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合成了4种不同取代基的1,3-双(芳基丁二烯基酮)丙烷类新型双共轭链衍生物,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实施了其在可见光诱导Ru(bipy)3Cl2催化条件下发生的[4+4]和[2+2]环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了4个四环并五环及4个八环并五环双酮取代化合物.该结果为合成特殊八员环及四员环类药物分子和多共轭有机光电材料化合物,提供了很好的前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是分子组成物质中的金属元素,它与环境科学及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存在密切联系,于是文中提出设计一种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利用荧光传感超分子体系对金属离子客体进行识别与检测。首先,由于大环多胺配体的成环氮原子具备强配位能力,利用Richman-Atkins环化合成法初步合成基础中间化合物,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摩尔量获得收率高的关键中间体,并与二价铜离子Cu(Ⅱ)通过合适的反应温度及反应溶剂形成多功能大环多胺金属配合物;其次,依据待分析配合物反应部位的特殊性质,利用荧光传感体系对金属离子客体实现识别及检测过程,将荧光团作为发射荧光的功能基团,离子受体当作金属离子识别与检测的接受团,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PET体系完成对超分子的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结合6-31G(d,p)和6-311 +G(d,p)基组,研究苯基取代的六元碳链双烯酮阴离子自由基的分子内环加成反应.探讨反应物分别通过[4+2]和[2+2]环加成反应生成六元环产物(i)和四元环产物(ii)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2个反应都是分步进行的,都先经过第1个过渡态得到中间体.然后从该中间体出发,反应(i)经过第2个过渡态得到六元环产物;反应(ii)经过另外一个过渡态得到四元环产物.计算表明反应(i)是主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满足四圆衍射仪对单晶结构和尺寸检测的要求,本文利用溶剂挥发法系统地研究了瓜环单体在不同浓度盐酸中的晶体培养状况,结果表明:五-八元瓜环单体在盐酸浓度分别为2mol/L、1.5mol/L、1mol/L和5mol/L培养液和最佳温度为25℃条件下所培养的单晶结构完整,尺寸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76-676
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最近通过巧妙的设计,在[Ir(COD)C1]2和Feringa配体的催化下,邻胺基苯乙烯类化合物和烯丙基双碳酸甲酯反应,可以实现串联的烯丙基烯基化与分子内不对称烯丙基胺化反应,高收率、高对映选择性地合成苯并氮杂七元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猪心线粒体F_1—ATP酶分子组成中约有97个酪氨酸残基,其中相当一部份是暴露的,有约10个左右的色氨酸残基埋藏于分子内部的疏水区。采用不同链长以及不同分支链的甲、乙、正丙、异丙和叔丁五种醇作用于猪心线粒体F_1—ATP酶,观察此酶水解活性变化的同时观察其内源荧光的变化以及用ANS荧光探针观察其疏水区的变化。实验结果指出,当F_1受不同浓度(5%—20%)甲醇作用后其水解活性呈激活状态。这时F_1的内源酪氨酸的荧光增强,这可能是由于F_1分子中酪氨酸残基的暴露有所增加或由于分子二、三、四级的结构有所变化,这后者的构象变化减弱了酪氨酸荧光的猝灭所致。至于对ANS荧光的影响则呈下降现象。当F_1受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叔丁醇作用后水解活性呈抑制作用时F_1分子中内源色氨酸荧光大为增加。这意味着色氨酸的暴露疏水区的扩大,ANS疏水荧光探针监测的结果与此一致,也是疏水区的扩大。文中对F_1激活与抑制时两种不同构象作了初步介释。  相似文献   

7.
以15种苯并咪唑衍生物为抑菌实验测试药品,以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糖球菌等10种细菌作为受试菌种,通过平板法定性测定样品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除丁二苯并咪唑外,其他的化合物都表现出一定的抑菌活性。同时通过试管法定量测定了样品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对细菌都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2-(2-(1H-benzo[d]imidazol-2-yl)pyridin-3-yl)-1H-benzo[d]imidazole、2,3-吡啶二羧酸、1,2-di(1H-benzo[d]imidazol-2-yl)ethane-1,2-diol、2-phenyl-1H-benzo[d]imidazole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2,2’-联咪唑对枯草杆菌的MIC为0.8μg/m L,2,3-吡啶二羧酸对肺炎球菌的MIC为1.0μg/m L。  相似文献   

8.
