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年出生于波兰。她和丈夫法国物理学家彼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的存在,从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后来,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测出它的性质,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于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严淳 《家教指南》2006,(4):49-51
【经典欣赏】居里夫人(1867-1934)即玛丽·居里。原籍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在8年的时间内两次摘取不同学科的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此外,她一生中还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其实,她不仅是一位成功的知识女性,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也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她的长女伊雷娜是一位核物理学家,后与丈夫约里奥因发现人工放射性物质,193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次女艾芙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传记作家,其丈夫曾以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总干事的身份,…  相似文献   

3.
居里夫人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4.
居里夫人(1867—1934)是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她原籍波兰,名字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只是因为她的丈夫叫比埃尔·居里,所以人们习惯称她为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5.
稍有常识的人,对玛丽·居里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更多的人称她为居里夫人。她与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发现了被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镭,以及镭的医疗作用,她于1903年与191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诞生。玛丽·居里(Marie Curie),出生于波兰,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7.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居里夫人是侨居法国的波兰人。这一年,波兰邀请她回国参加在华沙举行的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在主席台上,国家领导人、各国著名科学家和她的  相似文献   

8.
如果把爱因斯坦排除在外的话,玛丽.居里堪称她所处时代的最著名的科学家;如果把我们视野限定于女性,玛丽·居里几乎称得上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女科学家。众所周知,玛丽·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不过,她对科学真正的贡献在于她证实了放射性是物质原子的内在性质,而不是表面化学过程的结果。人们都知道,拿诺贝尔奖绝非易事,获过两届诺贝尔奖则更是罕见,而玛丽·居里就是这样一位科学家,她曾分别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化学奖。她的生活无处不流露着坚定不移的决心、百折不挠的工作热诚,政治上的坚韧不拔以及科学实证主义的乐观…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五年获奖 提起居里夫人,大家是很熟悉的。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是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者,他们对镭的发现不但开辟了治疗癌症的新途径,在医学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重要的是为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斯础,他们被人们誉为“镭的父母”。但是,如果提起伊伦·约里奥—居里,也许有人就不太清楚了。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公仆     
l903年,一克镭价值75万法郎!一时,许多实业家都盯准了镭的开发、制造,因为它的特殊医用功效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美国布发罗的一位想创立制镭业的工程师把信寄到了她的家里,工程师希望她能提供关于提纯镭的各种资料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荣誉像玩具     
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一生贡献卓著,和她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他俩是怎样对待荣誉的呢?  相似文献   

12.
1920年的一个早晨,一位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郊外的乡村见到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为了专心从事研究,她在这问简陋的实验室已工作生活了近10年。面对眼前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看着周围不相称的环境,记者忍不住问:"您发现镭已经好多年了,仅凭这项专利技术,就能获得可观的财富,为什么还呆在这样的实验室?"居里夫人笑着说:"我们不该用镭来获利,因为它属于全世界。"原来,很早以前居里夫妇就放弃了专利,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记者还是有些困惑,接着问:"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您想要的'东西?""有,我想要一克镭,为了我的研究。可是我买不起,它的价格实在太贵了。"这样的回答让记者惊讶不已:镭的提纯技术让许多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连一克镭都买不起!  相似文献   

13.
居里夫人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把第一克捐给了科学,公众则把第二克和第三克回赠给了她。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个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和由此唤起的公众对科学的理解。 1920年5月的一个早晨,一位叫麦隆内夫人门美国记者,几经周折终于在巴黎实验室见到了镭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14.
1901年,荷兰科学家范特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得了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2011年,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因发现准晶体独享诺贝尔化学奖。穿越110年历史风雨,诺贝尔化学奖串联着化学学科发展的脉络,一路见证化学的奇迹行走至今。  相似文献   

15.
居里夫人,作为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曾在仅隔8年的时间内就分别摘取了两次不同学科的最高科学桂冠——诺贝尔物理学奖与诺贝尔化学奖,并且一生中获得了难以计数的其他科学殊荣,可谓是智慧超群、硕果累累。她的长女伊伦娜,  相似文献   

16.
2014年9月19日晴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这样的辛弃疾是最帅气的。因为他的自信,因为他的坚持,不放弃。居里夫人为了提纯镭,以便测定镭的原子量,向科学证实镭的存在,曾终日穿着沾满灰的工作服在极其简陋的棚屋里,用和她差不多的一般高的铁棒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沥青矿的废渣中寻觅镭的踪迹,条件极其艰苦,但她心里却充满自信,她对友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件事的。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时间2011年10月5日晚间消息,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舍特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以"诺贝尔化学奖"为载体的习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经常出现,这类题目往往是  相似文献   

18.
一、二○○二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分别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19.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比铀的放射性还要强几百倍的新元素,并提议将其命名为镭。而此时,他们既没有实物,更没有测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因此,有人以挑衅的口气问道:镭在哪里?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居里夫人却始终坚信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她在一  相似文献   

20.
报导     
《化学教学》2009,(12):5-5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fishnan)、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和阿达一尤纳斯(Ada Yonath)获得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科学家因为“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