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地说,布局就是讲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关系的。教师对少年儿童学习布局的要求,最起码的是“平直中正”(《临池管见》)。具体地说,要求字与字之间上下连贯一气,行与行之间映带、疏密、轻重要协调。有关布局的形式,前人总结出好几种,这里只讲最基本的一种——“纵横成行”。“纵横成行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纵成行,  相似文献   

2.
邓石如(1743-1805)清代篆刻家、书法家,邓派创始人。当代著名科家,两弹元勋邓稼先六世祖.初名琰,字石如,避嘉庆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顽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凰水渔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  相似文献   

3.
《楞严经偈语》石刻,嵌在泰山灵岩寺御书阁下门洞外左右壁上.此石刻,《灵岩志》称“圆通经”,实为《楞严经》中部分偈语,用三言至七言以至多言为句,一般四句为一偈,是佛经中的颂词.该石刻所刻偈语内容,为二段,分刻于四石之上. 《楞严经偈语》石刻四石:第一石宽163厘米,刻偈词41行,满行10字;第二石宽147厘米,刻偈语39行,满行10字;第三石宽158厘米,刻偈语42行,满行10字;第四石宽149厘米,刻偈语、题跋、题款36行,满行10字.凡刻文158行,字径皆3厘米,均为行书,高皆39厘米.其中最末4行,题款为正书,字径约1.5厘米.  相似文献   

4.
正《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第一行:"谢之"的古拙与"迟见"的流媚对应成趣。"之"字末笔刚烈,真如昆刀断玉。第二行:"至"字位处全行腰部,是最瘦处。《服食帖》【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第一行:"久"字开张、古拙,精神挺动,使行气不局促。第二行:"年、时"两字摆动牵连,神情相属,使全行静中有动。第三行:"爱(爱)"字收放之间,拉开架势。"临(临)、书(书)、但"三字间的连带,先圆后方,方圆兼济,趣由笔生。  相似文献   

5.
早期白话中最口语化的莫过于诸宫调和元杂剧等戏曲剧本.剧本中的口语词俯拾皆是,丰富多彩.这里所说的口语词,主要是指那些有音无字的北方话中的“土”词儿.戏曲作家们为了记写这种“土”词儿,主要采取了三种办法.其一是借音不借义.如:“一科小桃树”的“科”,其义为“棵”,与“科”字原有的品类、等级、学科等意义无任何联系,只借“科”字之音.元曲中那些千恣百态的摹声词和形容词的叠音后缀是典型的借音不借义的成果.其二是借形而变其音.如:“曲弯弯的半折来大弓鞋”的“折”,其意为张开姆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音zh(?),跟“折”字原来的读音zh(?)相比,韵母  相似文献   

6.
三个字     
我爱你,三个字。所有诗人的第一行诗,所有小说家的最早的情书,所有喜剧最美的笑声,所有悲剧最动人的结局,所有潜台词最不需要说出来的台词,所有人心最常用的广告,所有梦想最甜蜜的入口,所有骗子最爱用的名片,所有  相似文献   

7.
草书是书法艺术创伤中最具抒情写意意味的一种书写形态,字守中线是草书创作中单体结构或行气得以表现的基础,也是草书作品形散而神不 散的重要因素,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的节奏、气韵得以产生;通过字守中线法则的运用,草书艺术的精神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8.
蒋保华 《师道》2010,(12):6-7
追忆我在江苏省如皋市林梓初级中学读书的那段峥嵘的岁月,最值得感念的,自然是几个气字轩昂,行侠风度,肝胆皆冰雪的老师。  相似文献   

9.
正《邛竹杖帖》【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第一行:"去"字渊雅古致,笔饶生机。"夏"字末笔,灵巧一搭,举重若轻。"邛"字粗阔浓郁,侧锋取致,力在笔不到处,末笔更是用意入微。"皆"字笔触活泼。第二行:"士、人"连写,人字之捺尽力伸出,间插第一行之"得、足"两字空当。第三行:"分"字,一字之内,重若崩云,轻如蝉翼。第四行:"之、至"两字,悠悠忽忽,倏然而远。  相似文献   

10.
我爱你     
我爱你。三个字。所有诗人的第一行诗,所有小说家最早的情节,所有喜剧最美的笑声,所有悲剧最动人的结局,所有潜台词最不需要说出来的台词,所有人心最常用的广告,所有梦想最甜蜜的入口,所有骗子最爱用的名片,所有陷阱最迷人的诱饵,所  相似文献   

11.
抓住“行”字进行教学山西刘俊娥,卢淑芬《草地夜行》课题中的“行”字是中心词。全篇围绕“行”字展开情节,揭示中心。因此,教学时,如果抓住“行”字,就能起到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教学效果。一、“行”中找人物《草地夜行》主要记叙了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红军为了...  相似文献   

12.
钱仲联事略     
钱仲联,原名萼孙,以字行,号梦苕,又署知止斋主、攀云拜石师竹室主,江苏常熟人,先世籍浙江湖州。1908年9月26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三日)生于常熟。高祖以上为农民,曾祖父孚威始读书中秀才。祖父振伦,清道光十八年戊戌科进士,官翰林院编  相似文献   

13.
正《知足下帖》【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第一行:"行"字的两竖,打破平行,避免形成"胡同"。"行、至、吴"三字如风行水上,涟漪随风。三字动与静、畅与涩的对比,使人想起唐代诗人王维《过香积寺》中的诗句"泉声咽危石"。第二行:"耶"字,俊爽有风姿。第三行"知、问"两字,一线运转,起伏波折,法备气至。  相似文献   

14.
《张猛龙碑》碑身连碑额高2.26米(不含碑座),宽0.90-0.92米(下宽上窄),厚0.24米。碑额3行12字;碑阳共26行,其中正文22行,行46字,题名及时间4行;碑阴题名12列。根据碑文,张猛龙字应为神冏或神囧,南阳白水是张猛龙的郡望。补正已识出的6个失当之字,识认出未识认的字中的26个字。  相似文献   

15.
在书法中,常常采用布白艺术,所谓布白艺术,就是字与字、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离合聚让.对布白艺术的处理是实处以虚相衬,使之潇散疏朗;空处以实相依,使之舒展收敛.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借鉴这种艺  相似文献   

16.
《三人行》这个课题中的“行”字是中心词。全篇围绕这个“行”字展开情节,揭示中心。因此,教学时,就应紧紧扣住“行”字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天鼠膏帖》【释文】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第一行:"天"字神姿高彻。第二行:全行中"乃"字最酣放。"药"字摇曳生姿。《瞻近帖》【释文】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相似文献   

18.
宝塔诗     
《同学少年》2011,(5):53
杂体诗中有一种叫做"宝塔诗"的特殊体裁。全诗由若干行组成,第一行一个字,第二行两个字,第三行三个字……以此类推。书写时每句都居中排列,形似宝塔,故名"宝塔诗"。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多次同城区教研室的老师一起下乡检查教学工作,所接触到的农村小学语文训练中,写字训练是最薄弱的一环。课程里没安排有写字课,也经常听到不少教师说:“字,会写就行,重要的是把字写对……”于是,许多学生书写笔画该长时却写短了,该短时却写得特别长,更别谈字的间架结构了。  相似文献   

20.
正《朱处仁帖》【释文】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第一行:"处(处)"字横钩用笔跳宕。"仁"字四笔,方笔露锋,彼此矜持,却互有照应。"往"字近拙,饶有古意。第二行:"书、信"两字,连笔转换,随时从宜。"足、下、答"三字与右边"往、得"两字,显出古质今妍之别。第三行:"达(达)"字捺笔,章草写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