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的读来信,对该书关于普16邮票名称的表述提出质疑:一是为什么称普16为“革命纪念地”,而人民邮电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却称为“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二是为什么正称“革命纪念地”,而附录《邮票一览表》称“革命圣地图(第四版)”?  相似文献   

2.
本刊3030页,《邮票上的重庆直辖市》一文内容没有涉及外国邮票上的重庆事物;新中国邮品上直接反映重庆事物的也有遗漏。本文略作续补: YP7《四川风光》第4图反映的是大足石刻。1996年,圣文森特发行的纪念’96北京亚展的小型张画面,则再现了大足石刻北山群雕中的“日月观音”雕像。  相似文献   

3.
璐橇擞 一部记录邮票背后故事的图书《邮票下的故事》前不久出版。凡集邮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句话:“每一枚珍邮都是一个故事。”其实每一枚邮票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位集邮者都有自己的故事,只是我们身边的这些故事太平凡了而已。然而平凡并不等于没有意义,正是这些平凡的故事成就了集邮的今天。这部由吴刚撰写的《邮票下的故事》就为我们讲述了这些故事,从各个不同角度折射出时代的风貌,讴歌了人间正气,鞭挞了人间的丑恶。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曲折动人,耐人寻味。该书由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采用32开本定价13.80元,印量3000册。《邮票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集邮博览》2002年第11期刊登了刘大有先生撰写的“最早的‘熊猫’邮票图稿初探”一文,披露了中华民国邮政时期设计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刘先生是依据2001年4月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邮票邮品精选》(以下简称为《精选》)一书亮相的2枚熊猫邮票图稿发表的文章。其实,早在1996年3月,由南京市邮政局、  相似文献   

5.
《世界国旗邮票大观》一书于2002年11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杨黎炜先生编著,这是国旗邮票收藏者的一大喜讯。该书共335页,资料详实,附有16个彩页,展示了世界各国的国旗邮票。该书正文前五章为:国旗的起源;  相似文献   

6.
若问世界上最大的邮票是哪一种?翻到《吉尼斯集邮世界之最》中译本第141页(人民邮电出版社1991年版)就能得到答案:“中国为快信使用而发行的邮票,是世界上最大的邮票。”这种邮票由我国于1905—1912年间发行,票幅为210×65毫米,的确很大。但是它中间有三行点线齿,可以将它分撕成四部分,每一部分有各自的不同用途。该书作者在介绍完我国的快信邮票后,又  相似文献   

7.
特44《菊花(第一组)》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彩色花卉邮票,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邮票繁荣期发行的精品邮票之一。40多年来,这套《菊花》邮票备受中外邮人赞誉,唯是票名中“第一组”三个字,引起集邮者的疑问:“为什么发行了‘第一组’,始终未见后续的第二组、第三组?”有人撰文推测,特44一套邮票分三次发行,应是每一次发行为一组;起首发行那几枚印了“第一组”,接着发行的却因“疏忽”而没有标注,“结果就三组变成一组”……并建议再版邮票目录时据此更正。这个推测是否符合邮史实际?我们应从《菊花》邮票发行的大背景细心加以考察。直接与《菊花》邮票有关的是两大因素:一是邮票选题年度计划列入长远规划;二是邮票印刷技术的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厚禄 《集邮博览》2012,(10):19-19
纪21邮票的发行日期第3期《对邮票档案中三个问题的探讨》一文说明:“在‘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说明’栏目中有‘因斯大林同志逝世,顺延二日后发行’……但该套邮票实际发行时间仍是3月8日……”  相似文献   

9.
杜德玉 《集邮博览》2013,(11):15-15
《集邮博览》2013年第5期发表的署名文章“初探‘念’圆邮票”,对民国时期孙中山像等一些邮票上8"920圆面值,不用大写“贰拾”,而写“念”,作了分析研究,称“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或者说这套邮票设计的决策者是上海、江、浙吴语地区的人,至少是熟悉吴语方言的人。在只能各嵌一个字,而不能打破均衡局面的情况下,想到了吴语方言中的‘念’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一旧书摊上,笔见到一本《详注聊斋志异图咏》,该书中也有4月2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聊斋志异》邮票“画皮”、“偷桃”、“婴宁”、“阿宝”以及小型张“崂山道士”的图画。  相似文献   

