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创新规定,凸显其监督执行者、法律守护人和证据裁判官的诉讼地位。但是,由于新法对非法证据排除适用未作详尽措置,检察机关的证据监督操作依然陷入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自向证明与他向证明、配合协作与监督制约、证据证明力与证据能力四个方面的困境与迷思。鉴于此,结合我国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检察机关应从诉前环节完善非法证据排除机制由单一制裁向合意、联动、参与监督转型的程序性建构,拓展预防和监控公安机关非法取证行为的能动角色。  相似文献   

2.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并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司法实践将产生重要影响。非法证据是因违法取证被剥夺证据能力的证据,包括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和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工作且不做出合理解释的物证、书证等。非法证据排除可以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法庭调查程序可以由法院依职权启动,也可以由当事人方申请启动,由检察机关承担证明证据合法性的责任。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占据重要角色,检察人员需要提升工作能力,转变工作方式,以使该规则准确适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结合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诉讼制度,对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诉讼地位与检察机关性质、客观公正义务、审判模式、法律监督职能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探讨,认为基于刑事诉讼的平等对抗原则、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原则以及合理的诉讼结构的要求,庭审中的检察官不应具有监督权,庭审中的检察官地位可定为一造当事人。公诉权与监督权的暂时分离并不会改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的性质,也不否定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改变检察机关的监督方式有利于公诉职能与法律监督职能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4.
多次、反复、随意发回重审问题一直是中国司法审判中存在的问题,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增加了需要发回重审的刑事案件的数量,包括:二审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不予理睬应当发回重审;二审法院对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不置可否,而实际上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一审法院没有支持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而二审法院认为应当排除的,取证行为严重侵害被追诉人宪法权利的情况下,应发回重审;一审法院支持排除非法证据的请求,而二审法院认为不应当排除的,一审法院没有对证据进行质证的情况下,案件应发回重审。对此,检察机关应当建立检察机关内部、外部的联动沟通机制,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责,加强对公安机关侦查程序合法性的监督以及法院可能滥用发回重审裁量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5.
相对审前程序来讲,审判阶段庭审中对非法证据排除较为规范,权威性较强,然而实际上在庭审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情况出现较少。正常的庭审程序因非法证据排除申请的提出而中断,降低了诉讼效率。新刑诉法和两高新司法解释构建了中国式的庭前会议,将庭前会议制度与非法证据排除问题联系在一起,也赋予了检察机关对非法证据排除的调查核实权,增强了排除非法证据的主动性。检察机关在庭前会议中排除非法证据的价值考量,庭前会议中排除非法证据的现状,存在的阻碍因素以及对此展开的对策分析,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检察机关加强在庭前会议中对非法证据进行排除的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两院三部颁布的《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及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非法证据排除的规定,均对检察机关审前排除非法证据的职责予以明确。但有关检察机关审前排除非法证据的规定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审前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程序有待规范。为强化检察机关对审前非法证据的排除,应从规范检察机关职权行使、健全检察介入引导侦查取证机制、规范检察官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努力,同时对排除程序的启动、非法证据的审查及审查后的处理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7.
论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立和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证据,是指法律授权的侦查、检察、审判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所取得的刑事证据。非法证据的存在,不利于诉讼民主和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排除非法证据已成为各国刑事诉讼的通行法则。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要强化法律监督,必然要发挥职务犯罪侦查职能,但职务犯罪侦查中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其职能的发挥。为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对侦查程序进行程序构建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刑事证据是刑事诉讼的生命。证据的收集工作是否扎实有效,对惩罚犯罪、保障人权有重要影响。检察机关引导侦查取证作为一项创新的机制,在围绕庭审公诉指导侦查机关收集、固定证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保障人权的重要制度性规定,已经被我国新刑事诉讼法所引入。这项规则在起到保障人权功能的同时,客观上也给承担起诉职能的公诉机关带来了一系列影响。为了应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公诉机关必须转换办案观念,建立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细化操作规则,防止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被滥用。  相似文献   