镧系离子与某些有荧光或无荧光的有机化合物配位后,有机配体能吸收紫外光并将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然后发出镧系离子的特征荧光,这就是人们熟知的"稀土敏化荧光”.这种敏化荧光具有Stokes位移大、发射镧系离子的锐线发射光谱、荧光寿命长、稳定、背景干扰小等优良性能.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1].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含有α-酮酸(表1),能与Tb(Ⅲ)配位,发生分子内能量转移,而产生Tb(Ⅲ)的特征荧光[2-6].而8位含氟的药物与Tb(Ⅲ)形成的配合物经紫外光照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使Tb(Ⅲ)药物配合物的敏化荧光进一步地增大,相对荧光效率和寿命也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4,(6):764-764
<正>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万伯顺研究组在催化杂环合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金属铑催化炔烃与硝酮的环加成反应实现了桥联八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该研究组继吡啶化合物和吡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工作后,尝试利用硝酮来构建中环杂环化合物。在铑催化剂条件下,炔烃与硝酮发生形式上的[2+2+5]环化反应,构建出氧桥联的八元含氮杂环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8-甲氧基-1,3,4,5-四氢-2H-1-苯并氮卓-2-酮为原料,通过去甲基、醚化得到新的8-庚氧基-1,3,4,5-四氢-2H-1-苯并氮卓-2-酮,然后分别进行硫代,最后并上三唑环得到新的9-庚氧基-5,6-二氢-4H-苯并[f][1,2,4]三唑并[4,3-a][1]氮卓-1-酮。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学结构,以期获得极性大、活性强、抗惊厥效果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详细综述了一些用于制备分子尺寸器件的化学策略的设计、发展和演示。其设计思想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光诱导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机理,氧化还原反应,构象变化,以及超分子原理,分别将2个信息量丰富而结构又比较简单的四硫富瓦烯和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与它们性质互补的不同组分集成在一起来构建功能分子器件,用于完成快速的数字处理和传输。首先凭借四硫富瓦烯丰富的电化学性质,大量的D-A-D超分子和环轴烃分子已经被设计并成功合成。时间分辨的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这些D-A-D超分子发生分子内的光诱导的电子转移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桥联基团进行有效调控。STM研究则首次发现并开辟了环轴烃分子在纳米记录和高密度信息储存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详细地描述了如何充分利用光致变色的螺吡喃分子独特的电子、能量、和质子转移能力去设计超分子组合,并通过光和适当的化学试剂来控制这些组合的吸收、荧光和导电性质的方法。根据这些组合的光谱和电化学行为,构建了一系列新型的分子开关、逻辑门和分子回路。最后,展示了用于设计合成新类型开环结构稳定的荧光螺吡喃分子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王红 《青海科技》2006,13(4):40-42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方法(DFT)在B3LYP/6-31G(d)水平上,对46种二苯并呋喃及其衍生物(PCDFs)分子进行几何构型全优化,优化后所得分子的最高占据轨道能量、二苯并呋喃环上QC1,QC2,QC3,QC7四个原子静电荷密度作为PCDFs分子结构描述符,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技术构建PCDFs的logKow与分子结构描述符的定量构效(QSAR)关系模型,所建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吻合得较好,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环糊精(CD)是由环糊精葡萄糖残基转移酶(CGTase)作用于淀粉、糖原、麦芽寡聚糖等葡萄糖聚合物而形成的,由6~12个D-吡喃葡萄糖基以α-1,4-葡萄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环状低聚糖。根据所含葡萄糖基的个数,可将CD分成多种母体CD,常见的有ɑ、β和γ-CD三种,其中,β-环糊精应用最为广泛。β-环糊精(β-CD)及其衍生物(β-CDD)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药物包合材料,被广泛应用在药学领域中,研究人员发现β-环糊精(β-CD)具有提高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等优点。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可与许多无机、有机分子结合成主客体包合物,并能改变被包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具有保护、稳定、增溶客体分子和选择性定向分子的特性。