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53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数量、专业来源、培训情况、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数量适中,基本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接受过相关培训的教师数量偏少,且主要以短期培训为主;体育教师特殊教育经验已有一定积累,但是学历达标率偏低,知识结构不全面;体育教师队伍比较年轻化,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省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辽宁省特殊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落后与不足:学历层次急待提高;没有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体系;特殊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专业的继续教育规划;教师对特殊教育工作的态度不容乐观.根据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关于普通教师专业化标准的规定,结合辽宁省特殊教育和特殊体育教师的现状和特点,提出辽宁省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准:掌握系统的特殊体育教育领域的科学知识;从事特殊体育事业的专业能力;恪守共同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3.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将担负着增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重任。面对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职教师短缺、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较差等问题,运用教师专业化理论进行了分析论证,阐述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策略,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殊教育是人类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学科是自然学科中的一门综合学科,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身心合一的教育功能,影响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延伸到每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体育学科是绝大多数学生兴趣的选项,更是聋生终生发展的需要。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存在体育教育机制不健全,体育教师队伍多元化专业素养不能适应特殊教育的需要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发展推广,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对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分析,在探讨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标准的基础上,提出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策略:应构建高校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模式;优化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的课程结构;加强高校体育教育理论与体育专业实践的结合;加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伦理教育;完善体育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支持和理解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整体布局和建立政策实施保障机制三个特殊教育发展任务,结合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以及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探讨其对我国特殊教育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等,通过抽样对我国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得知影响当前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依次为: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不达标;缺乏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与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内容复杂、单调,技能培养类教学内容严重缺乏;体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结构层次不甚合理;体育教师科研能力比较差,职前与职后培训脱离等.  相似文献   

8.
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特殊教育的质量,是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不仅包括教师所应有的共同素质,还包括特殊教育职业所特别需要的专业道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等方面。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在于特殊教育教师的数量严重缺乏、专业水平不高、培训制度不完善,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在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完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制度、尽快建立和实行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专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新课程不断深化展开,需要教师这个职业不断加强专业化。基本含义是: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  相似文献   

10.
田文 《教师》2015,(5):125
体育是民族素质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界定,以丰富本专业与教育专业知识和端正教学态度为基础,以提高解答运动本质问题的能力为根本目标,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郭强  冯建新 《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0):135-139
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模糊关系、随班就读师资的培养及特殊教育师资专业化等对高等特殊教育本科师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从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之间关系、特殊教育专业划分、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课程问题以及培养模式类型角度,探讨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得到本科层次特教师资培养的启示:应拓宽特教师资培养模式类型;既要培养言语治疗师、物理治疗师等专业师资,又要培养特教学科教师或随班就读的复合型师资。  相似文献   

12.
王姣艳  王雁 《教育学报》2012,8(1):90-96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性别、教龄、学校类型、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水平造成显著差异.应根据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特点开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的职业认同;引导特殊教育教师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支持,以促进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达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7):55-58,77
教师专业化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现代教师教育发展要求教师成为一种职业,每种职业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由于培养对象的特殊性,其发展途径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幼儿园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对135名特殊学校校长的感受、看法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出我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在于:(1)特殊学校的经费、资源匮乏;(2)特殊学校的管理缺乏科学性、规范性;(3)地方对特殊教育缺乏重视、对特殊学校的管理方式较为专制;(4)特殊学校的课程改革缺乏科学引领;(5)特殊教育师资数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6)大部分特殊学校生源不足、特殊学校缺乏专业师资、校际间缺乏沟通交流。结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的不完善、政策落实的不到位、地方政府管理者的观念落后。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历史发展演变的研究,探讨教师教育在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可以看出,教师教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培养了大批新教师和在职教师。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与基础教育发展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其贡献主要表现在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引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持续改善基础教育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组织支持感、学校类型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对460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在职业认同和职业幸福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学校类型在该中介模型的后半段具有调节作用。建议基于这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从职前到职后阶段致力于增强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并分别根据培智学校和聋校文化特点提升其组织支持感,重视各因素的共同作用机制,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张恳 《怀化学院学报》2010,29(5):103-10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体育师资缺乏、教师专业水平较低,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陈旧,学校对继续教育投入力度不够.研究分析认为只有加强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实践课程、终身体育思想等方面的继续教育,逐步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机制,确保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才能有效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肩负着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责任的高师继续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为满足新课改的师资要求,高师继续教育应依托高等师范教育资源,构建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调整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职业化;重塑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拥有相对固定的师资队伍,建设自己的品牌学科专业。  相似文献   

19.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主要有综合型、分科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模式。它们各有特点。现行小学教育专业定位反映了人们对该专业的基本认知和对未来发展的预期。但是结合小学教师的专业属性分析,小学教师具有教育专业性强、教师职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是“高等应用型人才”。小教专业要引进职业教育理念,创立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本位、“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