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字的由来秦始皇赢政统一全国后,重立国号时动了很多脑筋。有一天,他问部下:"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绩最大,史书上有无记载?"有一官员答:"从开天辟地,功过是非都记载在《春秋》中。"赢政一昕特别高兴,说:"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占《春秋》各一半,定国号吧。  相似文献   

2.
赢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采”,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  相似文献   

3.
【列车长心语】“陕西”这一称呼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以行政区命名始于唐朝“安史之乱”以后,设陕西行中书省,明清为陕西省,一直沿用至今。“秦”最早为古代部落名。春秋时为国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都陕西省咸阳市,国号也为秦。汉以后,西域人称中国为“秦”,秦作为陕西的简称最早是因陕西为战国时秦地而得名。后来逐渐变成陕西的别称,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嬴政统一中国后,曾为立什么国号费了很大脑筋,仍叫秦吧,可当时的秦写作琹,他一看就觉得别扭:一槽不能拴两马,一国怎能有二王?不叫秦吧,可秦国又是列祖列宗所创立  相似文献   

5.
《陈涉世家》一文中对“号为张楚”的注释是“定国号叫张楚”。笔者认为欠妥。“张楚”不是国号,理由是:①《现代汉语词典》对“国号”的注释是“国家的称号,如汉、唐、宋、元、明等”。而陈胜吴广起义并未推翻秦的统治,建立新的国家。“张楚”只是政权名称,不应是国...  相似文献   

6.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课文注:定国号叫张楚(张大楚国的意思)按:国号就是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名称。据史学家考证,国号的来源大致有四种情况;①根据政权的发迹地定国号,如周的祖先曾在周原一带活动,秦的始祖居住秦地,故分别以周、秦做国号。②根据封爵名定国号,晋朝因司马氏曾被封为晋公而取“晋”,隋朝因其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曾封为隋国公而用“隋”。③根据发迹地特产定国号,如辽国的发迹地产镔铁(镔铁叫辽),因其坚固,故用来作国号。④根据谶语或文义定国号,如南齐国  相似文献   

7.
夏:禹治水有功,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故国名为“夏”。商:汤灭夏后,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今河南商丘),故以“商”为国名。周:周武王灭商后,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故以“周”为国名。秦: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因喂养马有功,被赐为“嬴”姓,封地在今甘肃天水,后扩大到秦(今陕西),于是立国号为“秦”。汉:垓下之战,项羽兵败自刎,刘备统一中原后,因自己曾被封汉王,故立国号为“汉”。魏:曹操在汉献帝时受封为魏王,其长子曹丕代汉自立,国号叫“魏”。蜀:刘备占据成都后,自称是…  相似文献   

8.
尉缭,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在魏国日益衰败的情况下,他在魏国却得不到重用,因此他来到秦国。他以“离间计”献策秦王嬴政,从而破坏了六国合纵,使秦免遭亡国之危;同时“离间计”作为军事手段的补充,使秦兼并六国得以顺利进行;而且尉缭入秦后,他的军事思想贯穿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过程中,为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洵字明允,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六国论》是他的著名论文。《六国论》原名《六国》,选自《嘉佑集·权书》。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总结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头就点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作者将六国“破灭”的根本原因归结为一个“赂”字。作者认为,韩、魏、楚的“破灭”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赂”,因为“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齐、赵、燕虽不曾“赂”,但它们的“破灭”也和“赂”有关,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战  相似文献   

10.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读六国世家,一笔总括,拈出一个“怪”字,问题由此提起。铺陈六国人多地广,以优势攻秦,反被秦所灭,气势充沛.反跌有力。贾谊《过秦论》铺陈六国兴师攻打秦国,秦人开关延敌,六国之师逡巡不敢进。写法与此颇相似。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深思远虑.表明作者感慨之深,且强调下文立论的坚实不移。虚设“自安之计”一句,为“咎”字铺垫,并为后文“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的假设推论作一伏笔。一个“咎”字,推出全文中心论点。由“怪”而“思”而“咎”,步步紧逼,一气呵成,具有破竹之势。其父苏洵《六图论》劈头提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  相似文献   

