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在志 《科教文汇》2007,(11X):211-211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跟普通淬火相比较,亚温淬火在低的加热温度下,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淬火和回火后的HRC分别为56.32和52.18。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40Cr钢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跟普通淬火相比较,亚温淬火在低的加热温度下,使钢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其淬火和回火后的HRC分别为56.32和52.18.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对象为M钢厂工业在产的980 MPa高强冷轧双相(DP)钢,在790℃退火温度下,通过Multipas多功能连续退火实验装置,进行了过时效工艺对其组织性能的研究。进一步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实验钢组织,拉伸试验机检测其性能,评估了不同过时效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过时效温度290~370℃范围内升高,实验钢马氏体组织含量并未变化,其微观形貌由板条逐步岛状化;340℃温度过时效时,马氏体分解。过时效温度增加,实验钢弯曲性能呈正比例变化,抗拉强度递减而屈服强度无趋变。过时效温度为340℃时,材料力学性能最佳,强塑积(AT×σb)为16.53 GPa·%。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17,(8)
利用纳米压痕技术、聚焦离子束(FIB)提拉法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3.5Mev的Fe~(13+)在700℃辐照下的P92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纳米压痕结果表明辐照后的P92钢的纳米硬度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且在3.77dpa辐照剂量下的硬度值比0.75dpa下的低。能谱分析结果显示辐照后Cr和W元素的含量增加,而Fe元素含量则减少,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这种变化趋势会更加大。通过对两种100和1/2111不同的位错缺陷的研究,发现辐照后位错环的数量密度减少了但是尺寸大小增加了。研究还发现经过700℃后,结合辐照后P92F/M钢微观组织的演变和硬度的变化,对高温辐照软化机制进行了阐述,表明材料辐照损伤行为存在温度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对铸造高碳半钢轧辊实施热处理进行研究,并就奥氏体化温度及其保温时间不同的情况下对轧辊组织的性能变化产生的影响进行试验。试验证明,在900至1000摄氏度的正火整个,轧辊组织的性能可以有效的满足高碳半钢轧辊之要求。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2)
按照粉煤灰:赤泥为7∶1的配比制备粉煤灰赤泥系微晶玻璃,研究了不同的核化温度对粉煤灰-赤泥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赤泥微晶玻璃随温度升高先析出铁尖晶石后析出钙长石;铁尖晶石为柱状晶粒,钙长石晶粒形状为圆形;微晶玻璃试样的抗折强度和化学稳定性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密度逐渐增大最终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轮机转子的工作特点、所受应力,其次介绍了汽轮机启动应力的计算方法,并且得出影响冲击应力的因素为蒸汽与金属的温差以及材料的温度,第三对转子离心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介绍,最后根据转子应力影响因素,分析了汽轮机转子的寿命管理方法和汽轮机启动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45钢的热处理工艺对其硬度的影响以及淬火温度对45钢金相组织,硬度及变形开裂的影响,综合论述了如何制定45钢热处理工艺,防止淬火开裂.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控制轧制对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加热温度、不同非再结晶区变形量和不同终轧温度条件下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变化的研究。得到了适合超低碳贝氏体H型钢控制轧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T10钢进行正火处理以及观察金相组织,来研究正火工艺对T10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在950℃加热温度下,采取不同保温时间分别对四个工件进行正火处理,研究硬度随保温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以选取最佳最佳保温时间,并选取四个不同状态的工件进行金相分析,研究正火前后及不同状态下的组织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1.
汽轮机转子叶片的汽蚀是汽轮机运转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进行处理,轻则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抖动,重则给汽轮机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汽轮机转子叶片的材质是2Cr13,而且由于长时间的汽蚀,可焊接性较差。本文就此种工况下的汽轮机转子叶片的焊接修复工艺、材料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借助于化学、金相等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12%Cr叶片钢常温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和高周疲劳性能的变化。认为性能的改变与晶粒度的大小直接相关,而晶粒尺寸受控于奥氏体化温度,并找到了与最佳综合性能和最高疲劳抗力相对应的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炉制备了Al0.5CoCrFeMn0.3Ni高熵合金,并对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温度分别为:900℃-72 h、1 000℃-72 h和1 100℃-72 h。并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铸态Al0.5CoCrFeMn0.3Ni高熵合金由枝晶和枝晶间组织构成。枝晶组织由FCC相组成,枝晶间组织由BCC+B2相调幅分解构成。而经过热处理后,B2相消失,枝晶组织由针状BCC相组成,枝晶间组织由条状FCC相组成。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条状FCC相先变细小后又增大。与铸态合金相比,热处理1 000℃-72 h后合金在延伸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屈服强度提高8.23%。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氧化铝厂单管加热器弯管焊缝开裂进行失效分析,对氧化铝生产工艺中普遍出现的碱溶液应力腐蚀开裂的形成机理进行讨论,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材料使用、焊接控制、焊后热处理方面提出防止和改进措施,主要包括:法兰用20钢锻件代替16Mn锻件:钢管用20钢代替16Mn钢管;弯管焊缝内壁余高磨平;弯管采用焊后整体热处理;提高热处理温度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钢材生产成本的日益增加,如何有效的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成为钢厂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钢中的化学成分是影响热轧材最终组织性能的基本要素,良好的成分设计在保证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控制生产成本。材料学角度看,钢的性能主要取决与材料加工后最终状态下的微观组织及细微结构,元素成分、工艺参数则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形成,在钢中通过添加微量元素调整成分配比、提高组织性能已经广泛应用到了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6.
NK40/56/0型汽轮机转子动叶片、喷嘴、静叶持环、蒸汽流道结构造成其吸入蒸汽量下降,引发空压机喘振现象。通过蒸煮、酸洗、增加二次脱盐水设备,解决汽轮机转子等部件结构锈蚀问题。  相似文献   

17.
谭剑 《大众科技》2009,(2):128-129
现代大中型汽轮机都采用抽汽回热循环,采取在不同压力下从汽轮机中抽出一部分已部分做功的蒸汽,引至回热加热器中吸热,温度升高,从而提高给水在锅炉内的外热源的吸热温度,使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增加,起到提高循环热效率的目的。文章主要对茂名热电厂300MW汽轮机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的设计及安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减少冷源热损失,以提高该机组的循环热效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KYKY-2800B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冷却条件下混凝土试样的微观形貌,观察混凝土的微观形貌随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等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特征和规律,发现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利用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可以鉴别混凝土的受热温度。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22,(1):30-32
通过对输送管道的工况分析,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输送管道进行三维流场分析,并对管道内部的温度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将得出工作过程中管道的压力场和温度场耦合到结构场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结构分析,研究在不同进口流速下,不同的外部环境温度和流体温度对输送管道结构的影响,得出应力最大的位置主要集中在夹紧部位的周围,在与管壁交汇处达到最大。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温度工况下,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大,输送管道所承受的应力和变形的程度也越大,但增长的趋势变化十分微小,流速的增大对于管壁的影响很小。随着流体温度的逐渐增加,输送管道的应力和变形量逐渐降低直至最终趋于稳定,但当外部温度过高,管道的应力和变形值的变化是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不同热处理方法工艺对15-5PH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塑韧性升高,强度下降;固溶温度升高,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得出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为后续15-5PH焊接工艺编写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