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诗经》民歌能在房县千古流传,除了房县与尹吉甫的历史渊源以外,靠近周代文化中心的地理因素和房县人民自古好歌的的习俗也是重要原因.《诗经》民歌在房县流传地域广泛,形式多样.现在流传的《诗经》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后缀式”、“嵌入式”的形式创新也使其展现出独特的生命力,“意义相同式”是房县《诗经》民歌传承的一种特殊现象.《诗经》民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意义对房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论述汉乐府民歌的审美特色和艺术成就。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对《诗经》民歌和汉乐府民歌的比较,探讨了乐府民歌与《诗经》民歌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独创性及其社会文化根源,从而指出汉乐府民歌独特的艺术成就在于:把人物形象作为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对象塑造,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着重表现人物直面现实的浪漫精神,达到了绘形和传神、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同时又有所发展,在题材上,突破《诗经》言志抒情的传统,而走向社会批判的道路;在表现手法上,再现人物形象独立的审美价值,达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一定程度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 ,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 ,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 ,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 ,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7.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没有楚风,在《诗经》研究史上几近公论。然则对《诗经》没有楚风的深层原因的探讨却众说不一。深究这些说法,都缺乏充足的证据。这里面有一个影响深远的因素在,这就是所谓《诗经》“国风”绝大多数是民歌的观念。其实,楚风带有浓厚的民歌特性。而《诗经》多是当时贵族创作的诗歌,反映贵族阶层的兴趣,自然不会收入民歌色彩的楚风。  相似文献   

9.
诗经民歌和乐府民歌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两朵奇葩,作为诗歌鼻祖的"诗三百",在形式、内容、思想、艺术技巧等方面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其后的两汉乐府叙事性民歌,不仅继承了<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并且对其叙事艺术技巧加以继承和发展,在矛盾冲突、结构布局、人物刻画、语言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类似后世戏剧艺术手法的特色,汉乐府中这些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可以说是后世戏剧艺术表现手法的滥殇.  相似文献   

10.
孙烨 《陕西教育》2007,(11):46-46
《诗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后世文学的典范,影响遍及各种文学样式。本文从赋、比、兴、重言叠韵几个方面谈谈《诗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诗经》民歌中朴素自然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对汉乐府民歌、北朝民歌和中唐新乐府民歌等都有很大影响,此外,比兴手法、复沓的章法、灵活的句式、丰富的词汇和韵律以及其中的叙事诗等对后世也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其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众多,而尤以“兴”义最为复杂,这也给《诗经》作品的赏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歌发展很早的一个标志,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诗经》305篇,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而这些民歌中价值最高的,则当属爱情诗了,国风中的爱情诗代表了《诗经》的最高成就。爱情可谓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中国文学史上的这一主题应该是《涛经》开创的。  相似文献   

14.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源头。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文学的精髓,它们之间无论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诗经》经其丰富的内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中国的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精选了其中的《氓》、《君子于役》、《伐檀》、《硕鼠》、《蒹葭》和《七月》六首民歌。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它是我国现实主义诗风的源头。本文以《氓》这首带有抒情成分的叙事诗为例,以小见大,对《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略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诗经》的删削过程中,保留并肯定了春秋时期那些原生态的民间情歌。孔子的慧眼是识得这些民歌的真正价值和丰厚内涵的,《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男女之间自然的关系:既有精神的热恋,亦有本能的欢悦,既有遇合无期的执着追求,亦有对女性美貌的赞美和对生命本身的热情记歌。是上古社会爱情审美心迹的真实展示。后世的许多民歌承继了《诗经》中的情爱精神,成为浸润中国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为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虽同时运用于《诗经》和《楚辞》的创作之中,但彼此之间则经历了学习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诗经》和《楚辞》中的比兴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原始诗歌审美意识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最终使得诗歌审美意识趋向明、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