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CVD)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高血压、吸烟饮酒、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表现为大脑、心脏及全身组织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病变[1]。不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心脑血管疾病病发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以及膳食结构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主要疾病将是:生活方式疾病、心理障碍性疾病、性传播疾病等。为唤起人们对这些疾病的防治意识,在此,对这些疾病未来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做如下简介:  相似文献   

3.
疾病易感基因是与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一类基因。携带疾病易感基因的人在没有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患病的风险性比正常人明显增加。因此,采用分子技术检测人体细胞中是否含有某类疾病易感基因就可以评估个体患病的风险度,从而为疾病的预防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儿童过敏性疾病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而其中典型的儿童过敏性疾病即为儿科哮喘。分析了解对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情况,对于促进这类疾病的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疾病的表现形式,对形成信息疾病的原因进行分析,试图找到防治信息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常见主动脉疾病的分类和诊治方法,应用医学影像三维重建技术获取3D模型,通过3D打印技术和混合现实技术辅助主动脉疾病的诊疗。以主动脉疾病的辅助诊疗为例,探讨了混合现实技术在主动脉疾病辅助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混合现实技术可成功应用于主动脉疾病的诊疗。  相似文献   

7.
医学无止境,不时会有一些非常疑难的疾病展现在医生面前。难到什么程度?"无名氏"疾病!医生没有办法下诊断,"喊"不出其名字——因为这个疾病还没有被命名。这个"无名氏"疾病终于有名字今年2月,医学界最重要的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IgG4相关疾病"的文章,使一类非常疑难的"无名氏"疾病获得了统一的命名。  相似文献   

8.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疾病患者产生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无形经济负担的研究,为评价疾病的社会影响,以及制定糖尿病的防止策略和措施、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睡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最有效方式。睡眠占人生的1/3时间,但人们至今对睡眠的发生和功能等仍知之甚少,而各种睡眠疾病却日益增多,危害日益明显。总结睡眠疾病有睡眠失调、睡眠倒错、精神、神经和躯体疾病伴发的睡眠疾病、建议的睡眠疾病四大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2年西藏5个监测点(城关区、墨竹工卡县、江孜县、乃东县、米林县)居民死因,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5个监测点死因监测1700例死亡报告。结果居前5位死因顺位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疾病和死亡的外因。0~4岁为围产期疾病,1~4岁与15~29岁为意外伤害,30~85岁以上为循环系统脑血管疾病。结论 2012年西藏5个监测点人群首位死因为循环系中脑血管疾病,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常丽君 《金秋科苑》2013,(17):63-64
过去10年来,气候变化和疾病的问题曾引发激烈的争论,尤其是对那些影响人类的疾病。最近,一个由疾病生态学家领导的国际小组报告称,气候变化正在影响着世界传染病的传播,并对人类健康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严重影响。该小组提议,模拟疾病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方式,将有助于公共卫生部门和环境管理人员对致命性疾病进行预测并采取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在各方面都应用广泛,而疾病预防关系到全国千千万万个家庭,所以政府加大投入使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预防中中去。本研究通过简述我国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的应用现状,引申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在疾病预防的档案化管理方面的应用,疾病信息平台的建设上的应用和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元极学性命学说的理论角度分析了儿童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说明了产生疾病的根源,指出了儿科疾病关键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5,(17)
动物疾病的发生,不但会影响到自然界动物种群数量,而且会降低人工养殖业利润,更有可能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本文简要介绍了动物疾病的危害,并对动物疾病发病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动物疾病发病的防控措施,对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内科呼吸系统病例构成及变化趋势,为医院的临床管理、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日喀则市人民医院2011~2014年期间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病例登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支、胸膜炎和肺部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谱的前3位,占呼吸系统疾病总住院人数的84.6%;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比内科总的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高5岁以上,住院患者的男女性性别比无明显变化趋势;呼吸系统住院病人年龄为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占呼吸系统疾病总人数的52.1%,且构成呈逐年上升趋势(x2=9.678,P0.05);呼吸系统疾病治疗效果总的来说比较好,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13.9%和81.4%。结论应加强对慢支、胸膜炎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找出疾病分布的规律,更好地提供卫生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它的一些亚洲邻国一样,正经历着流行病学模式的快速变化。在最近数十年,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模式及死因构成已经由以传染性疾病和营养缺乏病为主,转变为与膳食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如冠心病、癌症、骨质疏松症和糖尿病。尽管营养缺乏和传染性疾病尚未彻底消灭,但据有关统计,1996年由慢性疾病造成的死亡已占中国人群总死亡的66%,城市居民已达到76%。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是较为名贵的中药材之一,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冬虫夏草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改善血液循环、改善内分泌功能。本文就近年来冬虫夏草对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萌 《今日科苑》2011,(15):136-139
<正>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它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其中有些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与运动因素关系密切。一些专家提倡老年人通过多做运动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而有些专家则声明,老年人不宜多做运动以防运动猝死。那么我们中老年人到底应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是否  相似文献   

19.
高原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生活在高海拔地区或进入此类地区人群的主要疾病,多发于我国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区。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当前在急慢性高原性疾病的检测诊疗方法尚存在不足。如何研发高灵敏度医用传感器,用以有效检测与高原疾病有关的指征物质,进而有效预防和治疗高原疾病,是提高高原地区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着重探讨光子晶体材料在传感器领域应用现状及在高原疾病检测领域潜在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20.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该类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并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