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意识情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自我或被他人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也是个体根据道德自我认同标准,比较不同情境下的行为或行为倾向时产生的道德情绪。自我意识情绪以自我认知为基础,具有独特性。其中,内疚、羞耻、尴尬以及自豪和道德行  相似文献   

2.
启蒙运动以降,随着传统道德权威的失落和人类主体理性的崛起,事实与价值之间的矛盾造成了道德相对主义的趋向。作为一种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各种“永恒真理”的批判,为道德的多样性和流变性提供了支持。但这往往被认为会导致道德相对主义,进而否定无产阶级对资本主义进行道德批判的理论合法性。实际上,历史唯物主义虽然符合描述性相对主义的部分特征,却并不接受限制性论题因而不会导致元伦理或规范性的道德相对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可通过将道德的客观性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说明道德变迁的客观规律,以道德进步论的方式支持道德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3.
道德评价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但道德评价语言的运用不当经常导致道德评价失效。教师道德评价语言的千篇一律,缺少对具体情境的描述,是其主要表现之一。这种作法忽视了道德评价语言的特征,即道德语言是一种规定语言.它的描述性涵义与规定性涵义相互依赖:教师道德评价中的价值判断依赖于事实描述;道德评价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性意义。因此,教师在运用评价语言应该做到:使用具体的描述性语言:使用描述性强的评价词进行价值判断;表达出教师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道德情绪的行为回忆范式,探讨中国大学生在负性道德情绪影响下的应对行为.结果发现:(1)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掩饰意义的行为词语;(2)负性道德情绪下的被试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显著高于控制组;(3)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的被试在做出掩饰动作后,其亲社会行为水平有所下降,与控制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揭示:中国大学生体验到负性道德情绪后更倾向于做出掩饰行为而不是洁净行为.  相似文献   

5.
道德情绪不是简单的情绪,更不是天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道德情绪也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人们对道德情绪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讲述关于影响道德情绪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道德情绪不是简单的情绪,更不是天生的,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道德情绪也会有相应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当前人们对道德情绪的研究较少,本文将综述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讲述关于影响道德情绪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道德两难问题从情绪、道德自我唤醒等两个方面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唤醒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存在较大影响,不同道德自我的唤醒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而自闭症个体也通常被认为存在共情障碍。共情是情绪性互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础,分为认知共情和情绪共情。文章重点介绍自闭症个体的情绪共情特点及其神经机制,以加深人们对自闭症个体社会交往障碍的理解,为自闭症的干预治疗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道德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荣誉感、友谊感、自尊感、羞耻感等。按形式分,道德情感又分为:(1)直觉的道德情感,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直接感知而引起的、自觉性较低而又具有迅速定向作用的情绪体验。(2)想象性的道德情感,它是因联想起思想道德性的事物形象而激起的较自觉的情绪体验。(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它是伴随有思想道德(观念)理论思维的、更自觉的情绪体验,是道德情感在社会性和坚…  相似文献   

10.
选取259名4—7岁儿童,考察了其在不同道德情境中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情境类型对儿童对行为者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具有重要影响。在不履行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失败情境中,存在与反社会及亲社会情境中不同的情绪判断模  相似文献   

11.
在个体发展的早期阶段,情绪社会化是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形式和主要内容,而且儿童情绪社会化的程度直接制约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未来的道德发展。因此,在早期教育中,如何加强对情绪社会化和儿童道德发展的内在联系的研究,如何通过有效方式促进儿童的情绪社会化及其道德发展,以及如何培养有助于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良好情绪特征和道德品质,是教育者亟待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道德自我和情绪体验在个体发展和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以往的研究较多关注认知因素对道德自我的影响,较为忽视情绪因素对道德自我的影响.情绪心理学和品德心理学的新近研究表明,情绪体验对学生的道德自我认知、道德自我情感和道德自我调控具有重要影响.这对于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实践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道德两难问题从情绪、道德自我唤醒等两个方面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唤醒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存在较大影响,不同道德自我的唤醒对高中生的道德判断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认识论角度而言,道德推理属于认知阶段的高级形式。传统的认知理论认为情绪是道德思考的阻碍物,近年来研究表明情绪对道德推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自我意识情绪、移情以及情绪和认知三个方面探讨情绪和道德推理的关系,及其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浅谈情绪体验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常道德教育中,人们往往重理轻情,使现行的道德教育带有明显的唯理性倾向,现实的道德教育实践在投入与产出上的明显失衡,促使人们深思道德教育中情与理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道德情绪体验对道德知识传授的制约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试图从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的关系,谈谈情绪体验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道德教育中,人们一直十分重视道德观念的培养,却忽略情感因素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这已经成为当前道德教育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从目前关注的“道德情绪”的研究结果出发,探讨现行儿童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地教育措施,以期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情感及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主体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是在一定的利益关系基础上 ,通过自身对外界的体验和自身情绪的认识、控制而形成的一种高级感情。道德情感活动以好恶、喜怒、爱憎等情绪形式表现出来 ,但又不等于这些情绪 ,它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 ,是一切道德活动得以进行和符合目的发展的主体保证 ,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在道德领域 ,认识与情感是很难截然分开的。道德认识总是渗透着情感的认识 ,而道德情感也总是基于一定的认识并交织着认识的情感。从逻辑上讲道德认识先于道德情感 ,是道德情…  相似文献   

18.
因果报应就是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从直观层面讲就是做好事得到相应的奖赏,做坏事遭到相应的惩罚,其深层次意义就是道德与幸福的统一。因果报应是一个重要的道德形而上学问题。因果报应体现着人们对道德公正及其实现的期盼,也渗透着人们对道德价值基础的追问和寻觅。经验层面的呈现是因果报应缺乏普遍性和必然性,宗教提出的因果报应律缺乏现实的基础和印证。从社会现实生活看,道德公正与因果报应具有相容互动的关系,因果报应的普遍实现至少需要四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道德要求(道德准则)本身要公正,二是道德评价要公正,三是道德赏罚要公正,四是道德结果要公正。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不仅有认识论维度的意义,更有存在论及伦理学维度的意义。道德语言与德性之间相依相存,德性是道德语言的内在源泉,道德语言的长久使用很可能转化为德性的内在本质构成。因此,道德语言可作为道德思考的切入点之一。批判继承规定主义和情感主义的观点,可以得出应然的道德语言表现为描述性、规范性与情感性的统一。提升道德语言的品质,寻求其失却的生命活力及动人魅力,不仅是教师追寻美德的重要路径,而且关涉到校园人文内涵的增益。  相似文献   

20.
一、认识情绪和情绪管理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情绪最基本的四种表现是: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对于情绪,我们无法直接观测个体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推断其情绪如何。通常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得越强烈,说明其情绪越强。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和优劣,但一般可划分为积极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