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被扩展,在构建这类城市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海绵景观形成并受到了关注,在设计与规划景观系统时,可将海绵生态功能的概念引入,建设海绵型景观系统,使景观能够自然吸水、净水与蓄水。围绕自然水系,合理规划海绵景观显得更为必要。现结合对黑龙江省城市中的自然水系的认识,探讨其设计海绵景观的基本要点,以此来累计这类景观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
对青岛市多植被覆盖路面的5场降雨径流进行监测。分析了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和各个颗粒粒径范围内重金属的含量.在城区绿色景观建筑分布设计的过程中,利用重金属粒径分布特征和各个颗粒粒径范围内重金属的含量的分布特征作为权重选取参数,并根据不同最大径流量和重金属浓度等信息,根据绿色景观植物不同滞留介质特性,选取不同种类与分布区域和分布数量,实现城区最优绿色景观建设分布的设计。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合理的绿色植被景观分布区域中,雨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具备明显的冲刷效应.通过合理分布的绿色植被拦截路面径流22%~35%的径流量,能够有效去除路面径流中99%的铁、锰、铜、锌、铅、镉等主要重金属污染物,利用绿色植被景观去除雨水径流中的重金属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3.
雾霾污染下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只有对城市绿色景观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才能有效降低城市污染。以青岛市为例,选取5个县级以上气象部门,对污染参数进行选取,结合PM2.5指标对污染程度进行量化,按照国家相关污染标准的规定,配合得到的污染区域参数,将青岛市分为不同污染区域。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景观区域植被选取方案。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不同,因此在景观设计策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为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区域景观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依兰示范区低山丘陵次生林区生态经济复合体研究,论述了生态气候在低山丘陵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中的应用。 首先,拟在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对研究区立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认定以水热状况为代表的生态气候要素为主导立地因子。为此,应用生态气候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气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划分了生态气候类型,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打下了地理气候学基础;然后,选取水热状况并依据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通过相关信息复合获取了7个森林生态立地类型;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建设原则和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立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0)
海绵城市强调对雨水系统平衡性的重新布局,通过对场地水文特性的改造,避免了降水过多的情况下城市出现内涝的可能性,并可以降低雨水对城市居民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雨水对城市影响的排水系统包括了诸多要素,比如屋顶设施、污水弃流装备、人工湿地布局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进行符合现代城市布局中对环保因素的要求,从理论研究上需要加强对海绵城市的重视,本文在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如何进行运用,更好的配合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张继权 《资源科学》1993,15(5):28-37
本文结合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三江平原依兰示范区低山丘陵次生林区生态复合体研究,论述了生态气候在低山丘陵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中的应用。首先,拟在用遥感信息和地理信息对研究区立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认定以水热状况为代表的生态系后要素为主导立地因子。为此,应用生态气候研究方法,对研究区生态气候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划分了生态气候类型,为森林生态立地分类打下了地理气候学基础;然后,选取水热状况并依据地貌、土壤、植被等特征,采用多因子综合分析,通过相关信息符合获取了7个森林生态立地类型,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建设原则和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立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小区海绵城市的设计亮点是通过保留山体公园的设计,提高了小区的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武汉市公共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内涝的缓解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公共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内涝的缓解性方法。该方法首先从四个方面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对公共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内涝的缓解性从土地利用的类型对内涝的影响、景观设计对城市内涝的程度影响、景观雨水渗透的设施规模、绿地景观植被层的厚度以及公共空间绿地景观设计的雨水管道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和计算完成对雨洪频发下武汉市公共空间绿地景观设计对内涝的缓解性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降低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9.
