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陋室铭》一文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分析为类比,意即类比推理。笔者对此颇有疑义。  相似文献   

2.
陋室遐思     
田荣 《教育文汇》2008,(5):56-57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这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文,尽管只有短短81字,却千古传颂,蜚声天下。早听说诗人在和州刺史任上主建的陋室,就坐落在安徽省和县历阳镇。今春借赴和县探亲访友之便,得以拜谒了心仪已久的陋室。  相似文献   

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任和州(今和县)刺史时的住所,因为他的这首《陋室铭》一举成名。最近,安徽和县即将开展的一项建设工程让这所陋室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就是,和县将投入数千万元,将已显陈旧的陋室整体扩容改造,打造成全新的“陋室园”。为了让陋室的此次扩建改造达到既符合历史又有新意的规划标准,和县建设部门前期进行了多次论证。  相似文献   

4.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抒情短文。构思很新颖,通篇采取托物抒情的方法,借助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现作者高尚品德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篇作品可能写于刘禹锡被贬谪朗州司马以后,文中对官场卑污和世俗尘嚣的鄙弃,反映出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之后的心境。文章开头以山水起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房子呢?自然不在于宽敞华丽,只要有位杰出的人物居住就会受到人们的仰慕。本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引题,从“山”、“水”引到“陋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直接点出了题旨。意思说:这虽然是个狭隘简陋的屋子,只因为我的品  相似文献   

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朝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这样称赞“陋室”;而“惟吾德馨”的“陋室”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一种高尚生活的象征。我曾参观过很多房子,这些房子都很豪华,  相似文献   

6.
《陋室铭》是中唐文学家刘禹锡用来自述其志的名篇佳作。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一、开篇点题 ,主旨明确“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开篇四句用类比的写法 ,以山和水作类比 ,用山水起兴 ;以有仙之山 ,有龙之水比喻陋室 ;龙和仙 ,暗喻道德高尚之人 ,引出“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突出了道德的作用。“德馨”一语统领全篇。二、声色点染 ,安贫乐道接下来 ,先写环境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碧绿的青苔长到阶上 ,来往的人很稀少 ;芳草青葱可爱…  相似文献   

7.
初三语文课本《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惟吾德磬”句中的“斯”、“是”二字,究竟应作何解释?我认为“斯”应作连词,相当于“那么”,“是”应作代词,相当于“这”。其理由是:从内容上看,作者托物言志,借室抒情,描写欣赏陋室,意在表现自己不慕功名,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的《陋室铭》写出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文字优美,言简意深.问世以来,广为流传,注者甚众.对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大多译为“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芳馨.”或“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电脑》2008,(2):21-21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相似文献   

10.
“陋”字新解江苏张道凡《陋室铭》教材注释:陋,(住的地方)狭小,不华美。我认为此注与文意、作者的思想不符,”陋”非“简陋”,而是“鄙陋、偏僻”之义。全文共81字,紧紧围绕“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展开。前文用“山、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陋室”。“苔...  相似文献   

1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但是你知道它是谁写的、出自哪里、下文还有些什么内容吗?想知道也很简单,只要你来安徽和县,去陋室公园走走,看看"陋室",读读《陋室铭》,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陋室",什么是"德馨",你就会更了解刘禹锡。先说说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曾任监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的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在“阅读提示”中提到《陋室铭》是托物言志的名作。笔者经仔细思考,颇不以为然。因为,《陋室铭》并未将“陋室”的物性物态作为描述主体,甚至没有一句写到“陋室”的形状、颜色、结构、陈设等方面的特征,而是在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之后,以“陋室”居者的生活行为作描述主体,以显示其“德”何以为“馨”的所在,以证明“陋室”之不陋,所以,虽也有寓意在其中,也是言志之作,却并非运用“托物言志”之法。辨析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这关系到我们对此文写作方法的基本认识,也关系到我们的教材编者应该把怎样的…  相似文献   

13.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相似文献   

14.
周三的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八(6)班的教室里。同学们正齐声朗读《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那声音整齐划一,十分和谐。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赵老师也不由满意地点点头。而这时,突然闯进教室的许星星却大煞风景。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言文中入选了不少的应用文体,兹简述如下: 1.铭 起初是刻在器物、碑牌上用来警戒勉励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述功纪行的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铭的作用有二:一用于祝颂,二用于规戒。铭文一般都是四字句,而且多为用韵。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悟德馨”,即是四字句,“名”“灵”“馨”的韵母又大同小异。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四册178页《陋室铭》一文的阅读提示中,有两句欠妥。其一是:“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其二是:“文章多用对偶、押韵、排比,潇洒有致”。“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这一句笔者认为,应该是:“作者以古  相似文献   

17.
字徽和县历阳镇东北隅有一陋室,一篇短文改变了它孤寂清冷的命运,使它因此而声闻遐迩,名播古今。这篇短文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那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其文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事。孔子云:“何陋之有!”短短81个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不求宦达、不慕荣华、不媚  相似文献   

18.
观花品人生     
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外在的艳丽是暂时的,内在的品质才是永久的。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我们自然也会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名言。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  相似文献   

19.
冯桂兵 《语文知识》2005,(11):16-16
山不高,水不深,藏矮屋两三间,茅黄苇白;寺之旁,村之外,有小园四五亩,柳绿桃红。此乃名泉园联。上联化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藏”字突出了房屋的位置,绿阴掩映,隐而不露。“茅黄苇白”形容房屋的构造简陋古朴,从中可以看出园主人不慕名利、高洁脱俗的志趣。  相似文献   

20.
吕睿 《语文知识》2005,(8):36-36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自己的书斋写了一篇《新陋室铭》: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有唯物主义的快乐可寻。房间阴暗,更显窗子明亮;书桌不平,要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光临。卧室就是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