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采用录像观察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第47届世乒赛削球选手朱世赫的技战术进行分析,并与第42、43届世乒赛2位削球选手的技战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削球选手发球抢攻和接发球抢攻的意识不强,在前4板的争夺中,得分能力明显下降;削球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以及削球选手主动进攻的意识和能力,比第42、43届世乒赛有了很大提高;全面型的削球打法是削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张侠 《网球天地》2009,(3):92-95
在比赛中常会用到反手削球,可以说削球是每位选手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如果削球技术不成热,比赛中就会处于被动。  相似文献   

3.
早期的网球比赛多在草地球场进行,选手们大多采用大陆式握拍进行削球和平击抽球,因为用这种技术打出来的球反弹低。而现在,上旋球技术愈发流行,但削球特别是反手削球依然是网球比赛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如果想成为费德勒那样的全能型球员,就必须掌握反手削球技术。要知道,在很多情况下是必须使用削球技术的,比如,在球场两侧的边线区域击球,或是面对反弹很低难以抽击的球。  相似文献   

4.
陈洁 《乒乓世界》2003,(10):13-13
我是一个全面型打法的选手,既能防守也能进攻。但我内心来讲还是偏爱削球,也喜欢看削球选手在场上的英姿。前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先生推崇40mm大球,因为它能减慢比赛节奏,使乒乓球更具观赏性,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削球选手。我很信任徐先生,同时也尽我所能让大球成为现实,因为我觉得大球也许会对削球选手有利。便是2001年大阪世乒赛上削球选手的表现很让我失望。我专门看了日本削球手松下浩二的比赛。  相似文献   

5.
削球推为主     
赵晴  远峰图 《网球天地》2013,(3):128-129
在当今职业网坛,运用单反的选手凤毛麟角,削球这项技术实际上已经没有太多的展示空间。如果时光倒退若干年,我们可以看到海宁、毛瑞斯莫、格拉夫、桑普拉斯等一批世界顶尖球员打出漂亮的削球。但在业余层面,由于削球可以突然改变比赛的节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业余球员应该掌握削球技术。  相似文献   

6.
《乒乓世界》2012,(2):110-111
在上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一组削球选手“由后往前”调整步法的套路。本篇我们继续为大家呈现一套“由前往后”的衔接过程,即削方接发球后,攻方采用拉冲进攻,削方再撤步削球。这套衔接同样是削球选手在比赛中要频繁使用的,它的特点就是利用不同的击球节奏和旋转来迷惑对方,致使对方进攻质量下降,甚至直接失误。  相似文献   

7.
有很多业余爱好者反映不知如何对付削球。大多数人觉得平时与削球选手练得少,对削球的旋转和节奏不太了解,但只要改变一下观念,往往就能取得突破。 我们在面对削球手时,不要有畏惧心理,只要将削球当作是搓球的延伸。就不会对削球束手无策。由于对方削球的弧线较长,旋转变化与搓球相似,因此我们对来球旋转和落点的判断就较为容易。当我们的观念转变之后,再根据打削球的三大原则,逐渐学习攻打削球的方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顶级选手在对阵削球手时的作战方法——“连续拉加转弧圈球”、“调短压长”和“大力冲杀”,这是进攻削球的三大原则。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国内削球选手过多讲究进攻的现象,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最近表示,削球还应该以削为主,进攻一定要建立在削得住的基础上。同时,蔡振华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丁松的成功,他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削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2,(2):108-109
在实战中,削球选手的活动范围很大,除了近台的横向移动之外,选手需要进行更多的“前后步法”调整。特别是在业余比赛中,很多球友在对阵削球打法时由于连续拉冲的能力不够,所以采用“搓攻”战术的人占绝大多数,这对于削球选手的前后跑动能力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3):106-107
在前两篇中,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削中反攻”套路最终都是在近台完成击球动作。而对于削球选手而言,“由守转攻”的范围不仅只局限于近台。只要对方的拉冲质量不高,或是在自己比较理想的击球范围之内,削球选手完全可以利用正手反拉弧圈球的方式向对手还击。世界上很多优秀的削球运动员(如丁松、朱世赫、陈卫星、侯英超等)都具有相当出众的反拉技术,其正手实力完全能够与许多攻球选手相媲美。尤其是在实战中,  相似文献   