11.
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独立于诉讼主体的第三方,基于权力制约原理和检察官客观义务理论,有必要强化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从单纯的救济扩展到预防、由事后监督扩展到同步监督和事后监督并存;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诉讼当事人,基于对刑事诉讼规律的遵循,有必要重新界定检察机关的诉讼监督权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的侦查监督权模式、实现审判监督职能和控诉职能的逐步分离、使监督内容限定为对法律问题的监督而非对事实认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依照法律授权,检察机关是侦查职务犯罪的唯一主体,其他任何机关、团体都无权行使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权。纪检机关在查处党员干部、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案件中发现有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也应移交检察机关。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纪检监察证据证据能力的判断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言词证据并不能作为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只能作为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的一种线索;对于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的实物证据,由于具有不可重复性,可以根据诉讼的特点进行审查、转换作为有证据能力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检警一体--水土不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相互制约,又密切配合。他们究竟应当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体,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实行检警分离,学术界争论不休。本文将从检察机关的产生及性质入手,分析我国检察机关在宪政体系中的地位和主要职能——监督和“公诉过滤”决定了其需要和侦查机关保持适当的距离。因而,我国不宜推行“检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是我国现行证据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然而,与规则制定之初的满怀期许相比,现实层面中,非法证据排除难依旧困扰着我国的司法实践。由于我国检察机关的监督性质,对于排除非法证据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便以检察机关为视角,分析非法证据难以排除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以何种身份提起诉讼,不仅体现着检察机关所要保护的法益,更彰显着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诉讼地位决定了在诉讼中拥有的诉讼权利(力)。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学者形成了以下几种主要观点,即原告说、民事公诉说、法律监督者说、双重地位说、公益代表人说和公益诉讼人说。检察机关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诉讼地位,需要根据诉讼的特点、各种学说的优劣综合分析得出。  相似文献   

16.
在立法所规定的内容中,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收集到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材料之后"未提交"的制度空白成为制约"申请向控方取证"制度运行的关键因素。由此可以推断"申请向控方取证"制度在辩护方自身和向检法机关申请两方面都将存在实施困境。公权力救济无效和侦查阶段控辩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所导致的辩护方力量孱弱是上述困境出现的极为重要的两个因素。要彻底改变此这一困境,就要提高审前程序辩护方地位,同时营造发挥检察机关监督职能发挥作用的空间,遏制侦查机关的权力扩张;在审判程序上提高法院地位,实现审判中立;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诉讼程序和救济渠道。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是由我国的刑事侦查机关和人员通过非法的手段、方式和程序收集的证据,其获取的证据违背了我国刑事证据收集合法的规则。一方面,收集非法证据,其规则和适用不符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收集非法证据,将会导致各种冤假错案。因此,为了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必须排除非法的证据。如今,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已经在实际运用中采取非法证据排除的方法,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更加有效地提高我国侦查机关及其人员的办事效率。为了保证程序公正,应在刑事诉讼中合理的适用非法证据的排除,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8.
刑事公诉环节审判监督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发挥的重要部分.然而,目前这一环节法律监督日益受到挑战和质疑,遭遇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诸多瓶颈.因此,有必要就刑事公诉环节的审判监督面临的紧迫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新《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和审查起诉阶段的证据查阅等内容有了新的规定,但由于没有确立证据开示制度,对证据开示的规定相对比较分散,证据开示范围较小,证据开示的主体、时间、方式以及不开示的法律后果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定,开示的程序具有片面性,开示费用相对较高,这些问题的出现使辩护律师的职能缩水,不利于庭审的公平有序进行,诉讼效率较低.因此我们亟需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非法证据违反了证据的合法性原则,但违反证据合法性的并非都是非法证据,对于这些证据不能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简单的予以排除,在检察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环节可以采取合法的转化手段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