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介绍了哈萨克族古代重要献《库曼语汇集》。库曼为中世纪欧洲人对克普恰克人(哈萨克族的前身)的称呼。《库曼语汇集》为13世纪用拉丁语、意大利语、德语等记录下来的、居住在南俄草原上的克普恰克人的语言材料.对研究哈萨克语言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克普恰克语是15世纪前哈萨克语的前身,任何克普恰克语的文献对研究哈萨克语的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11世纪以后大批亚美尼亚人流散各地,他们在与克普恰克人的频繁接触中,逐渐采用克普恰克语作为公务用语和教堂用语。现在在世界各地存有一批16世纪用亚美尼亚字母记录下来的古代克普恰克语文档,内容包括语法、字典、规章制度、编年史、赞美诗、祈祷书、布道书、圣徒传等。  相似文献   

3.
哈萨克语文学是广义的哈萨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哈萨克族主要是以突厥语系的克普恰克部为核心,融合了在此之前欧亚大陆的斯基泰人和在此之后的蒙古人形成的。哈萨克语可以分为阿尔泰共同语、上古突厥语、古代突厥语、中古突厥语和近现代哈萨克语五个时期。关于古代突厥语及其碑文的研究,已经构成哈萨克语文学的一个单独分支。  相似文献   

4.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Бuzne~AБuznε~AБuzne~AБuznε~OБuzne~OБuznε的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lpt 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l)、谋落(Bulaq)、样磨(JaБ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5.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uzne~Auznε~Aune~Auznε~Ouzne~Ouznε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i)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i))、谋落(Bulaq)、样磨(ja(R)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相似文献   

6.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вuzne-Aвuznε-Aвuзne-Aзвuznε-Oвuzne-Oвuznε的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在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вma) 、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з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7.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 ,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 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8.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 ,为突厥 A uzne~ A uzn ~ A u ne~A uzn ~ O uzne~ O uzn 的音译 ,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 ,指的是操用突厥语 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 (Ql¨ pt aq)、炽俟 (t igil)、基马克 (J m k)、突骑施(Toxsl¨ )、谋落 (Bulaq)、样磨 (Ja ma)、恰鲁克 (t 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 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通称。  相似文献   

9.
狼图腾文化是乌古斯部族的标志。“阿史那”之姓氏,为突厥A↓Ruzne-A↓Ruznε-A↓Ru3ne-A↓Ruznε-O↓Ruzne-O↓uznε音译,意为“乌古斯的”。狭义的突厥人,指的是操用突厥语δ方言的,生活在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克普恰克(Q1ePt∫aq)、炽俟(t∫igil)、基马克(Jεmεk)、突骑施(Toxs1e)、谋落(Bulaq)、样磨(Ja↓Rma)、恰鲁克(t∫aruq)等部落的人以及部分乌古斯人。“突厥蛮”(Tyrkmεn)一词是对所有接受了伊斯兰教的乌古斯人、葛逻禄人、克普恰克人等操用突厥语的人的语称。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游牧民族。作为哈萨克族重要族源的乌孙、克普恰克等古老部落,自古分布在中亚广袤的大草原。在漫长的岁月中,哈萨克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能征善战,性格剽悍,为人纯朴、善良。我国的哈萨克人口有120多万,是超过百万人口的较大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东部的巴里坤草原。  相似文献   

11.
略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对语学科性质和特点的科学界定。“语”学科的“”,既不是“学”,也不是“字”,它的含义是“书面语言”;“语”是“口头语言”和“局面语言”的合称,语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语言的功能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人类化。语言和思维,思想既是统一的,又是有区别的。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根据语言的性质和功能确定的;小学语是一门工具性,人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语教学体现人性,既要突出以人为本,又要体现化性。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既要体现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又要贯彻寓教于。  相似文献   

12.
论五四散文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文学革命初创期10年的散文倡导和创作,是一场有承传关系、有领袖人物、有外来影响、有理论主张、有创作实绩且影响深远的散文运动。其源头是清末“文界革命”,领袖人物为鲁迅、周作人。它挣脱旧散文“文以载道”的传统束缚,主张“言志”和张扬个性,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它重视白话散文的文学性,强调既要学习生动口语,更要研究语言的逻辑次序、结构关系、美感意味。五四散文运动作者多、报刊上散文栏目多、散文作品集多,各种散文流派已然形成。  相似文献   

13.
《洛丽塔》     
少女德洛丽斯(洛丽塔)·黑兹和勾引她的亨伯特·亨伯特的故事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为精彩的英语文学作品之一,更引人注目的一点是:这部小说是作者用他的第二语言写成的。由于小时候与青梅竹马的心上人恋爱失败,亨伯特对年龄9到14岁的小女孩感情热烈,非常痴迷,甚至为她们取名“小妖精”。经过早年一段失败的婚姻之后,他找到了故事中的洛丽塔,  相似文献   

14.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语体"是先秦时期一种表现"语"类作品的重要文学体裁,是"语"类作品的表现形式。对于此体裁,笔者主要探讨以下3个方面内容:一,"语体"的界定;二,"语体"存在的表现;三,"语体"存在且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手机文学亦称“短信文学”或“拇指文学”,是创作者为手机量身定做、给手机用户提供可阅读文本的文学样式。受手机平台的限制,手机文学作品篇幅短小。手机文学具有语言精炼含蓄、内蕴深厚、哲理性强的特点。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对象,也给更多的文学青年开辟出一块新的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17.
文学中的个人化特征,指的是叙述内容多为内心的私密情感,叙述语言带有浓重的自我书写及自传风格。女性主义文学由于视角的独特和作者的个体生活体验,多具备这种个人化特征。女同性恋文学作为女性文学的一个分支,更是将这种特点进行了具体入微的诠释。台湾作家邱妙津的自传体小说《鳄鱼手记》从同性恋这一"他者"身份的独特立场出发,多方面展现了同性恋者无所不在的矛盾心理,并通过独白式的语言风格,明显地传递出这种个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俗文学·大众文学·商业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梳理了学批评中几个常用术语的语义范围,在学史的宏观视野内界定了广义通俗学的内涵和外延,并辨析了这几个术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不同范畴:写作学、传播学、经济学。作认为,只有对术语进行清晰的认识,才能保证学研究和学批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聋人书面语学习困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聋人学习书面语的困难,研究使用资料检索和语料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材料的对应研究,对“母语”、“第二语言”和“外语”概念的研究,对“过渡语”、“洋泾浜”和“克里奥尔语”概念的分析,发现手语和书面语在语言的载体、词汇语法、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聋人书面语的学习在语言环境、语言输入、语言迁移上存在比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多的困难;聋人在书面语学习中出现的偏误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过渡语;结论是要宽待聋人学习书面语中出现的偏误,要加强从语法的角度对手语和汉语书面语差异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