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吕澂较早地系统全面地评介了西方移情论美学。从《美学概论》到《现代美学思潮》,吕澂对移情美学理解逐步深化。吕澂的评介活动对于移情论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本觉思想的批判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其中,内学院吕澂与日本"批判佛教"是批判最为彻底的两个代表.吕澂归宗瑜伽唯识学,将受如来藏、本觉思想影响的中国佛教诸经论统统判为"伪经伪论";日本"批判佛教"则认为如来藏、本觉思想带有一种"基体论"、"实体论"倾向,因而是反佛教精神的"非佛教".回应批判,不仅需要在义理层面论证如来藏、本觉思想的"合法性",也需要将义理之辨与立场、方法论以及现代性的反省结合起来.同时,以"批判"为契机的中国佛学自身反省也应该成为回应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吕激是倡导"美术革命"的第一人,其在批判当时中国的美术现状之基础上,提出包含阐明美术的范围与本质、理清中国传统美术的源流、把握欧美当今美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扬弃中西美术的优劣并发扬光大美术的真谛四个方面的变革方案.通过重读吕澂<美术革命>一文,重新评价吕澂倡导"美术革命"在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革命烟云中的独特理性力量与至今仍会生发的持续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鑫 《文教资料》2013,(12):81-83
"美的本质"关注美的本体性存在问题,是美学学科的立论基础,在美学系统中意义重大。"美的本质"追问因为美在本质上的神秘与复杂性,使得各种结论均具有不可避免的片面性,难以立论。主体性视阈以审美主体作为沟通美的理论与美的现实之间的有效桥梁,将"美的本质"考察目光从"美"本身转移到"美"的人身上,力图将"美的本质"存在转化为审美主体的综合存在,以此进行对"美的本质"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无论是中国佛教界,还是日本佛教界,都不约而同地对影响中国佛教最为深远的如来藏思想展开了反思,甚至批判.中国方面的主力先是支那内学院的欧阳竟无和吕澂,其后是印顺法师;日本方面,一开始主要围绕着<大乘起信论>以及<楞严经>的真伪展开,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则有"批判佛教"思潮集其大成.其实,这一思潮所指责的如来藏是"实体"、"基体",如来藏思想是受"神我"说影响而来等等观点都是站不住的.而将如来藏思想当作在印度大乘佛教独立的"第三系"的说法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相似文献   

6.
吕凤子的美育思想是中国近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最有现代意味和创造精神的理论体系之一。这个体系的形成来源于吕凤子对中国儒、道、释三家主体文化的精深研究,同时也接受了西方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影响。吕凤子的美育观倡导的是为人生而艺术、尊异成异、就异成异、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其中蕴含着丰厚的佛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胡琨 《文教资料》2008,(35):29-30
狄德罗·德尼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其思想极具进步性和丰富性,<论美>是他早年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本文着手从美的客观性、社会性等方面论说他的"美在关系"说,以此进一步说明这一美学思想的开创性、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王福来 《考试周刊》2010,(55):63-64
本文对大学数学基础课中出现的一些美学进行了研究。并用实际例子作了讨论。从这些美学思想中,学生不仅可以利用美学思想更好地掌握大学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接受美的熏陶.将美的思想带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总是将自己看成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视天地自然则如一大生命,一流动欢畅快活之大全体,影响及中国美学则形成其重生、贵生的特点,认为作为宇宙自然生命本原的"道"既是生命的基础,生命活力的源泉,也是构成美的原初本源.这一特点在老子美学思想中有最为充分的体现.应该说,老子美学就是生命美学.因此从生命美学之维来考察老子关学思想,最能揭示其精髓.  相似文献   