11.
岳麓2013年版第6页说:“春秋末期.虽然还有一些小国存在,但基本已是秦、齐、燕、楚、韩、赵、魏七大国的天下了。”笔者认为这一表述值得商榷。众所周知,“七大国”指秦、齐、燕、楚、韩、赵、魏七个诸侯国。公元前453年,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都知道 ,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更替是有相互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来看各朝代名称的由来 :夏 :禹治水有功 ,舜让位给禹。因禹原为夏氏部落首领 ,故国名为“夏”。商 :汤灭夏后 ,因为他们的始祖曾居住在商地 (今河南商丘 ) ,故以“商”为国名。周 :周武王灭商后 ,因其父周文王曾居住于岐山下的周原 ,故以“周”为国名。秦 :秦始皇的祖先曾是周孝王的马夫 ,因喂养马有功 ,被赐为“赢”姓 ,封地在今甘肃天水 ,后扩大到秦 (今陕西 ) ,于是立国号为“秦”。汉 :垓下之战 ,项羽兵败自刎 ,刘邦统一中原后 ,因自己曾被封汉王 ,故立国号为“汉”…  相似文献   

13.
张恺 《现代语文》2006,(11):36-37
一、儒家思想 论到陆机的儒家思想要从他的家学渊源说起。〈晋书》本传记载陆机“少有异才,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这一定跟他从小所受到的熏陶有关,陆机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的言行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儒家色彩。陆逊认为礼长于刑,提倡“遵仁义以彰德音”,以民为本(“国以民为本,强由民力,财由民出。夫民殷国弱,民瘠国强,未之有也。故为国,得民则治,失之则乱,若不受利,而令尽用立效,亦为难也。”),陆抗提出的以德守国,罢黜小人(“臣闻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靖谮庸回,唐书攸戒,是以雅人所以怨刺,仲尼所以叹息也。春秋已来,爰及秦、  相似文献   

14.
课堂提问艺术要讲究七度●马自玲郭霞信度提问首先必须注意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不能歧路亡羊,留有三岔路口。例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完成”、“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若提问为“秦灭六国在哪...  相似文献   

15.
在古文字学的基础上,探讨“荆”“楚”二字的初义。“荆”的部族之义早于植物之义,和“楚”字并不同源。虽然两字都引申出了国号之义,但是却有着不同的演变轨迹,其作为国号的含义也由最初的不同而逐渐归一。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鉴赏》2002,(2):28-28
春秋后期,各诸侯兼并吞食,到三家分晋时,主要只剩下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诸侯国。此后,七国间的兼并征伐更加剧烈、频繁,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灭东方六国而最后统一,战争才逐渐停止。因此,后人就把兼并征战十分剧烈的这段历史时期(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称为“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7.
秦末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曾建立著名的“张楚”政权,这是史学界沿袭已久的说法。近有学者撰文提出异议,认为“张楚”不是国号。是说根据有二:第一,从称谓看,《史记》从未把“张楚”作为国号;第二,从训释上说明“《史记》中的号字不是国号,而是与‘名’字相通,即‘名义上是张大楚国’”,并列举了若干例证,以圆其说。笔者拜读后,感到难以苟同此说,兹予辨疑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佩觹》简论@周玉秀$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①见通志·二十略》,中华书局1995年11月版,《第233页。 ②为排印方便,本文一般不写繁体字。读者如需要,可查郭氏原文。本文据《续知不足丛书》本。 ③宋明:《指南朝宋明帝刘“马呙”字与“祸”字相似,故改为“马瓜”。天后,指武则天,她登基后曾起用和创造了一些古文奇字如“”、“”等为“地”、“国”之字。文帝,指隋文帝杨坚,他原受封于随,公元581年灭北周后,改随为隋,以为国号。次山,人名。《字汇补·日部》:“昏荒与昏同。古无此字,元子创之,谥隋炀帝曰昏荒。”…  相似文献   

19.
<正>国庆节即将到来,人们由衷祝愿祖国繁荣富强,民众安居乐业。赵晔《吴越春秋》曰:“民富国强,众安道泰。”由此,想说说“国”“庆”两字的演变。(1)(2)国字是个很古老的字。西周时,国(图(1))字就有了,字形如同“或”,右为戈,左为“口”。“戈”会意用武器保卫“口”。这里的“口”代表的是领土。这个“口”不应读成口腔的“口”音,而是包围的“围(wéi)”音。也就是国土的意思。“或”是“域”的本义,也就是“国”。有意思的是,“国”字在《说文解字》里,不在“口”部,而是在“戈”部,作发声,也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郴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郴”字最早见于秦朝,古写为“(?)”,即城在林中之意,所以,《余冬叙录》中说:“吾州制字郴经多木名”,特别以“木槠为贵”。自秦以来,郴州为历代县、郡(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说禹置九州时,郴州地域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代在郴州置县,隶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