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3 毫秒
1.
2.
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历史悠久,拥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其诸多艺术元素被应用到现代建筑中,更加丰富地展示了传统建筑艺术的魅力。目前,建筑艺术作为一种文化正向着功能综合化、形象艺术化、色彩多样化和环境地域交叉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数字技术导致建筑设计的三种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十大建筑的产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随着现代数字技术和信息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建筑领域产生巨大的变化.现代建筑设计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技术越来越先进,主要体现在建筑设备的智能化;二、展示交流越来越方便,主要体现在建筑模拟的数字化;三、传统审美法则面临新建筑形式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的数字化.  相似文献   

4.
山西大学堂以其融合中西、取法英国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山西近代高等学校建筑独特的校园规划和建筑风格,为进一步深化山西省近代学校建筑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受西方发达国家的建筑思潮影响,当代建筑风格更多呈现趋同的发展趋势.我们应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挖掘本土建筑的根,体现地区和民族特色,走发展全球化的地区建筑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建筑项目经理在建筑管理中之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建筑项目经理搞好建筑管理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任晓菲 《太原大学》2000,(3):43-45,53
本文阐述了与传统房屋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及功能,介绍了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广的装配式建筑的几种形式,对今后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出了希望和建议,为推广我国住宅产业和其它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赵剑峰 《大连大学学报》2012,33(3):69-71,93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表现形式,与文化的发展和变异有着多层面的联系。本文就建筑文化对传统建筑的继承,现代建筑对建筑文化的依赖性,以及建筑创作的文化内涵等3个方面,对建筑与文化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10.
门窗是建筑围护面的重要组织部分,有着自身独到的文化特色。建筑门窗的设计表达应充分融入所属的建筑环境,表现地域特色与时代文化内涵;既要根植于地域传统文化,又要实现现代意义文化价值,以此来打造符合建筑、城市、地域文化取向的建筑精品。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作品探析了现代建筑审美心理建构,进而探析了现代建筑创作的波动与发展趋势.指出表现心理与内观心理双重建构的作品更能体现现代建筑发展方向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校园建筑文化的内涵及功能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办大学首先要进行校舍和校园建设,而大学校园建筑群体的出现,又将派生出相应的大学校园建筑文化。大学校园建筑经常是人们关心的热点,大学内存在的校园建筑文化对师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那么,在当今时代,大学校园建筑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它的功能作用又是什么呢?笔者...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汉赋作品以建筑为描写对象的多达 2 0余篇 ,笔及汉代建筑类型十分广泛 ,且完整地再现了汉代建筑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汉代辉煌的建筑文化 ,为汉赋的创作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建筑节能应从方案创作阶段予以重视。文章以福州地区某高校新区食堂为例,在分析福州地区气候特点及日照的基础上,给出了福州地区建筑方案创作阶段建筑物的适宜朝向及建筑的最佳体形设计建议,提出了福州地区建筑遮阳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合理组织建筑的自然通风等多项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传统徽派建筑与新徽派建筑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初步探讨了新徽派建筑特征以及新徼派建筑的探索,结合黄山市中心城区建筑风貌整治,从应用角度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自唐至宋于沿袭中为之一转:由宏博大,内收为华丽精致。唐宋两朝在中国古代史丰各有称盛、称极之处,夹五代十国而前后相连,却展现出殊异的风格,这亦反映在城坊建筑这一社会的局部构成中。本文试图从都城建筑、宫苑建筑、皇家园林、私人园林几方面对唐宋风尚的流转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赵剑峰  初梅 《大连大学学报》2006,27(6):43-46,52
建筑创作的广义地域性特征作为应对建筑文化与形式趋同的一种策略,起到连接地域性与全球性建筑文化两极的链接作用.本文从对传统地域建筑产生及特征分析入手,提出广义地域性建筑的创作特征,并对二者之间的分殊加以界定,以求对整合建筑思想起到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文章试图用哲学原理分析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在建筑领域中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与建筑体形成统一整体,只有将两者紧密地结合才能开创建筑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导致了建筑面貌的一致,忽略了环境与人情;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恰恰是针对“建筑面貌”做出了回应,使得建筑在“建筑面貌”上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