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一生,是为祖国的独立解放和进步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是永远进击的一生。在他一生留给我们无限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战斗传统中,“韧性的战斗”这个辉煌的口号特别震憾人心。“韧战”是鲁迅一生与专制主义、蒙昧主义开战的重要准则,是“鲁迅精神”的突出标志;他不仅以大量著述为我们总结了这方面的宝贵经验,而且以他的战斗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2.
胡风的文学批评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特征,这从胡风所认同的文化断面的价值观来观照,可以发现,胡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观的三大文化支点分别是以“五四”为代表的新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叛逆、由“人的解放”导向“社会的解放”的认同和“主观战斗精神”高扬。由此决定了胡风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核心是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翟广顺 《中国德育》2006,1(10):8-11,17
教育活动是鲁迅和托尔斯泰人生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深受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教育思想。鲁迅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激烈地抨击反人道的旧世界,热情地关心儿童和青年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立足于用宗教精神“净化”心灵,存在落后和萎靡的倾向。他们的人道主义是自然率直的,而鲁迅在炽热中又透着冷峻。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个人的自大”与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看似语言相仿,然而,作为精神界战士的鲁迅却始终坚持文化批判的立场,对传统文化中“合群的自大”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他强调的是个体鲜活的生命;而周作人的“个人的解放”则是作叛国的遗民的潜台词。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思想是鲁迅、周作人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兄弟俩的人道主义在各自的人道主义具体内涵,人道主义理想,人道主义实现方式和人性观等方面呈现小同大异的特色,比较他们的人道主义可深化对“鲁迅精神”的理解和对“周作人道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旧中国,鲁迅对于妇女解放出路问题的探索和为妇女解放而进行的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揭示出: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是整个社会的解放,只有整个社会解放了,妇女解放才能够真正地得以实现;妇女解放事业必须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相结合,革命妇女必须积极参加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妇女解放任重道远.必须进行“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为民族的生存,为人民的解放。艰苦地战斗了一生.这位堪称“民族魂”的伟人.在世虽仅55载.却留给子孙万代无价的文化遗产.在此,仅就鲁迅先生的杂文精神作一点开掘.以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 鲁迅的杂文是一代诗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现代史上最深刻地反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鲁迅精神是最具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的现代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鲁迅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弘扬鲁迅精神,就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弘扬鲁迅精神,就要以人为本,提高国民素质;弘扬鲁迅精神,就要甘为“孺子牛“;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坚持“韧”的战斗;弘扬鲁迅精神,就要博采众长,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治性”是鲁迅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它的内涵必须放在鲁迅的战斗实践中予以理解。鲁迅思想中的“政治性”虽然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但是具有人关怀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仍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鲁迅和马克思一样对于人的自由与解放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所以他们在21世纪学研究视域中的再度溶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1.
<正> 鲁迅一生为寻求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上下而求索。从早期的“立人”思想到“五四”时期对“真的人”的呼唤,鲁迅努力探索通过人的个性解放运动而达到民族乃至社会解放的道路。但是,当“五四”退潮之后,鲁迅才发现,在强大的封建势力的压制下,通过个性解放运动是无法达到社会的解放的,鲁迅遂开始寻找新的符合中国实情的战斗武器,其思想重心也开始由个性主义而向唯物史观转移,这种倾向,在他前期小说《呐喊》《彷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智慧更多的体现在以“生存”为第一要义上。他的生存策略以进退有据,韧性战斗为主,对“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评价要辩证地的理解,了解鲁迅真实的生存态度,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鲁迅。  相似文献   

13.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他的一生是光辉战斗的一生,鲁迅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形成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韧战思想。下面对鲁迅的初战思想做以简论。一、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是鲁迅初战思想形成的前提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师大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他指出“妇女要求得自身的解放首先必须用剧烈的战斗来取得平等的经济权,并进一步为改革经济制度而斗争,而且这斗争必须要有一种韧性。”①这是鲁迅首次明确提出初战观点。探寻鲁迅在整个五四时期的思想轨迹,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一位伟大的精神界战士,如一盏照亮黑夜的明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鲁迅将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把对青年人的生命关爱与精神关怀表露在他的杂文里.他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爱青年生命,为青年人提供“韧”性战斗的精神武器;以“立人”的人学理想为精神指引,鼓励青年人“执著现在”,正视现实,积极大胆地看取人生;怀着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指导青年人的具体读书实践.以此培养青年人健全的个性,自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吴黎 《文教资料》2006,16(26):51-52
自称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的汪曾祺继承了老师沈从文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而又有所不同。汪曾祺的人道主义思想并不像卢梭那样具有鲜明的理论口号,也不同于鲁迅传播人道主义时对封建社会吃人礼教的强烈批判及对国民性的深切呼唤,而是纯粹地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朴实真挚而又温和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了实现富国自强,女性作为一股长期被忽视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不少“五四”女青年完成了由贤妻良母到新女性的转换,从幕后走上社会大舞台,以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鲁迅以个性解放、人道主义开启了中国人对新的身体存在形式的构想。张恨水则写了一系列女性积极谋生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女性“出走”以后怎么办的解答。可以说,鲁迅是客观、清醒地思考女性命运的,但由于未能完全摆脱传统的男性视角,而无法真正进入女性的内心世界;张恨水则填补了鲁迅留下来的空白,他从女性立场去书写女性内在的精神创伤,并回答了“出走”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似乎是对立的两个主义,但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体现在鲁迅的身上。谈及鲁迅的思想,人们或是大加称赞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或是十分敬佩他的个人战斗精神,却很少有人将鲁迅的这两个思想相提并论。然而只有做双管齐下的探究,才能更真切地还原鲁迅思想的原貌,并窥探出鲁迅思想中矛盾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为祖国的独立、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而战斗的一生。他不仅在革命高潮中昂扬奋战,而且在革命退潮中也积极探索前进。《野草》正是他探索前进的战斗实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我们国家里,“人道主义”“人性”,都被打上了“资产阶级”或是“小资产阶级”的标签,进一步发展就是谈情色变,经常被引用的就是鲁迅那句话,“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其实鲁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说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共产党进城以后,多少“焦大”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万的“林妹妹”做老婆。但人们不敢面对现实,尤其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鲁迅先生通过阿Q揭示了部分“国民性”,鲁迅先生还用他那些匕首般的杂,揭示了中国人的虚伪。这是更为普遍的“国民性”。因为虚伪,我们口是心非;因为虚伪,我们亦人亦鬼;因为虚伪,我们明明爱美人,却把美人说成是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