本文对β-环糊精(β-CD)及β-环糊精衍生物(β-CDD)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简单的手性有机配体L-酒石酸成功地合成出了一系列类似DNA螺旋构型的左、右旋的一维链状聚合物:{A[Mo2VIO4LnIII(H2O)6(C4H2O6)2]·4H2O}n (Ln = Sm, Eu, Gd, Ho, Yb, Y; C4H2O6 = L- 或 D-酒石酸; A = NH4 或 H3O)。通过水热法,巧妙地把传统的钼氧单核{MoO4}、双核{Mo2O7}以及{Mo8O26}等结构单元,通过有机配体配位的过渡金属单元交错地连接成零、一、二、三维的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可以容纳客体小分子的隧道或空穴,如 [Cu(4,4’-bpy)]2MoO4·2H2O,[Cu(4,4’-bpy)]2Mo2O7,[Cu(4,4’-bpy)(Hnic)(H2O)]2Mo8O26等。首次利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含稀土的杂多酸类化合物,[Gd(H2O)3]3[GdMo12O42]·3H2O。该化合物是由Silverton-型的 [GdMo12O42]9- 阴离子和配位的Gd3+ 阳离子组成的。在[GdMo12O42]9- 离子中首次把顺磁性的钆(III)离子引入到该构型的中心,并且通过九配位的钆(III)离子把它们连接成具有介孔结构的三维网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获得为今后合成类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在水热法合成出的化合物,[Cu2(C8H6N2)2(C7H6N2)]2[Mo8O26] 中,首次捕捉到喹喔啉的氧化产物苯并咪唑,证明了在水热条件下含氮的芳香杂环类的有机配体可以被二价铜氧化,其氧化产物进而作为配体直接与铜原子配位,最终形成新颖的上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在合成DNA的荧光探针[Ru(bpy)2dppz]2+(Ru BD)的过程中,初步发现了其特别的分子光开关特性,不仅取决于双链DNA(ds DNA)还取决于单链DNA(ss DNA)。当Ru BD与水溶液中的DNA酶结合时,荧光强度在ds DNA/Ru BD和ss DNA/Ru BD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此外在实验中,发现ss DNA/Ru BD比ds DNA/RUDB的荧光更强,故我们采用荧光光谱,荧光显微镜和电化学法等方法,进一步研究Ru BD与ss DNA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田凤 《青海科技》2011,(6):82-86
对十四元[N4]大环草酰胺单核铜配合物(CuL,L为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2,3-二酮)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即以这种大环配合物为配体与Znn和邻菲哕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Zn(CuL)phen],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文献[1]中给出了定常的Namer-Stokes方程的Petrov-Galerkin最小二乘二重网格有限元法。现在此基础之上对Namer-Stokes方程具有非奇解支的情况给出了有限元解的数学分析,并且证明了当h=O(min{H2l/21-1 ,H2k+2/2k+1})时,此法和文献[2]、[3]提出的方法具有相同的收敛阶,且与文献[2]、[3]相比,可以节省很多计算量和计算时间。  相似文献   

18.
<正>使用分子作为导电电路的基本单元,一方面可以实现超小电子电路的构建,满足电子器件小型化、功能化和集成化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研究材料在分子水平上的本征物理化学现象和规律,实现生物医学和纳米电子器件中有机和无机材料的有效接合。为此,科研工作者们提出了多种方法来构建分子纳米器件,但都面临着重现性和稳定性的关键问题[1—3]。  相似文献   

19.
孙婧  龙旭 《科技风》2015,(4):109
目的合成几种醛胺二糖化合物,通过对其结构和生化性能的研究,明确了不同的醛胺二糖结构对其生物活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化学合成的方法,以戊糖缩二胺(即化合物[1])为原料,合成一系列有机化合物[2-8]。结果:利用H.NMR对这些化合物进行表征,确认其结构。通过对革兰氏细菌的抗菌实验进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这些醛胺二糖化合物均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2-4]。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113. [2][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4[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176;175. [3]刘吉.论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与历史作用[J].学术界,2001,(6):4. [5][7]于维栋.知识分子与现代化建设[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51;153. [6][8][10]饶定轲等.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6;122;330-331. [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3-534. [11]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调研组.对广东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现状的调查和思考[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