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如果你去书店问一个小朋友你知道"接力出版社吗?",小朋友都会告诉你"知道呀,我最喜欢他们出的马小跳了……".  相似文献   

2.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0,(2):28-29
物归原主 诊所门前坐着两个小男孩,“小朋友,你哪儿不舒服?”护士问。“我吞了一个玻璃球。”“你呢?”护士问另一个小朋友。“我在等那个玻璃球,因为它是我的。”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7,(7):20-21
听的艺术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  相似文献   

4.
刚接触数据分析工作,就有同事上前,一脸关切:“以后由你负责数据啦?”“嗯。”“真的啊?!”对方声音高了8度。“真的。”我有些没了底气。“真的啊?!!”对方已接近纪敏佳震碎玻璃杯子的高音。“真的。”我基本是在嗓子眼哼哼了。“我太同情你啦!!!”……虽然之前知道数据工作的繁琐,但被如此同情,还是有些心理准备不足,开始恐惧,这是什么样的工作啊?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叔叔求你了,就张开嘴吧,你已经咬着我的手有半个小时了,叔叔很疼的,你知道吗?!魂黔、尸~矫毖d、朋友你~向非偿听括昆蠢鬓并鸽严小朋友蠢鬓豁二口各三三)三于-娜护J‘、歹眯藐孟呼辱厂2/以一实黑器塌整。妙洲魂鬓颊…‘小朋友.一壕鳌鬓纂磊聂馨警璧轨、时了叔叔很掩郎.你知道吗钊一蒸娜牙医是个危险的工作$迦南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6.
一个幽灵,互联网的幽灵在地球飘荡,将人类社会几千年形成的众多清规戒律一点点模糊。简言之,等级体系被模糊,媒介形态被模糊,国籍时空被模糊,人的社会角色被模糊,属地威权被模糊,传者与受众身份被模糊,体制内外上下左右关系被模糊。有一名言:“在网络里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l”相对的另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在网络对面的是不是一只猪!”这种因网络而产生的模糊,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一度震撼人心的网络名言不再适用于MSN圈子了。  相似文献   

8.
2月28日15时,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了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目前,新华网论坛页面显示提问帖文已超过15万。网友“无线风压监测仪”问道:“温总理你好,古有康熙微服私访,今天微服私访是不可能了,因为有电视,大家都认识你,并且有许多人不想让你知道内情,我认为通过网络这种形式,与百姓交流非常好,可以让总理真正知道百姓心声。”这位网友不仅道出了中国网民的心声,也还是很了解互联网的。  相似文献   

9.
你也许,根本没听说过萧飒。她十七岁,便以“文学天才少女”的姿态成名,作品三次入选台湾《年度小说选》,分别是1978年、1980年和1982年——那一年,你出生了吗? 你很可能,知道杨惠珊,即使你没看过她演的《玉卿嫂》。我曾经与美国朋友坐在国贸里的星巴克聊天,他自称略谙中文,我信手一指对面的招牌,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念出—个“工”字,浅蓝眸子极其无辜:“那三个字太难了。”连起来是“琉璃工房”,正是杨惠珊的产业。从艳星到工艺美术家,华丽转身?啊不,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相似文献   

10.
朱玉 《新闻世界》2011,(9):278-279
有什么问题马上“百度”一下,就会发现“百度知道”会给你答案,即使没有答案,你也可以在“百度知道”上提出问题,会有很多人来提供答案。如今互联网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交易已经实现。本文首先概述“百度知道”,并将“百度知道”与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研究和知沟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并总结“百度知道”的优点和缺陷。  相似文献   

11.
林夕 《青年记者》2008,(9):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相似文献   

12.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09,(5):28-29
妈妈回来了小吉姆坐在一所房子门口的台阶上玩,一个推销员走过来问他:“小朋友,你妈妈回来了吗?”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系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时,习惯于用中国的方式写论文,下笔就说,“我认为……”教授对他说:“我不想知道你怎样看,而是想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人怎样看。”  相似文献   

14.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和“你需要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小朋友,名字叫苹苹。苹苹得到了一个小布娃娃,名字叫小布头。小布娃娃干吗要叫‘小布头’呢?这—…·你看了就知道啦!……小布头想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有一回,他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干吗要从酱油瓶上跳下来呢?这……你看了也会知道的。……” 在50年代出生、60年代成长的那一代人中,不知道“小布头”的几乎很少。现在这一代人都已经进入中年了,当他们回忆起童年和少年时代值得记忆的读物时,也许会不约而同地说,还看过一本有趣的童话书,书名叫《小布头奇遇记》。 《小布头奇遇记》是童话家孙幼军的处女作和成名作,也…  相似文献   

16.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知道,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妈妈告诉他:“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次的甜蜜品尝,并牢牢地记住每一个不同的甜蜜滋味。”于是,他简单而真实的活着,执著而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一切常人拼搏一生都梦寐以求的东西:荣誉、金钱和爱情。  相似文献   

18.
柳萌 《传媒》2002,(3):21-23
你知道王朝柱吗? 在文学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5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在影视界,如果这样问,我相信,有70%以上的人会说:“当然知道”;那么在一般观众读者中,如果这样问,会是怎么说呢,我相信,也许有2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或“不知道”。倘若换一种方式,用王朝柱的作品问,你看过电视剧《长征》吗?我相信,起码会有80%~90%以上的人会说:“知道,太知道了”。  相似文献   

19.
《我知道你是谁》是中国今年引进的“大片”之一,这部“大片”之“大”不在于其场面和特技,而在于它的主创阵容: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演汤姆·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中国的观众认识莱昂纳多是通过1998年的《泰坦尼克》。莱昂纳多英俊的外表以及影片里那凄绝动人的爱情故事征  相似文献   

20.
陈笠翁 《出版参考》2009,(11):12-12
经常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最普遍的规则是什么?”面对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常常无从回答。因为,这是一个很神奇的国度,至今我都不能全面感受这里发生的种种奇迹,更无从去探讨奇迹背后的思想来源。从小我就背诵着这样的句子:“艰苦朴素、勤劳勇敢、诚实善良的中国人”。因此,在我脑海里出现的中国人的典型应该是低头耕耘、负重前行的劳作者形象,而不是那个国外低头沉思的“思想者”,更不是裸体玩武器的大卫。后来我才知道,之所以教科书这么概括,是为了弘扬和宣传所谓的“螺丝钉”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