11.
吴荣先 《中国集邮》2001,(11):17-18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古典学名邮票,加上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合称为“四二曲”邮票。这些邮票,设计堪称一流,市场反映极好。不但在集邮界,而且在海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热门题材不嫌多,澳门、台湾省和某些国家,近年争相发行“四”邮票,对于补充我国“四二曲”邮票的不足与组编中国古典学专题,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海集邮》第6期目录页上“封面:阿塞拜疆巴库古城建筑小型张”是错的。小型张应是英国于2011年1月11日发行的《经典儿童电视剧》邮票,全套10枚,由6枚邮票和一种含有微邮票的小型张组成,为纪念英国电视制片人格里安德森采用“超级人偶”技术制作的儿童电视剧诞生50周年而发行。  相似文献   

13.
笔者近日拜读了刘化刚先生的“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一文后,觉其文有误。(《集邮博览》2005年4期P12,下简称“刘文”) 其一,“刘文”依据翟宽先生编著的《中国集邮辞典》(下简称《辞典》)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曾经使用过的“结算邮费专用40分”和“结算电报费专用1.80元”两种票认定为“会计邮票”和“电报邮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辞典》下卷P41对邮票明确定义:是由邮政部门或经政府许可的邮政机构代表国家发行的具有邮资效力的有价证券,其票面由铬记、面值、主图(图案)组成。另《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邮票、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等邮资赁证由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发行,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  相似文献   

14.
近日,由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的《邮票欣赏指南》一书出版。邮票一向被广大集邮爱好者称为小型艺术品,艺术品的欣赏需要一点艺术的眼光,这就要求欣赏者学一点艺术,了解一点艺术原理。然而真正从艺术理论方面去研究邮票的著作目前是很少的,因此《邮票欣赏指南》一书的出版又为我们增加了这方面的宝贵资料。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人浅出地为我们揭示了邮票美的奥秘。该书作者李克东先生,长期从邮票美学方面探讨邮票的美,并出版了一些这方面的著作,他在这方面的研究颇有见的。该书犯开本,共2050千字,图文并茂,定价30元。《邮票欣赏指南》~~  相似文献   

15.
中国’96——第9届亚洲国际邮展胜利闭幕,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分别组织编写的《中国解放区邮票史》、《中国集邮大辞典》和《中国集邮百科全书》,作为文献类展品参赛,皆获大镀金奖。放眼前瞻,中国’99世界邮展,东道主拿什么样的大部头文献送展呢? 我在参与编辑《中国集邮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发现。“中国邮票”分支的篇幅相对不足,曾建议另编一部《中国邮票百科全书》,不久即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将其列入了来年的选题计划,现闻已在进行具体的筹备  相似文献   

16.
反映西藏文物的明信片极为少见。笔者偶得一套70年代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布达拉宫》明信片,其中有一张图案为布达拉宫所藏的“珍珠塔”。把“珍珠塔”与报刊上所刊《西藏文物》邮票  相似文献   

17.
曹骋 《集邮博览》2013,(3):74-75
法罗群岛邮政于2013年2月25日发行三套新邮,全部为反映法罗群岛鲜明特色的邮票题材。 《传统的法罗群岛划舟》邮票采用小全张形式发行,含9枚邮票(图1),每枚邮票面值均为7.00丹麦克朗。传统的法罗群岛划舟是采用“船板搭接法”重叠建造的。“船板搭接法”是指在造船时采用木板重叠的方式使船板相叠而成,它是北欧国家造船中使用的古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杨家埠木版年画》邮票的设计,是力求保持和突出民间年画的原汁原味,突显了年画原有的风貌。邮票中的作品是选取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代表作。笔者认为所表现的都应是成对的传统年画,而邮票上反映的“门神”却是局部,对理解其内涵,易产生误解。邮票图案表现的是半个“门神”邮票上图案的原有风貌都是成双成对的,不是单幅的炕头画。《集邮》  相似文献   

19.
戴其晓 《集邮博览》2001,(10):30-30
京剧被誉为是中国的“国粹”艺术,发展历史长,票友众多,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剧种之一。为了反映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京剧脸谱艺术,1964年原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京剧脸谱》特种邮票,志号为“特62”。全套邮票共8枚,单枚编号自352至359,排在1964年8月5日发行的特61《牡丹》邮票之后,由刘硕仁设计,  相似文献   

20.
红木 《中国集邮》2000,(4):19-19
1973年12月31日的各大报纸上刊发了一则图片新闻,文字说明如下:“邮电部1974年元旦发行《体操运动》特种邮票一套,共6枚。这套邮票的图案反映了广大群众响应毛主席关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积极地开展体育运动。”照片则分上下各3枚全部展示了邮票的图案。这可是近十年来第一套纯竞技体育的邮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