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涛 《世界文化》2023,(8):26-29
<正>德国艺术历史学家汤姆·霍勒特(Tom Holert,1962—)曾在《艺术论坛》杂志上写道:“艺术来源于研究。”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艺术评论家的认可和肯定。有业内人士在回顾2009年哈瓦那双年展时认为,研究性艺术是西方艺术双年展的标志性特征。越来越多的评论家开始关注研究性艺术。加拿大和欧洲的一些艺术院校早在20年前就已为研究性艺术开设了相关项目和机构。1997年,赫尔辛基的美术学院设立了艺术博士学位,此后设有艺术博士学位的国家逐渐增多。世界上一些知名策展人也都举办过大型的国际研究性艺术展。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科学,经过原始综合的阶段以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艺术发展的漫长岁月中,科学曾给艺术以巨大的支持,无论是从认识世界的方法上,还是技术操作上;与之同时,艺术又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家园和独立的尊严。高科技时代的来临,艺术又一次受到挑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李兆忠先生的章从“艺术本位”的立场对李政道先生的“科学主义”艺术观提出商榷。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事关艺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值得进一步讨论,欢迎大家参加。  相似文献   

3.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有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  相似文献   

4.
艺术之道,思悟无穷,上综古法,下启新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任何艺术家都难以穷尽。但是,一个艺术家只要在对艺术的创造和追求中把握艺术的本质,不断地超越自己,立新意新格,体现自己的风采神韵,他就能算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家就应像一个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的无畏探险家,在艺术之林中披荆斩棘,开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在其绵绵5000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为世界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事业在继承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了前所未有的青春和活力,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一、中国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脉络在现代教育史上,中国正规的专业学校艺术教育起步于1912年的“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但在1949年以前,专业艺术教育事业基本上是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长期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到…  相似文献   

6.
郝晓 《文化市场》2000,(3):21-22
当文化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进入消费领域,通过交换演变为商品,文化市场就形成了。从狭义上讲,文化市场是文化艺术产品流通和交换的场所;从广义上讲,文化市场就是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单位或个人用生产的文化艺术成果与文化消费者交换社会劳动的经济形式。由于文化产品既具社会意识属性又具有商品属性,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决定了文化市场具有文化价值取向和市场价值取向的双重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京剧流派的含义,与文艺史上的流派不同。文艺史上的流派,大都指一定时代在文艺创作上拥有共同的艺术观点、创作风格相近的作家、艺术家群体;京剧流派则是以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异同来加以区分的。随着京剧艺术的发展,它由地域性流派发展到演员表演艺术流派。地域性流派的发展18世纪中叶,有多种地方戏曲同时流行于北京。在诸腔党奏的过程中,徽、汉二剧合流,并吸收了京腔、梆子腔等艺术成分,形成了一种以[西皮]和[二簧]为主要声腔曲调的综合性艺术。外地人因此称皮责戏剧出自帝京,故称之为“京剧”。京剧流派是这一综合性戏剧在艺术上…  相似文献   

8.
女书装饰艺术的文化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红一 《寻根》2001,(4):30-38
女书是字,也是艺术。女书字符号本身的装饰性、女书作品中插图图案的装饰性、女书装帧上的装饰性以及其他带有女书符号纹样的女红用品上的装饰性,共同构成了女书特有的装饰艺术。(图1)本拟从民间艺术角度探讨女书装饰艺术中透露出来的化倾向,以进一步认识女书产生和发展的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95金秋,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在由安徽省政府、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主办,安庆市政府、安徽省文化厅和旅游局承办的中国安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上,欢快的锣鼓点,悠扬的黄梅调,将长江北岸的重镇安庆装点得分外喜庆。11天中,来自湖北、江苏、安徽的黄梅戏演出,犹如一朵朵带露的山茶花,竞相怒放,又一次向人们集中展示了黄梅戏艺术的青春惑力,也带给人们以黄梅戏艺术在和时代的结合中变革发展的美好退思。从名篇名著中汲取丰厚的艺术营养和创作灵感,是这次艺术节上演剧目的一个突出特点。或许,这也是黄梅戏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由安…  相似文献   

10.
所罗门是犹太历史上一位盛世君主。他在位期间(公元前973年-前930年),用7年时间在耶路撒冷为犹太教神主耶和华建造了辉煌的圣殿,史称犹太历史上第一圣殿。《圣经》对所罗门圣殿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希伯来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其中蕴涵着希伯来民族的情感和艺术审美,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柏林亚太周的“中国节”上引起轰动。展览的名称是《生活在此时》,近30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上百件绘画、模型和音像作品,布置在汉堡火车站博物馆的10个展厅内。开幕式当天细雨霏霏,冒雨赶来的柏林观众挤满了博物馆上百平方米的大厅。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生活在此时》的策展人之一范迪安,在欣喜之余向记者畅谈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缘起和走向。范迪安说,文化生态环境对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受外国影响,从具象到抽象,从平面到立体,艺术的表现手法不断丰富。到了90年代,我们的文化自主性开始增强。但如何把一个健康、真实的中国现代艺术介绍到海外还有一定的难度。西方社会对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了解和认识不仅不足,甚至偏颇,有些国外策划的展览,有意识形态的趋向,偏爱激进、极端的作品,没能与我们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本次展览,是中德双方策展人首次合作,共同商讨选题,共同挑选作品,在以“现代艺术之都”闻名于世的柏林展出,而汉堡火车站博物馆又是现代艺术大师云集的地方,这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与世界良性对话的开始。范先生继续谈到,不仅国外,包括中国国内对现代艺术的认识都存在一些模糊概念。人们都认为“现代艺术”是个敏...  相似文献   