11.
1 前言 早期的削球打法是以稳削为主,目前单纯的削球打法已罕见,如今已发展到攻削兼备打法。由于弧圈球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曾使削球打法一度面临挑战和困难,经过几代削球选手长时间的不懈努力,创新了“倒板”削球打法,削转与不转球,配合反攻打法和强化发球抢攻,加大反攻力度的攻削打法,使削球打法在世界乒坛上以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在历届世界大赛中,我国削球选手都为国家争取了荣誉。如60年代的张燮林、林慧卿和郑敏之;70年代的梁戈亮和葛新爱;80年代的陈新华和童玲;90年代的了松、王辉和成红霞。 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想取得较好的名次,主要依靠把 所有来球都打回对方场地。 这里向你推荐反手划球技术。如果能在 进攻或防守中轻松自如地使用这一便利的攻 击手段,无疑将扩大你击球的控制范围,显著 提高你的竞技能力。在各种情况下,反手手削球都能发挥其效果。 当需要高点击球时,当对方来球有角度且有旋转、有晃动时……你为何不试试采用反手削球的打法呢?遇到这些情况,擅长削球的选手则都能十分有信心地对付这些球。 削球的动作很小,主要是借对方来球之力将球削出。即使是在身体平衡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也仍然可以打出削球来。此外,反手双手…  相似文献   

13.
徐志崇 《乒乓世界》2013,(4):118-119
引言 丁宁目前是国家队主力队员里的佼佼者。虽然她已经取得了世界锦标赛团体、单打冠军,世界杯团体、单打冠军,奥运会团体冠军,但还差一项奥运会单打冠军方可获得“大满贯”的光荣称号。很长一段时间,丁宁对外国攻球选手一直保持较高的胜率,但是对韩国削球选手却互有胜负。在2009年2月的卡塔尔公开赛中,丁宁被韩国二号削球选手朴美英淘汰。在11月的英国公开赛中,丁宁又败给韩国一号削球手金嚎娥。施之皓对丁宁打削球有过如此评论“队早对于她的要求,包括她本人自我要求,要有所突破的话必须学会打削球,不然不可能成为队里主力。”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削球打法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况录像进行技战术统计和实战观察方法,对优秀削球选手的前4板技战术、削球技战术、削中反攻技战术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削球打法的发展方向和建议,为乒乓球攻削结合打法再攀高峰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5.
张渤  杨峰 《湖北体育科技》2015,(3):235-236,220
削球打法众多打法中的一种,在世界乒坛有着"秘密武器"之称,为中国乒乓球队征战世界各种大赛中屡立奇功。随着乒乓球项目的发展,削球打法走入困境,削球打法的可持续发展,要从青少年削球选手中加大培养力度,在培养过程中对于削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则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研究对象:以1952—2006年中国队所参加的世乒赛和5届奥运会上削球打法选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1.有关削球打法的科学研究停滞不前首先,在技术的研究上,一是没有呈现出当年进攻打法落后时所研究的力度。二是没有像以前研究削球那样继续去做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球星手把手     
巴力园长:你好!我是一名削球打法的乒乓球爱好者,请问削球选手应该如何处理攻削的关系?河南洛阳陆相臣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6):110-111
削球质量不能一成不变 在对方连续进攻时,削球选手要根据对方的来球质量不断变化削球的旋转、落点、弧线,以达到干扰对方判断,施加进攻压力的作用。否则,总是一个节奏或一种旋转,很容易被对方先变,造成自己在防守上的漏洞。反手运用颗粒胶削球时,要多结合胶皮的特性,站稳重心,把动作做充分。转和不转的配合,很容易让对方冒出机会球。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11):74-74
管建华是1985和1987年连续两届世锦赛季军,她用独门绝技削球消灭了无数欧亚强手,故被封为“清道夫”、“狙击手”以及不太好听的“千年老三”。“削球这种技术,其实能代表国家出战就已经完成自己的预定目标了,至于打出世界水平,那是因为中国队的技战术水平确实高。所以,能拿到铜牌,作为削球这种以守代攻的选手,我很满意。”  相似文献   

20.
桐桐  深泽图 《网球天地》2013,(10):135-135
学过正手削球技术的球友都知道:正手削球时是以大陆式握拍,在球来时,通过头部、肩部稍向后引拍,在拍头高于击球点的位置,保持拍头向上挥拍击球,整个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由后向前转移。在日常的比赛实践中,很多球友也喜欢使用正手削球,除了关于正手削球的基本技术要领外,我们还知道多少关于正手削球使用的禁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