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论是在文学修养、爱好还是文学天赋上,金庸都具有雅俗二极性,有两个金庸:通俗文学的金庸和纯文学的金庸。金庸武侠小说可以从文本性质上区分为两种“版本”:一种是通俗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旧版”;一种是纯文学版的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新版”。在文学观和写作方式上,1970年代之前的金庸小说是通俗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后的金庸小说是纯文学性的。1970年代之前金庸把武侠小说当作通俗文学来写,读者也当作通俗文学来读;1970年代之后金庸从纯文学角度来修改他的武侠小说,读者把它当作纯文学来读。作家金庸不具有统一性,金庸作品也不具有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世界的“盟主”,他的武侠小说的艺术成就与影响,无出其右者。有人说:“凡是有中国人、有唐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金庸小说研究、金庸研究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一门独立的学术研究科目——金学。  相似文献   

3.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庸借鉴而又改造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复仇模式”,他不仅降低了这种模式在小说中的地位而且赋予仇恨的产生以更复杂的原因,强化了复仇的悲剧意味,从而批评和否定了传统的复仇观念。金庸将现代理念融入武侠小说,极大地提高了武侠小说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5.
在金庸研究中,学界侧重于金庸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而轻于对金庸与外国文学及文化的研究。金庸小说既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了外来异质文化的影响,其小说在展现出“民族性”的同时又展现出了“世界性”。将发掘其武侠小说的内在魅力与探索其武侠小说的外来影响相结合将有助于“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小学开始阅读金庸小说,可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金迷”了。虽未曾与金庸先生谋面,但有幸得到他亲笔书写的赠言,一段与金庸先生忘年“神交”的历程由此开启。笔者也由一名业余的金庸小说粉丝,逐渐成为金庸小说的研究者。笔者一家祖孙三代皆为“金迷”,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和影响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7,(7C):42-42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自幼酷爱读书。并且笔耕不辍。是一名成功的报人、社会评论家和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1955年发表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1972年9月《鹿鼎记》连载完结。金庸宣布封笔。20年间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四部小说。成为武侠小说的典范。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一说起金庸,自然就想起武侠。他的小说纵横捭阖、想象奇特,我们都很熟悉。其实,除了武侠小说。金庸还有一些散文随笔作品。这里从他最新出版的著作中精选了两篇随笔,分别是《围棋五得》和《摄影杂谈》,谓之“‘大侠’小札”。  相似文献   

9.
央视《笑傲江湖》的开播,引起了人们对电视剧和原著的评说。说到武侠小说,人们脑子里首先会想到一位儒雅、亲切的老人──那就是大侠金庸,他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作品铸造了文学殿堂里的一道独特风景,博得了亿万武侠迷的喜爱,甚至有评论家将他列为 20世纪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尽管金庸先生本人对他作品的文学性一直保持谦逊的姿态。除了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之佼佼者还有古龙和梁羽生先生,他们的武侠作品可谓各具特色。   其实,武侠小说并非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首创,可谓渊源有自。早在汉代,司马迁著《史…  相似文献   

10.
金庸,原名查良镛,他是一位最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在他之前,武侠小说向来是不入流的,普遍被视为低级庸俗的作品,不为主流文坛所接纳,而金庸武侠小说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种格局,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内涵逐渐走入了主流文坛的台阶。金庸的武侠作品可以用一幅对联来体现:"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天",这些作品部部经典,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作品曾被多次重印,发行量过亿,并且多次被改编成为电视剧、电影,成为人们观看的焦点。大学之中开设金庸小说研究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当然入选中学课本也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金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走进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田。有人说:“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可见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只能用魔力和神力来形容。金庸在文学史上创造了许多奇迹:在20世纪中国作家排行榜上,有几位文学博士把他列在第四位,他是第一个使武侠小说创作脱离俗套与窠臼的文学大师;他第一次树立了文人办报的新形象,是当代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一介书生,南下香港,白手起家,名动天下。“南来白手少年行,立业香江乐太平”,这是金庸的自我写照。金庸急流勇退金庸说他初写武侠小说,一为交差,二则是因为好玩。1972年,《明报》刊完《鹿鼎记》后他宣布封笔。时年他才48岁,正值写作的“青春”,对金庸突然止住如江河  相似文献   

12.
书迷读书录书迷名片:金学军口浙江金华一中98届高三(2)班因为本人姓金,所以很早就“认识”了金庸。且说金庸。金庸不姓金,姓查zha,原名查良镛,浙江海宁入。我想,很多读者大概都已知道金庸之名是来自“镛”字的一分为。历史上,“海宁查家”无疑是一个声势煊赫的大放,历代人才辈出。如清代的著名诗人查慎行便是金庸的高祖。“一门七进土,叔侄五翰林”,可以想见其科第之盛。至于金康自己——金庸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许多报纸。媒体如是说。再说其小说。金庸写的小说不多,共匕部,他曾用一副对联将其小说的书名串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5.
从个人生活经历上看,金庸明显具有双重身份:作为成功报人、政论家的查良镛与作为武侠小说家的金庸。这也决定了金庸不仅仅把武侠小说当做历史和文学故事来写,而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其小说创作中宣泄他作为政论家的政治热情,表现其内心的政治思考和抱负。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正是其前者身份中所蕴涵的浓重的政治情结,对其武侠小说创作的成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金庸小说——在传统文学与新文学的交汇点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绝非过誉之词.金庸小说的读者层面之广,覆盖面之大,确实令人咂嘴.《金庸传》中有一段评论的话,是对金庸小说的最高称赏:“在中国文学史上,只有两位作家的作品,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真正做到了写尽中国人的人生:一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另一便是金庸的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接见:大会堂里说“不变”进入八十年代,15种36册“金庸武侠小说全集”修订工作已历时十载,将近完成。从此,金庸宣布其武侠小说“封笔”,把主要精力转向社会工作。就在这时,北京向他发出信息:邀请金庸先生到内地访问。而金庸也不失时机,提出“想见邓小平”。金庸先生说,几十年啦,他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这样刚强不屈的性格,真像是我武侠小说中描写的英雄人物。”  相似文献   

18.
金庸先生说:“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金、茅盾或鲁迅所写的,其实都是用中写的外国小说。”又说:“武侠小说才是中国形式的小说……继承了中国小说的传统。”金庸先生这段高论如果成立.巴金、茅盾、鲁迅都要被赶出中国学史。“中国近代新学的小说”,都将变成外国小说,一部中国新学史也就变成一部武侠小说史了。金庸先生的失误一是混淆了借鉴和创造的关系,二是狭隘地看待中国学传统,三是不敢正视武侠小说的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19.
王素芳 《考试周刊》2013,(66):26-27
金庸小说是当代最为畅销的汉语文学作品,其作品均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开。本文对金庸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从"讲史演义"开始,将金庸小说分为三类,从其武侠小说本体观、创作观、鉴赏观等方面就其对鉴赏武侠小说的指导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新派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的作品影响深广,读者众多,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其代表作《射雕英雄传》更是将武侠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颠峰,阐释了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这也奠定了金庸在武林中的盟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