12.
新潮涌动:世界数字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20世纪的艺术无论在观念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基本实现了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在画布上提出的时空观念。新的艺术形式变革经历了从平面走向立体,从空间走向环境,从单向走向交互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乔晓光会长曾在北京世纪艺苑美术中心举办个人剪纸艺术展,展出了他的《太阳·老人》、《吉祥的喜马拉雅》、《巴赫的弥撒》和《向博尔斯致敬》等30幅新作。乔晓光的现代剪纸作品摆脱了以往平面剪纸的局限性,追求一种融东方古代和西文立体派艺术为一体的全新艺术风格,其艺术表现力更为生动和丰富。因此,评论说乔晓光的剪纸是一种崛起于民间艺人“窗花”意义上的全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实不为过。而他的这种诠释,则使古老的中国剪纸成为释放现代气息并可与世界相通的高雅艺术。乔晓光的剪纸艺术,大多…  相似文献   

14.
5月14日,坐落在北京东二环路上的中国文化部大楼内,11位德高望众的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成为第一届中国“造型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的获得者。文化部艺术司冯远司长主持颁奖仪式,他向各界详细地介绍了获此殊荣的11位杰出艺术家的艺术成就。获奖者为:造型艺术家:王朝闻、艾中信、华君武、启功、张仃、侯波、曾竹韶;表演艺术家:王金璐、邝健廉(红线女)、袁世海、戴爱莲。首届获奖艺术家均为耄耋长者,他们或亲临颁奖仪式,或派专人出席。尽管获奖者均白发苍苍,却无不精神矍铄,壮心犹在。值其古稀之年,他们喜获此项成就大奖,为他们艰苦卓绝辉煌漫长的艺术生涯更添新彩。有人形容11位获奖艺术家实为“国家之宝”,即“国宝”。是的,获奖老艺术家年龄已然七八十岁,艺龄均达五六十年,他们非凡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海外,既是20世纪中国艺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建树者、成就者,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化见证人,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11位获奖者在艺术上执著的追求和坚持真理的精神,在中国艺术史上树立起一座座艺术丰碑的同时,也为后来者扬起一面面人格的旗帜。老艺术家们凭其非凡才华在各自的艺术领域中继承、革新、研究、创作,承前启后,代开先河,在造型表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绘画、雕刻、陶塑艺术起源较早,它们在原始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原始绘画有两种:一种为装饰性图案画,一种为写实性绘画。两者都见于彩陶上。真正的原始绘画,现在能见到的主要有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图和河南临汝阎村发现的鹳鱼石斧图。...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上,融合中西方的艺术是许多置身中西方化交汇地带或接受过中西方化艺术熏陶的一代华人艺术家的一种自然且自觉的选择。他们对意境深邃的中华传统化有着与生俱来的崇敬,而对西方的艺术,尤其重在个性表达的现代艺术,怀有同样敏锐的鉴赏力和深刻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谈京剧     
京剧正式形成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形成京剧,因深受欢迎,其发展势头比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迅猛,后出现了诸多流派,名家名角纷纷涌现,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种艺术门类,至使京剧是中国优秀传统化中之瑰宝,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程式严谨,知识博大精深,至今依然是中国舞台剧中最高雅和完美的艺术之一,又被称为国戏,国粹。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说书——世界口头艺术的瑰宝从宋朝(960—1279)起,就有历史资料证明职业化讲故事,即明朝以后的所谓“说书”在中国不仅存在,而且广受欢迎。在城市化的日益发展中,说书人已成为市场和集市的固定角色。这种艺术经过发展延续至今,仍然基本保留着口头传承的形式。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地方上有着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说书活动。问题是,面对现代媒体和现代生活方式,这门艺术能否流传到第二个千年?21世纪伊始,出生且成长于上个世纪早期的说书艺人均已步入暮年。但他们中许多人作为这门传统艺术的大师,仍然相当活跃。20世纪的战争和革命,曾让说书人的生活条件大起大落。而近年,他们又需要面对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工作、休闲、娱乐方式和从前显然不同,人们的习惯和观念发生着非常深刻的变革。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知道,在现代化媒体技术来临之际,说书人的口头艺术能否继续支撑下去。我们认为,现在该是国际社会负起责来,保护这种独特的口头艺术的时候了。新的媒体技术是对于说唱艺术的一种威胁,也应是保护这些现存艺术的一种绝佳手段。扬州评话——令人自豪的一种地方说书传统从整个中国来看,口头说书的历史可以从文献中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从地方上看,那些迄今仍然活...  相似文献   

19.
藏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从很早的时候起,他们就一直劳动、生息和繁衍在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采的民族文化。被人们称为藏族地区著名的三大文化艺术宝库的萨迪寺、德格印经院和布达拉宫,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藏族人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为祖国文化艺术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萨迹寺被誉为第二敦煌的萨速寺,座落在喜马拉雅北侧奔波山卧象岭山腰的灰白色山坡上,距日喀则城大约170公里,海拔4if多米。“萨达”即灰白土之意,其寺院与教派均因此得名。萨迪寺始创于公元1073年,以后经过号称萨述五祖的萨迪…  相似文献   

20.
7月1日至11日,亚太地区艺术教育联盟(ASPACAE)第八届国际学术会议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大学和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等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管理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出席会议的有3名代表;其中江西省阳人,香港特区学人。大会安排了三天半时间宣读论文,论文内容涉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雕刻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探讨ZI世纪艺术教育的倾向。中国与会代表、江西省的彭劲松在大会上宣读了*任剧盛开在赣江两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