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根据教育目标和自身定位的不同,中职学生就业与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就业存在具体差异,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基于SWOT战略模型,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运用该模型指导中职院校进行科学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中,有多数在就业心态上发生偏差。调整就业心态,就要客观认识和自主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选择合理的就业期望值。对求职做出准确定位,既不盲目自信,也不消极自卑。要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坦然面对挫折,端正就业心态,脚踏实地迈上自己的职场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西藏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从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方式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专业课程没有针对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没有足够重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形成多元化就业理念;培养目标定位三农应用型人才;进行课程改革,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医学生就业不良心态有关的问题,并为之寻求解决办法,为促进引导我校毕业生树立良好就业心态服务。方法 :采用分组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结果采用直接概率法。结果 :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如下不利于就业的因素:1就业期望值过高对,毕业生就业第一志愿选择市级医院占76%;2就业自信心不够,32%的毕业生就业过程有焦虑紧张,5%的毕业生还存在自卑感;3就业动机不端正,对选择学医的主要动机的回答有73%同学认为是工作稳定、收入高及较高的社会地位,仅27%同学的动机是"治病救人";4准备不充分,表现在专业不扎实,没有充分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结论: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还存在不利于顺利就业的不良心态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部门、辅导员、班主任需做好指导工作,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伍家梅 《中国科技信息》2007,21(12):250-251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在坚持特色定位的同时结合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实施宽口径素质培养,实现岗前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要对学生加强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相似文献   

6.
陈静 《科教文汇》2016,(4):142-143
高职学生就业存在结构性过剩,自我定位偏颇,怕吃苦、频跳槽等现象。在分析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明确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就业中的作用,职业指导搭建了高职学生联系社会需求的桥梁,帮助学生分析就业形势,增强就业信心;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就业素养;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提供就业保障;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推进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6,(14)
目的:了解延边大学护生职业期望与就业意向,与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以对在校护生未来就业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实现高效就业。方法:应用职业期望量表对延边大学护理专业本、专科护生共223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延边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6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论:延边大学在校护生有58.3%愿意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就业选择多样化。职业稳定、收入高、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是职业期待中的主要因素。相比已就业护生薪酬,在校护生薪资期待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苏少禧 《大众科技》2014,(4):98-100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和需求,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和越来越多,但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不理想,就业的能力要求和学生在校所学技能有较大差异,难以就业。结合就业市场的现实需求及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的改进、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探索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依赖、迷茫、焦虑等消极就业心理,究其根本是由对就业的认知偏差、情感缺失、意志薄弱造成的。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定位自我,确立合理期望值,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品质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生考研意向并分析影响因素,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北省某高校医学部部分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4.5%的医学生有考研意向,影响因素为专业、是否有过课程不及格、工作单位意向和从事医疗行业意向,有45.0%的学生选择报考北京地区。结论该校的医学生群体有相当多的学生准备考研,医学院校职业规划部门可通过一系列措施帮助医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形势,避免他们盲目跟风考研,同时引导他们理性报考院校,避免因考研方向不明确或考研期望过高而导致落榜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张建星  张静 《科技广场》2010,(4):213-215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行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给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然而,旅游院校学生选择旅游行业就业的却越来越少,出现一边缺口、一边失业的局面.本文通过对旅游学院学生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旅游院校学生就业的因素,并挖掘深层次的原因,以期对旅游高校的就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依赖、迷茫、焦虑等消极就业心理,究其根本是由对就业的认知偏差、情感缺失、意志薄弱造成的。转变就业观念,正确定位自我,确立合理期望值,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品质是中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独立院校毕业生就业方向分布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确定人才培养定位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完善大学生择业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使得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因素和毕业生的择业定位都由各种综合因素集合而成。通过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利用系统结构化模型技术来建立构成因素相互关系的结构化模型;然后根据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评价因素,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对目前大学毕业生的择业意向进行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择人观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作为层次分析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择人才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解释现状,最后对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择人才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改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知识窗》2010,(8):17-17
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很关心“就业前景”,希望能选择到几年后仍能走俏市场的专业。随着上海世博会的开幕.有留学专家建议.世博会及越来越旺盛的会展经济势必带动相关人才需求的增长.有意出国的学生在专业选择上需更多关注“世博经济”人才发展的需求.选择热门就业专业。受“世博会”的各种影响.未来将有5大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西藏大学藏西药专业学生的就业意向,剖析本专业学生择业过程中考虑的主要因素。为客观认识就业形势,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转变就业观念,倡导多元化、多向化就业渠道提供参考建议。方法对西藏大学医学院药学专业1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7.0软件,运用构成比、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114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76.3%学生进校后觉得药学专业难学,男生觉得难学占77.6%,女生觉得难学占75.0%,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9,P=0.815);49.1%学生更喜欢实验课,42.1%学生认为实验与理论课同等重要,男生更喜欢实验课占50.0%,女生更喜欢实验课占48.2%,女生对课程喜欢度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P=0.982); 49.1%学生大三的时候建立起职业规划,男生与女生大三的时候建立起自己职业规划的情况最多,其男生占(51.7%),女生占(46.4%),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135,P=0.105); 56.1%学生想去藏药企业,男生与女生想去藏药企业情况最多,其男生占(55.2%),女生占(57.1%),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2,P=0.344)。结论进校后大部分学生觉得药学专业难学;学生就业期望的薪金普遍偏高;择业偏向于国家事业单位、较发达城市;择业过程中主要考虑因素是稳定,缺乏创新创业精神;这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加强对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查博 《科技风》2024,(4):150-152
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从学生就业专业素养、就业课程培养体系、用人单位就业要求这三个角度分析出衡量数字经济对财会专业学生就业的关键影响因素:专业课程学习能力因子、课外实践因子、大数据信息课程因子、就业指导课程因子、综合素质要求因子、发展方向定位因子。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这对提升高校财会专业大学生就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1999年后高校的不断扩大招生,毕业生人数不断的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提高就业能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要想切实的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必须明确自身定位,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能力才是大学生日后就业、择业、从业的基点.本文就此对就业能力的内涵及高职院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加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定位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起点,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效应,从而以理性的思维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祖国必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