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72年的冬天,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已经几乎完全崩溃了,此前的几个年头,他和父亲的几乎所有作品都被永远地封存在克里姆林宫苏联文化部那幽深冷漠的档案库中,从《安德烈·卢布耶夫》到《镜子》,一切体现人性美好和俄罗斯古典风情的尝试都被认定是反动和教条的,于是,他想到了波兰作家斯坦尼斯劳·莱姆(StanislawLam)的经典科幻小说《索拉里斯》,1972年,他当时的心情仿佛正是坠入了索拉里斯海洋,他想:或许文化部不会对一部科幻片吹毛求疵……但事实是他错了,塔可夫斯基从《索拉里斯》的审片会上得不到任何该片能通过电检的信号,如同电影中的宿…  相似文献   

2.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著名的宫殿 ,是俄罗斯历代政权的所在地和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到达莫斯科的当天 ,我们就迫不急待地前往参观。“克里姆林宫”俄语意为内城或堡垒 ,是俄国历代帝王的宫殿 ,始建于1156年 ,原是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的城堡 ,四周只围有木栅。1367年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顿斯科伊下令建白石城墙。1458~1495年用砖砌城墙 ,并修建塔楼、教堂和宫殿。16世纪时 ,克里姆林宫成为欧洲最坚固的城堡之一。十月革命以后 ,1918年3月前苏联政府迁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经过库塔雅塔 ,穿过三位一体桥 ,我们就…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作家约瑟夫·海勒于1999年12月12日因病逝世 ,享年76岁。海勒一生笔耕不辍。1994年完成《结束时分》以后 ,有人问他是否准备搁笔 ,他回答道 :生命不息 ,写作不止。他果真在1998年推出了一长篇回忆录《悠悠岁月》 ,真实地描述了自己一生从事文学创作的辛酸历程。约瑟夫·海勒可谓多产作家 ,被誉为“黑色幽默”的巨星。主要作品有《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并非笑话》(1986)、《悠悠岁月》(1998)以及两个剧本《我们轰炸纽黑文》(1967)和《克莱文杰的审判》(1974) ,并以第一部小说…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1989年为穆索尔斯基年。音乐界庆祝他诞辰150周年。当代著名作曲家格奥尔吉·斯维里多夫说:“穆索尔斯基同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伦勃朗一样,正走进具有良心的文明世界。”莫斯科大剧院恢复上演《霍万希那》。在克里姆林宫庄严的广场上,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把俄罗斯作为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再现给大家。1989年3月,在普斯科夫地区卡列沃村竖起作曲家的纪念碑。穆索尔斯基出生在那里,他非常喜爱那为他展现了绵延原野美妙景色的高山。  相似文献   

5.
乔治·西默农承认自己是个精神变态者。他在20多卷回忆录和自传中描写的人物梅格雷是令人难以置信的。这一点,《不是梅格雷的人——乔治·西默农的画像》一书的作者帕特里克·马尔哈姆作了详细说明。西默农如果不是小说家,他也许是罪犯,或者是谋杀犯。西默农的一生是使人迷惑不解的。他跟1000个女人有过性爱关系(“睡觉”是不准确的字眼,因为他与其中多数相遇者在一起只有10几分钟而已),据他第二个夫人准确估计,有1200个女人。在他看来,性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种乐趣。如马尔哈姆所  相似文献   

6.
永恒的微笑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被人们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达·芬奇这幅被誉为“永恒的微笑”或“神秘的微笑”的《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年,在他的家乡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据说该画是应他未来的赞助人朱利亚诺·德·梅迪契的要求创作的,此人从1513年开始资助达·芬奇,直到1516年去世。几十年后,意大利的著名画家、建筑师和作家瓦萨里第一个在书中提到,《蒙娜·丽莎》的原型是佛罗伦萨人佛朗切斯科·德·乔孔多的妻子。后来,他又考证了创作时间以及此作品的经历,认为《蒙娜·丽莎》曾归法国弗…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8月28日诞生在距莫斯科195公里的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镇。这里有占地338公顷的托尔斯泰庄园,他在庄园居住约60年,写出了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优秀作品。由于这些宏伟巨作,使托翁在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文豪地位。然而,他在教育上的贡献,可以说并不亚于文学。19世纪50年代,作家致力于普及教育,他在庄园里创办了贫民学校———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学校。托尔斯泰在给姨母的信中曾这样写道:“现在我有一桩不能放弃的诗一般的美…  相似文献   

8.
自从乔治·巴兰钦在七年前去世以来,许多人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向读者们展现他那奇特的一生,其中大多数作者曾是他领导的纽约市芭蕾舞团的舞蹈演员。格尔西·柯克兰的那部充满报复心理和愤怒的《在我的坟头上跳舞》(1986)已被列入畅销书名单。今年,柯克兰又推出一部虽带蔑视而结尾却不乏善意的关于巴兰钦的作品。舞蹈界一直期待着的一部回忆录也于今年问世,它的作者是巴兰钦先生最后的女神苏珊·法雷尔。法雷尔所著《空中大跳》一书写得中肯而又略带几分节制。  相似文献   

9.
真实的荒诞     
若尘 《世界文化》2006,(8):16-17
起伏跌宕的人生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于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是俄国东正教的牧师。他的父亲是基辅神学院的一名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历史和西欧宗教的研究。自幼喜欢文学、艺术、音乐的布尔加科夫正是在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他深受果戈里、歌德等大师的影响。1916年布尔加科夫从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这段经历为他写作《乡村医生手记》提供了生活题材。1918年回到基辅开业行医的他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作家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布宁生于1870年10月10日,比他的朋友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小十岁.去年(1985年)1月是契诃夫诞生125周年,而10月是布宁诞生115周年。两位作家是1895年12月12日结识的,即90年以前。在这四年之前,两人开始通信,布宁请求安东·巴甫洛维奇看看他的作品,并且谈谈自己的意见.契诃夫回信说,他“是一个差劲的评论者,评论初出茅庐的作者时,总免不了失误”。他请求布宁寄些新创作的短篇小说给他,“只是不要寄那些已经发表过的”.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版了《布宁文集》  相似文献   

