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其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读者,然而其中塑造的无私付出的陌生女人形象却一直为女性主义者诟病。本文通过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小说和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展现出当代女性电影的困境以及探讨发展当代女性电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中国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将西部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塑造置放于中国电影发展史的链条上,置放于中国西部电影思潮这样的背景上进行考察,透过对中国西部电影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分析,试图揭示出电影创作者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与菲茨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前者将女人分为好女人和坏女人两大类;后者关注那类娇贵可爱,有毁灭性影响和寄生本质的女人.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折射出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对妇女的不同心态,而他们对女性的矛盾心态与各自特定的生活经历有着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路遥的《人生》中主要塑造的两个女性人物的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路遥作为一个男作家是如何在自己的男权中心意识下想象与虚构出这两位截然不同的女性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两个女性形象都是路遥从男性中心的立场出发而作出的对女性形象的设定,而并不是循着女性自身的真实,包括女性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她们与时代的真实联系来刻画的。路遥对这两个女人的刻画仍然是没有脱离男性想象中的"天使与妖女"的范式,女性在男作家笔下又一次失去本真和自我。  相似文献   

6.
在对女性生存之痛的共同关注中,苏童与毕飞宇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女人的人物对立冲突模式,而在人性的善恶、人物舞台的设置方面更呈现许多相异之处.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可更清楚地看到新时期小说女性形象"他塑"所呈现出的艺术选择和审美趣味的某种征象.  相似文献   

7.
在商业经济大潮下,男性电影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多半沦为欲望的代码,跳不出性别刻板印象的束缚。然而,冯小刚导演近十年创作的多部贺岁片展示了新的女性形象塑造趋势,一方面,影片对以往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并弱化了传统的两性关系;另一方面,影片也着力建构崭新的女性形象,展示了更加多元化的女性社会角色。尽管受到其商业属性的束缚,影片中的女性仍然未能完全逃脱"女人被讲述和被窥看"的模式,也未完全突破传统男权话语,但影片依然展示了女性谋求独立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  相似文献   

8.
丁玲、萧红、张爱玲三位作家在抗战时期分别塑造了强女人、苦女人、俗女人这样三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她们的生存现状、孤独的悲剧美以及对女性文学现代性的贡献。为抗战时期的文学多样化,女性文学的发展添上了亮色。  相似文献   

9.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生死劫》、《红颜》三部当代女性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和肆意的“阴性书写”观察社会,观照中国现代女性生存现实,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和女性情感。在男权依旧膨胀的现代社会,女性电影的探索历程势必是艰辛、漫长和充满矛盾的。讲究方法策略,正视性别问题,重建个性尊严、自由平等的社会正义,这理应是中国当代女性和女性电影共同的理想彼岸。  相似文献   

10.
黄玲青 《现代语文》2009,(11):129-130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的弘徽殿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人性的异化及作为母亲和女人形象特征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到导致女性悲剧的社会原因和女性自身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沂蒙六姐妹》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两部电影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其特定的文化符号意义。其女性形象摆脱了说教与公式化的痕迹,集中展示了女性与战争的冲突。两部影片采用小视角表达大叙事,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环境下女性本身的情感与命运的关注。两部电影的英雄女性形象在悲剧形象处理及浪漫主义元素运用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并在各自的影视文化接受视野下谱写了各自的英雄女人赞歌。  相似文献   

12.
女性形象问题一直是女性主义批评的关注点和切入点.女性形象在男性笔下形成两种极端,不是天使就是恶魔,即"好"女人和"疯"女人.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女性主义批评家正在超越关于女性形象好坏的区分.美国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的《乐观者的女儿》,发表于女权主义的第三次浪潮时期,富于激进的女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介于传统"好"女人与极端"疯"女人之间的第三形象寻求.  相似文献   

13.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以描写心理见长,他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个对生命意义进行极致追求的偏执女性形象。这个女性形象对于爱情的痴狂令无数人动容,她的凄美哀婉令人悲怆不已。  相似文献   

14.
崔伟伟 《现代语文》2006,(11):65-66
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著名的中篇小说之一。他以凄美哀婉的笔触为我们讲述了“陌生女人”悲情而又短暂的一生。这个为爱而活、为爱而死的“陌生女人”也成为作家成功塑造的诸多理想女性形象中最令人感动的一个。就连大作家高尔基在读过此篇之后也不禁坦言道:“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情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竟丝毫不感羞耻地哭了起来。”①陌生女人的“悲”在于她用尽一生去等待与守护一份无望的爱情,一句“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饱含了多少无奈与辛酸!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这场爱情悲剧中,由于…  相似文献   

15.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权话语的附属身份存在而被搁浅在历史话语的边缘。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逐渐展开,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也在发生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几部电影中不同层次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传统文化对塑造女性形象的深重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观照电影艺术中女性主体意识的重构与高扬,进而思考如何真正构建一个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的艰巨性及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廖辉英始终坚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诠释女性问题并探寻女性文学的方向。她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蕴含着对男权中心话语的强烈批判和对女性成长过程的深刻反思。旧式妇女的形象,写尽了封建传统重压下世代重演的女性悲剧;“窗口女人”的形象,揭示出台湾妇女从传统女性到现代女性之间角色转换的难题;事业女性的形象,寄托了建构女性生存价值和重塑新女性的全部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从儿童视角和女性视角出发,对萧红和林海音两位作家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而形成不同的作品风格,这里有同为女人而对女性人物的同情,也有对婚姻、爱情以及女人身份的不同感受.审视两位创作作品有着某种同一性而生活境遇迥异的女作家,我们得以领略他们在文里文外不同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发现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具体分析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可交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通过解析曼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从对女性的气质与才情的表现、女人与情爱的关系、对"女人祸水论"的看法三方面,阐述曼殊身处过渡时代所流露出的对女性的矛盾思想,并分析具有这种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格萨尔》和《力士参孙》两部作品中都分别重点刻画了一位典型女性形象----森姜珠牡和大利拉。两位英雄身边重要的女性形象既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亦有其共性。本文通过身世、行为、外貌三方面对《格萨尔》和《力士参孙》中两位典型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