10.
简论王元化的黑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化对黑格尔美学思想的研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术劳动。王元化在《读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札记》中说 :“黑格尔提出的一些美的法则今天仍旧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常常感到诧异 ,黑格尔提出的极有价值的美的法则 ,为什么这样被人漠视 ,甚至研究西方美学史的专家也往往弃置不顾 ,觉得不值一提 ?”[1 ] (P 2 3 1 ) 时在 1976年 ,中国的思想文化学术一片荒芜 ,王元化却对黑格尔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已经有了精深的研究 ,显得秀拔群伦 ;他的具体理论建树且不说 ,单就研究黑格尔美学思想这一行为本身而言就是一种开拓和创造。它标志着黑格尔美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借鉴德国古典美学,特别是黑格尔美学的基本思想,鲍桑葵的"使情成体"说将原本属于经验主义美学的情感表现说带入了一个新境界。虽然美的艺术、审美表象可以表现复杂的,甚至是消极、否定的情感,但美在艺术本质上是在象征世界的丰富意义,世界的虽苦难但依然乐观的进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鲍桑葵提出了艰奥美的概念,并希望强调丑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12.
康德美学是古典美学通向现代美学的一座桥梁,蔡元培是康德美学思想的崇拜者和传播者。本文论述了蔡元培对康德的二元论先验哲学思想、审美的"超越性"与"普遍性"等命题的接受与传播,并进一步阐述了蔡元培由此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说"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新中国的建立既是我国现代美学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朱光潜美学思想的转折点,他从以克罗齐"直觉"说为基点的主观唯心主义,转变为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核心的"主客观统一"说.朱光潜后期美学思想的发展进化,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既是适应社会巨变、思想文化更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其美学思想经过长期探索、由"迷径"到通途的必然结果.他的"主客观统一"说虽非完美无缺,但较之"主观"论和"客观"论,富有更多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内容,在一定意义上对我国现代美学研究起到了开导和引领作用,做出了"自成一家"的、独特而又重要的贡献.他坚持马列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走马、中、西相结合的道路,将"向上看"与"向下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体系.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从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美学思想"接着讲",立足本土,面向世界,融通中西,综合创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学.  相似文献   

14.
樊淑敏 《运城学院学报》2007,25(4):19-21,37
薛瑄的"心性论"以"性"、"心"为美的本体、本源,强调性的差异性,心的物质性,提出了"复性"的美育思想,涉猎到美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诸多问题,是有唯物主义倾向的哲学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是我们当代美学研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也是建立新的美学体系,实质性推进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把现在美学界比较流行的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说法归纳为“美的科学说”“艺术哲学说”“审美关系说”“审美经验说”“审美活动说”“审美现象说”。在论述各种说法的核心内容,指出各派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的同时,分析影响美学确立的因素,并指出其学术上的合理之处和缺陷,希望能够给美学研究者们提供一个比较清晰全面的、关于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资料,并对美学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理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南北文化、儒道思想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骚美学思想。屈原爱美,追求美的事物,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进行诗歌创作,成就了独一无二的"楚辞"。屈原虽然没有理论形态的美学著作,但他的美学思想在其诗歌中或多或少地得到体现,比如外美与内美的统一、自然美与人格美的统一、情感美与理性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张心澂以科学的严谨态度编著了我国辨伪学史上一部集大成之著作《伪书通考》,为后来的辨伪学研究带来了极深刻的影响。我们可从《伪书通考》中探寻到张心澂先生的辨伪学思想以及他对辨伪学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心性论对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心性论成为王国维沟通中西的基点。本文的论述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性"这一范畴在中国哲学和美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王国维的影响;第二,王国维对心性思想的继承及其与西方美学的会通;最后,以"境界说"为例,从境界的性质、产生和创造的主体三个方面对王国维美学在心性论基础上立足传统沟通中西的情况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王冉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5):61-63,85
生态美学是翻译生态理性的落脚点之一,它体现了强烈的"美学"观念,在翻译中体现为"美的思考、美的喜悦、美的追求"。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息息相关,它结合了生态自然观和美学的哲学观,强调从整体性视角去寻求美、欣赏美和表达美。广州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陈家祠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陈家祠各种妙趣横生的民俗符号,探讨如何在翻译中体现生态美学的关照,从而更有效地传播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美学是哲学分支学科,该学科主要是对人与世界审美关系进行研究。在中国,关于美学的研究有着丰富悠久的历史,在系统、历史的观点下对中国美学思想脉络进行梳理,以此对中华民族文化源流进行重构,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美学热”一直以来的追求。在诸多的研究成果中,《美的历程》一书在以历史原物的美学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中国一代代审美进行了梳理,在漫不经心的巡礼中带领我们走过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美的历程。且《美的历程》一书强调创造与欣赏美,均需要以真情实感的参与为基础,阅读《美的历程》一书能够触摸到的历史是一种心灵历史。该书的问世,在禁锢初解的中国美学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涟漪,一经出版,便被视为撬动新时期美学的钥匙,即使进入21世纪后美学理论已经获得极大突破,《美的历程》一书依然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