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林风眠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艺术探索,取中西艺术之长,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绘画风格。本文从林风眠的艺术创作出发,试论林风眠的艺术主张及创作的个性特征,并对他融合中西艺术、革新民族传统技法、体现了时代性的艺术成就加以阐析,他的观念为我们的绘画创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吴柯 《文教资料》2008,(32):70-71
林风眠先生创造的"风眠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反对摹仿传统的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借鉴而不摹仿是他的原则.他结合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瓷绘、戏曲、皮影戏及敦煌壁画为形式来源,各取所长,结合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以中国传统文人画为题材进行艺术形式上"中西调和"的探索."风眠体"对于构图、色彩与造型的安排运用方面对传统进行了突破改造并加以运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其艺术带有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3.
林风眠的彩墨艺术与文化联系紧密,这些联系体现在东西方文化对他风格的影响上。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画与西画的融合,叔本华等德国哲学家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中国的民间艺术给了他丰富的营养,自然文化也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灵感。  相似文献   

4.
林风眠是 2 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 ,他的绘画艺术及教育思想对 2 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对艺术特征的研究、对原始艺术的研究以及对中西艺术比较和艺术社会化等问题的探讨 ,提出了独特的观念和理论。我们不但应该研究林风眠在绘画创作上的重大成果 ,而且还应总结他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 ,这样我们才能全面认识一代宗师林风眠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迟敏 《华章》2013,(32)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推进,中国传统绘画面临着与西方及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碰撞。谈到把中西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创作画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林风眠。林风眠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前景提出了中西融合的主张。“他所说的融合,在技法上是主张中西艺术优势互补,取西方绘画造型能力之长,以补中国传统绘画在对自然和人物形象客观真实塑造及表现方式之不足,而避免西方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绘画形式的过于强调形似或如实描写,而在主观情意表现方面之不足,以及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有时过于脱离对广大群众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林风眠先生在离开我们十年时间后,他的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这是因他的名节高尚,也更因他所开辟的绘画胆识和被深层认同的艺术成就之故,也由于人们现在所理解、接受的绘画更多地从画本身的言辞开始,并且进入之故。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一生执著于艺术追求,他的绘画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林风眠的色彩语言是当代中国画色彩中最具创新性的形式之一,他对色彩的理解和使用方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绘画创作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风眠的画强调主观,重在表现,画面抒情味浓烈。他以前驱者的巨大勇气和魄力,摆脱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墨线造型,采用中西艺术“调和”的方式为中国画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从而使新的中国画艺术具有了世界性。  相似文献   

10.
论述黄宾虹的一些艺术思想,总结了黄宾虹的艺术成就对现代绘画的影响,启发今人对笔墨的深刻思考.黄宾虹艺术观暗合了回归艺术本位立场的时代潮流,又维护了传统文人画价值审美观在美学意义上的存在.他的用墨用水是他变法的集中反映,也是生活体验切实而巧妙地融会消化.  相似文献   

11.
绘画中最简单与最便捷的表现手法就是线条,从我国远古时期的象形绘画到顾恺之等名家的绘画艺术,都是通过线条的表现与拓展来构成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线条是艺术峰巅的支点与骨架,更是构成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具有深厚的文化韵味与人文精神,主要以线条作为绘画造意的基础与方法,这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意"与"象"的深刻内涵。本文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线条美的特征与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绘画线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赵无极是一位融合中西方艺术精华的当代抽象主义绘画大家。他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源自于他对传统中国文化的彻悟与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赵无极的艺术历程给我们剖析了东西方文化结构在相悖的情景下而得以戏剧性结合的秘密。他的成就为当代志在探索中西结合绘画道路的中国艺术家提供了一个借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贺友直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连环画作家,在其60多年的漫长创作历生涯中形成了个性鲜明的艺术特色。他通过“从传统中寻找语言”,在积极吸收中国绘画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富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连环画艺术规律,创作出许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为当代中国连环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又使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连环画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类型中得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民间美术对齐白石的影响是巨大的。文章从齐白石如何从一个木匠成长为一个民间画师再成为一代大师的艺术经历来分析民间美术对齐白石绘画发展的内在影响;从齐白石绘画所表现出来的民间艺术特征:题材的民间性、色彩的民间性、意境的民间性,来剖析民间美术对齐白石绘画影响的具体表现。让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齐白石所以成为20世纪传统型中国画的大师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15.
宗白华的艺术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美学艺术理论的土壤之中,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理论重生命、崇意境的特点,而且结合他自己精深独到的见解,使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焕发新的光彩。同时,他将这种艺术理想融于艺术创作之中,写下了风格清新、意境深远的诗集《流云》。理论与创作的互证互释,使宗白华的艺术世界成为他审美人生的一种最好的印证和诠释。  相似文献   

16.
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中对东、西方古典艺术不同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比较,指出了这两大艺术体系在把握世界的方式、处理主客体关系的态度方面的原则区别.并对中国诗画中所表现出来的空间意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这为我们认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精神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具体画作考察了林纾花鸟画创作3个不同时期的风格演变。林纾的花鸟画兼收并蓄元明清画法,超越地域界限,冶京津海上诸派画法于一炉。而且,无论是早年习画期,抑或是风格形成期,还是成熟期的花鸟画作品,无不折射出特定历史时空的他的个人思想感受。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在早期史剧形式的探索中,主张向西方借鉴,进行"崭新的移植"。但在实际创作中,基于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素养,他的史剧形式"移植"打上了深刻的中国烙印。就诗学传承而言,除了近现代西洋戏剧形式的继承,他的早期史剧实际上还继承了四川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元杂剧形式等中国传统文艺形式。在中西方文艺形式的继承中,郭沫若早期戏剧形式探索取得了相当的实绩,对中国新文学话剧形式的探索与开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民间美术传统文化底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民间绘画作为一个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的新兴画种迅速发展起来。现代民间绘画习惯上被称作农民画,文章以水城农民画为个案来研究贵州农民画的历史、发展,重点讨论它的艺术特征以及贵州民间美术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