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城乡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是什么?近年来,有些同志提出了“城乡一体化”的模式。所谓“城乡一体化”,按照这些同志的解释,即是城市和农村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实现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布,取得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笔者对于上述观点持不同看法。虽然从长远来看,“城乡一体化”有其积极的意义,但若从我国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促进资本自由、合理流动的前提下逐渐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是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使潜在利益和风险并存。本文对此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沈正平  安宇  顾晓波 《中国软科学》2003,(11):128-133,144
本文从都市圈与经济区相互作用原理出发,在分析徐州都市圈、淮海经济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徐州都市圈与淮海经济区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应采取的发展战略。认为无论是徐州都市圈还是淮海经济区,其进一步建设均应当以特大城市——徐州为中心,实施整合及协调发展,以推动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促进两者的联动与共进。最后,文章还就加强这一区域与长三角、特别是江苏沿江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联系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取决于生产要素质量的提高。它是通过革新工艺、改造设备、改善管理和提高劳动者智能水平等途径实现的。生产要素素质提高的程度,可以通过科学技术进步率来概括地反映。  相似文献   

5.
<正> 资本,作为“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切市场经济主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资本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资本的多少,制约着生产规模的大小,资本的配置,引导和决定着资源的配置,决定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资本运营就是资本所有者及其授权代表,对其所拥有的或管理的生产要素,以价值形态进行优化配置和合理流动,从而达到追求最大利润和促进资本最大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资本运营的内涵决定了资本运营的原则是确保资本的安全、效益和流动。  相似文献   

6.
尹婷  王盼 《科协论坛》2007,(5):89-90
企业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是搞活整个企业劳动管理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强调企业劳动力流动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判断企业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几个衡量标准,并根据企业劳动力流动的主要途径,以及当前我国企业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促进我国企业劳动力合理流动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极限?那就是当这个国家所有生产要素都被充分有效地利用时,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便达到了它的最高境界,因为它已经没有闲置的生产要素可供投入经济活动了。“充分”指尽可能高的就业率(完全就业是不可能的),“有效”是指生产要素都和尽可能高的技术、管理等结合起来,从而能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但是,生产要素并不是天然地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对集群创新理论分析的视角,提出广州产业集群创新型体系的构建,必须要通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新来实现.而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广州产业集群影响存在三条路径:通过生产要素的一体化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通过产业发展的一体化实现大市场流通和技术创新网络的整合;通过区域城市一体化带来广州各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中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经济体制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特点及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影响,以及高校如何对策等重大问题有必要加以深入探讨。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计划经济相比,在商品范畴、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方法以及国家同企业的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四个特点:1.市场经济扩大了商品的范围,出现了消费市场、投资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市场、金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等。这些市场的存在与发展,为各种生产要素、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创造了条件.2.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的经济,这种…  相似文献   

10.
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程度的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层次分析理论及科技人才合理流动测评变量体系的特性,构造了集"模糊综合测评"、"主成分分析测评"优点于一体的"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程度的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模型",并以百分制赋值的方法,对模型中属性测评变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值的确定进行了修正.阐述了科技人才合理流动程度模糊层次主成分分析测评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产业要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农业生产要素不断地实现资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劳动力、土地、资金等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这样才能解决我国国内国际农业资源配置扭曲、三大产业之间资源配置扭曲和农业内部产业之间资源配置扭曲这"三大资源配置扭曲"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再工业化"的实现路径突出高端制造业核心创新优势,将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美国创新型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着力点在于,推动和发展高端制造业创新所需的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机制资源等高级生产要素以市场为导向发生配置结构的不断投入和革新,在高级生产要素配置结构的创造重组中发挥创新优势能够助力美国抢占并保持高端制造业的技术领先、研发领先和制造领先地位,实现驱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我国"高增长、低创新"的制造业要实现"创新驱动增长"之路仍然漫长,这意味着我国当前更应着力对高级生产要素这一类创新资源的投入配置,并调整制造业内部市场结构,为期待来临的大规模高技术创新做好充足筹谋,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资源体系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加强项目管理,必须对施工项目的生产要素详细分析,从而有效控制成本,为实现工程项目管理各项目标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原始创新在创新活动中的逻辑地位很高,但它在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实际地位却较低,这便形成了原始创新的动力缺乏问题。解决原始创新动力缺乏问题的出路在于科技金融创新,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原始创新活动,在创新的早期阶段就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成功聚集,并进而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具体做法可参照国外创设金融特区和高科技园区金融服务体系的经验,在北京的中关村等地设立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  相似文献   

15.
试论建立我国环境资产化管理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的环境资源的物质形态管理不同,环境资产化管理将环境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社会的再生产,提供服务,以获取资产收益或合理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这需要环境管理的观念、方式和制度的变化。环境资产化管理揭示了环境的经济属性,其以环境价值管理为核心,目标是对环境资源进行经济补偿与价值实现,使环境资产收益最大化,实现资产性环境的保值与增值。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环境资产产权制度、经营管理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探讨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了企业的深化改革,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实际就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耕地保护的非对称利益冲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泽斌  刘卫东 《资源科学》2010,32(7):1400-1406
人们在权衡耕地保护利益冲突时往往采取了区别对待的非对称处置方式,使得耕地保护收益被严重低估和耕地资源利用未发挥到最高最佳。耕地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非对称冲突主要包括:耕地保护成本收益的非对称核算;耕地占补平衡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非对称冲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土地资源收益的非对称冲突;耕地资源保护与耕地资产经营的非对称冲突。基于耕地保护非对称利益冲突的政策启示是:要提高人们耕地保护的供给意愿,应该依靠“两大支柱”,一是提高收益,把耕地作为一种资产来经营,作为一种价值工程来开发,充满无限商机。实施耕地保护的区域经济补偿,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性,让耕地保护者真正有利可图;二是协调发展,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和耕地资源禀赋的区域差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益的手段,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协作与联动机制,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收集处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信息化对促进重庆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影响。在借鉴国内国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配置的具体模式和经验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信息化与重庆城乡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作用,明确信息化的推进对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浅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工程企业发展战略要求项目施工管理要有所创新,目的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目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李靖宇  孙蕾 《软科学》2011,25(9):58-63
利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产要素互补性与流通性、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相互关系三个角度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互动发展的必要性和关键环节展开系统、科学的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处理好两者互动发展关系的对策建议:辽宁沿海经济带以服务为宗旨,实现点—线—面式经济发展;畅通交通网络,加强生产要素流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高新技术;推动海陆联动,绿化对外开放;强化自主创新,打造总部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