11.
探访海明威在马德里的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心目中,1937年的马德里是世界的首府。西班牙内战期间,海明威对与法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作战的西班牙共和国忠心耿耿,他作为一名外国记者,以马德里为他的总部。马德里市和为保卫这座城池而战的士兵们深深地吸引着他。 1923年以来,海明威曾多次访问马德里,斗牛的壮观场面和勇敢的斗牛士令他神往。他观赏斗牛,接着又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记取了他周围发生的这些戏剧性事件,日后便成为他一系列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死在午后》、《第  相似文献   

12.
薇拉·谢尔盖耶笑娜(1882—1975)是列·尼·托尔斯泰的女仆。她出生于雅斯纳雅·波良纳,并在那里度过了大半生,因而有机会耳闻目睹托尔斯泰的工作和生活。这个回忆录由她口述,由苏联哲学科学院通讯院士尤·伊·巴拉兴于1974年3月20日纪录。  相似文献   

13.
在大仲马的文学遗产中,许多地方尚属空白,特别是有关俄国那段时期的记载。研究人员叶夫根尼·伊尤莫夫试图把自己的某些发现与这位伟大的法国人联系起来。首先,他注意到大仲马的小说《击剑教练》中的人物使用的是普斯科夫(俄罗斯西北部的一个州)人的名字。这些人物的原型是谁?这个问题在波利娜·热布尔所著的一部回忆录中找到了答案。波利娜是十二月党人伊万·阿内科夫的妻子,她  相似文献   

14.
科波拉的从影生涯魏晓昕编译对电影导演、制片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来说,1993年是他的丰收年,他的最新成功力作──根据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改编的《穗拉库拉》荣获三项奥斯卡金像奖。他对朱利亚·弗菜明畅谈他的生活和工作。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一向喜欢讲...  相似文献   

15.
安德鲁·怀斯(AndrewWyeth191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名作《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海风》早为世人所知,在他30岁左右时期完成的作品里,以极其写实的手法表现的山野、草地、木屋、门窗、道具等等,可以说是精细入微,用深沉厚重的茶、褐、灰、白的感人色调和他那别具一格的选材以及非常自然而又简单朴素的构图,都能使人体会到岁月的流逝,生活的内涵,并唤起你无限的暇思。安德鲁·怀斯六十年代后期的作品《遥远的地方》、《克利斯蒂娜·欧逊》、《远雷》、《克尔·库尼尔夫妇》(考古嗜好者)等在中国出版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于1605年1月16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正式出版发行,并迅速成为当时最畅销的图书。400年来,《堂·吉诃德》在世界各国,以各种文字翻译印行了一千三百多版,其译本之多,仅次于《圣经》,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它的作者塞万提斯却鲜为人知,人们甚至弄不清他的出生日期,而他的传奇般的经历,更让人觉得好奇,急欲探究一番,今将一个真实的塞万提斯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苦难的身世塞万提斯的全名是米格尔·德·塞万提斯·萨维德拉,1547年出生于马德里附近的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镇。确切的出生日期已不可考,有…  相似文献   

17.
道奇 《世界文化》2001,(2):21-22
1932年11月8日夜晚,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节日盛宴上,斯大林与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发生了争执。“喂,你喝呀!”“人民之父”斯大林突然对没有喝酒的妻子说。“我不是你的‘喂’!”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不满地反驳一句,并生气地离开了克里姆林宫。第二天早晨,在乌索沃车站旁边的“祖巴洛夫-4”别墅找到她时,她已经死了。她手里握着一支像玩具一样的小型“瓦尔德”手枪,枪是她兄弟送给她的。这是斯大林女儿斯韦特兰娜·阿利卢耶娃在回忆录中叙述关于斯大林妻子自杀悲剧的典型说法,确切地说,这种说法是别人告诉她的…  相似文献   

18.
执法要严!     
执法要严!《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讲了孙子的一个故事(真事):他来到吴国,以兵法进见吴王。吴王问他如何带兵,他就以宫女列队操练,以作示范。宫女分成两队.并以吴王的两个爱姬为队长。当孙子两次击鼓指挥时,宫女们哗然大笑。孙子下令斩队长。吴王大惊,请求勿斩。...  相似文献   

19.
新书《炙手可热的人》的摘要一经在《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立即引起轰动。该书作者苏珊·B.特伦托是前国会成员,她从原日内瓦核裁军会谈的美国代表路易斯·菲尔德那里得知,1984年身为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出访日内瓦时,菲尔德曾为布什和他的前秘书珍妮弗·菲茨杰拉德安排了一幢幽静的别墅。菲尔德于1985年退休,1988年死于癌症。1986年,他向苏珊·B.特伦托的丈夫、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约瑟夫·特伦托道出了布什与菲茨  相似文献   

20.
迪娜·罗森堡新作:《迷人的旋律》──乔治·格什温与艾拉·格什温的完美合作魏长青编译1936年12月的一个晚上,当时年仅38岁的乔治·格什温首次以乐队指挥和钢琴演奏家的身分在洛杉矶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露面。他是为了给影片《弗雷德·阿斯泰尔》创作主题音乐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