是考生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何有效地备考文言文?本期"特别策划"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省略句、文言文翻译以及文意理解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解读了文言文的解题技巧。这是一组实用性强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般会遇到三个问题,下面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讲什么?"讲什么"的问题似乎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回答可以很简单:书里有什么就讲什么.这样考虑当然有对的一面,因为大纲和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又不完全是这样,到底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该略?怎样讲才能讲在点子上?1.要讲本质、讲思路、讲规律如果我们讲课仅仅是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解释通了,把例题的解法给学生说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现在我就《湖南省2009年初中语文毕业会考考试标准》样题,给考生们讲一讲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着眼“真”字叙述和抒情,发挥想像求创意。我们以湖南省2009年作文考题新出法——“大作文”和“小作文”二合一的考查方式为例。与同学们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我常常收到大学生其中主要是师范生的许多来信。几乎所有的信里都提出一个问题,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许多未来的教师是有一定意义的。这个问题的意思是究竟在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我对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种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  相似文献   

20.
面对“高考”这个人生关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会遇到诸多困难,产生许多困惑,本栏目针对大家的种种疑问进行解答,力求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也请大家踊跃拨打我们的热线咨询电话:027- 86778916。我们会将大家的问题记录在案,并有针对性地在本刊作公开回答。本期刊登三名考生的询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