西藏拉萨市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鲁湿地是位于拉萨市区,面积超过5平方公里的天然湿地.由于河流淤塞而成的内陆沼泽,是一个典型的、保存相对完整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该湿地在维持拉萨城市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调节局地气候、增加空气湿度、补充氧气、防洪防涝、涵养水源和平衡地下水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科技、宣传教育和景观方面有很高的价值.但是,自六十年代中期,特别是近几年来人类活动的强烈干预,已使得拉鲁湿地的面积逐年缩小,植被组成趋于简单、干化、退化现象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防涝规划建设与排水基础设施与技术跟不上城市的扩张速度,有时候的城市涝渍问题较难在短时间内解决,每一场暴雨涝渍,都成为许多大城市的常见病。分析了雨水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的相关对策:一是城市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与改进,二是积极提高排水防涝标准,三是强化排水防涝管理。要加强排水防涝信息调查和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联合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建设。以促进城市排水防涝规划方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特征,传统的二维地理分析方法,无法处理差异群建筑景观不确定特征,获取的建筑景观分布结果存在较大偏差,针对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合理分布问题,在分析差异群建筑地物建模的基础上,构建建筑景观目标位置分布模型,按照建筑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差异群建筑景观目标位置的分布模型,实现对差异群建筑景观位置的合理布局,采用三维纹元方法对建筑周围的草地、森林等植被分布进行建模,通过Oealcle spatial描述建筑景观中植被对象间关系模型,获取合理的差异群建筑下景观合理分布模型。仿真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模型可实现差异群建筑景观的合理分布,具有较高的布局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的南四湖湿地干旱响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不显著。2002年是南四湖湿地自1951年以来降水最少年份,也是严重干旱年份(PDSI-3);②干旱导致湿地水面持续减小,湿地植被NDVI和植被面积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特征。在受到轻微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略有增加;当发生中度和严重干旱时,湿地植被NDVI急剧下降,且小于多年平均值;③从空间格局看,2002年10月份南四湖中的南阳湖、独山湖和昭阳湖干涸见底。湿地干旱初期,随着水位下降植被向湖心扩展,湿地NDVI上升;而后随着湖盆出露和干旱加剧,植被开始由湖周边向湖心不断死亡,NDVI下降;④极端干旱事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有显著影响。因此,进行景观格局年际变化分析时需要格外重视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短时间内对湿地景观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建设一直是城市病的有效手段,通过渗透吸水、储水蓄水、雨水迟滞、雨水净化、雨水利用和有效排水等步骤,将城市雨水洪涝变害为宝。屋顶绿化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步骤,讨论了屋顶承重、渗漏、种植方案、种植品种选择、养护等问题,以及技术规范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7,(18)
近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在暴雨天气普遍出现内涝现象。为应对这一问题,"海绵城市"概念应运而生。海绵城市是旨在保证城市工程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自身海绵体使雨水在城市内就地吸收、利用的雨水管理模式。此文基于生态视角,主要从城市地面铺装、雨水花园、城市排水系统三方面对海绵体建设进行研究。对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的吸收能力,在实验地点林带两侧布置测点1与测点2,在两个测点处安装声级计,分析了噪声源特征。引入插入损失分析不同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对整体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进行分析,进行了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分层性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和城市道路景观植被排列对各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城市道路景观植被能够吸收交通噪声;分层对交通噪声吸收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大部分排列形式城市道路景观植被对中高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强,对低频段交通噪声吸收能力较弱,疏林式林带对超过一定频段的交通噪声吸收能力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在污染地区治理的过程中,利用景观植物修复土壤的同时需要考虑视面的合理性。以青岛崂山区为例,提出一种考虑视野合理性的景观植物选取方法。利用形状、线条、颜色这三个视觉要素对污染地区和植物景观之间进行对比,将不同种类的植物景观的视野合理性进行分级,并利用多种评价指数对景观植物的选取进行评价,从而实现了符合人们视野合理性的景观植物的修复与选取。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改进方法进行污染地区景观植物修复与选取,能够得到较好的视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田超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9):139-140
尝试用视觉景观和生态学景观的原理对武汉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对沿线地区城市景观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特点提出改善景观、美化环境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街道是城市的橱窗和走廊,是体现城市形象和活力的地域特色场所。不同民族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塑造的城市印象迥异。文章针对八一镇城市街道硬质景观和软质景观的调查分析,结合八一镇的区位优势、文化特征、民俗特色等,对其街道景观塑造和活力体现开展研究,以期对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设计需考虑多方面因素,本文对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的特性进行了系统详细的分析,以交通优先、复合使用作为立交桥附属空间景观设计主旨,力求达到视觉艺术性、景观特色性、空间利用性、以人为本、生态持续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海绵城市"理论改变了传统城市建设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融原则,通过合理布局和科技手段,完善优化城市水生态基础设施,能够实现收集、调节和净化雨水的功能,调整修复城市里面的水生态整体系统,解决雨水径流污染、洪涝灾害及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促进城市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背景及"海绵城市"理念内涵;然后,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作用;最后,以上海"海绵城市"为例,分析城市公园景观理念和方法。上海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注重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对文化层次的表达。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景观设计能够满足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