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爱君 《科教文汇》2013,(28):1-4,23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包含科学理性和价值理性的一种人文精神力量,注重科学理性是西方科学的突出特点,注重价值理性是中国科学的传统优势。我们既要学习西方科学理性精神,也要发扬中国科学传统中的价值理性优势,增强理论自信,培养科学精神,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满红 《科教文汇》2010,(26):76-76,81
语文学习离不开理性思维,因为首先人活的是思想,是精神;其次,语文学习中应该引导学生认知社会、人乃至思考方法;再次,基础知识能力培养上更需要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4.
针对部分大学生存在理性精神的缺失的不良倾向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开设"理工科理性思维培养"课程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于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可以通过教授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理工科教育,笔者以为从来都是"做学教合一"的,而且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培养,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课堂内容或形式有多么绚烂多彩,生成的是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理性对人的文化存在具有无限广义的本体意义。理性是文化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精神。理性是历史的存在。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是从本体理性生发而来,并在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时期发挥主导作用。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中,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对应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种主导性的文化精神。科学和人文的矛盾、冲突是现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人们对理性片面、狭隘的理解导致严重的文化后果。当代文化大厦应该以广义的本体理性为根基,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7.
方阳春  陈超颖 《科研管理》2018,39(3):154-160
工匠精神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实现“中国制造2025”需要工匠精神,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员工具有工匠精神。有效的人才开发模式能够影响员工的行为表现,有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本文将中国传统的“包容文化”和现代“包容理念”融入到人才开发过程中,提出了“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概念,并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了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对工匠精神的影响机理。实证研究发现:(1)包容型人才开发模式包含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理性包容员工的观点和失败、重视员工培养、注重员工优势发挥与公平共赢等4个维度。(2)工匠精神包含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等3个维度。(3)多元化人才队伍建设和重视员工培养对工匠精神的3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重视员工优势发挥与公平共赢对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精神是在图书馆中建立起来的稳定的、崇高的、独特的对图书馆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群体意识以及心理特征,是21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核心和永恒主题。主要体现为: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热爱图书,宣传图书的使者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的服务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宽宏博大的理性精神;言行一致的规范精神。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的培养在现阶段应该作为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调查研究高职大一新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很有必要。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出:高职大一新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责任意识比较薄弱、自律性较差、缺乏理性思考、担当意识和主体意识欠缺、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等诸多问题。高职"工匠精神"的培养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民意在当代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民主国家,网络民意是政府决策与制定公共政策的重要依据,而非理性的网络民意表达显然无法达成理智而明确的选择。消除网络民意非理性表达的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媒体与公民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强化其公信力,通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消除谣言传播,通过立法规范与引导网络言论;公共媒体应该呈现多元的话题与观点,避免群体极化导致的非理性;公民应自觉培养公民意识,每个理性的意见表达者都应在公共精神的指导下,以理性地表达与策略性妥协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1.
童帷  吴芸  江海新 《科教文汇》2008,(30):100-100
高等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对高等数学的不了解与消极的学习态度,使教学流于形式。通过教学内容中贯穿数学史,能对学生起到激励与教育作用,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培养数学素养等四方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内涵与数学文化,从而推动高等数学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科技创新与科学精神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科学精神内涵的6要素:科学认识论的精神;求真务实,反对邪说的精神;理性怀疑,实践验证的精神;民主平权的精神;进取创新精神;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并提出如何发扬科学精神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工匠精神是各行业发展的需要,文章以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为例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三个途径,即:修订课程标准,融入工匠精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工匠精神;采用情境教学法,再现工作场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组建水电安装教学实践团队,以点带面,培养和传承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职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坚定学生创新信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途径,强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在一节或几节科学课上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科学教师在各项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与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加强学生的潜实验能力的培养;加强探究中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加强教师与学生的协调共振培养五个方面入手,理论结合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管理专业教育中,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理性的信息系统用户.文章分析了当前信息系统类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局限,提出应实现从开发商培养到理性用户培养的课程教学转型.基于理性用户培养的目标定位,详细分析了信息系统类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有关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的人品和敬业精神是最受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个人能力是单位使用大学生的首选条件,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发展潜力。单位最为关注的成绩是专业课成绩,其次是实习成绩。因此,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中,敬业精神和专业认同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学习,理性对待"考证热";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18.
吁涛 《知识窗》2011,(6X):62-63
TRIZ在思维的方法上给出了科学的模型,将理性的思维赋予灵活丰富的想象,在克服惯性思维的同时又有效地规避了思维的盲目性;TRIZ在其教学实例中引入了情境漫画,将形象思维的活力注入到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因此,TRIZ对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燕 《科技风》2011,(20):213
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有利于实现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然而目前其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精神的教育价值及教育策略。认为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究精神有利于幼儿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积累科学经验,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等。  相似文献   

20.
栗志强 《科教文汇》2013,(15):45-46
大学生的人品和敬业精神是最受用人单位看重的素质,个人能力是单位使用大学生的首选条件,其次是专业知识和发展潜力。单位最为关注的成绩是专业课成绩,其次是实习成绩。因此,在高校社会工作教育教学中,敬业精神和专业认同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重视实务能力的培养;重视专业课学习,理性对待"考证热";要开展大学生就业教育,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